第311章 又見烏鞘嶺

字數:8340   加入書籤

A+A-


    趙延年來到西安門前,剛剛勒住坐騎,還沒下馬,一個人就從裏麵跑了出來,一邊跑一邊喊道:“中郎,中郎,不用下馬,立刻入宮。”
    趙延年定睛一看,倒是個熟人,曾和他一起出使匈奴人的郎官甘平。
    “怎麽回事?”
    “不用多問,立刻到未央宮溫室殿,郎中令在等你。”
    “郎中令?”趙延年以為自己聽錯了。
    不是天子召我麽,怎麽又扯上郎中令了?
    沒等他想明白,甘平一巴掌拍在馬屁股上。那匹駿馬剛剛停下來喘口氣,又長嘶一聲,馱著趙延年向前奔去,穿過城門,直奔未央宮東闕。
    身後,甘平和守城的士卒打了招呼,也翻身上馬,追趕趙延年。
    趙延年先到未央宮門口,翻身下馬,將馬韁甩給迎上來的郎官,隨即掏出威廉姆給他的腰牌,高高舉起,一路急行,來到溫室殿。
    李廣正在階前,來回轉著圈,像頭拉磨的驢。看到趙延年,他大步迎了上來,一邊走一邊喊。
    “中郎,快隨我上殿見駕。”
    趙延年哭笑不得。
    他和李廣見過好幾次了,還是第一次看到李廣這麽著急,這麽主動。
    “將軍,陛下何事召我?”
    “好事,好事。”李廣笑容滿麵,拉著趙延年一路急行,拾階而上,來到廊下,拱手施禮。“陛下,趙延年來了。”
    天子的聲音從裏麵傳了出來。“趙延年,你來得好快。”
    趙延年不敢怠慢,大聲說道:“陛下有詔,臣不敢怠慢,一路急行至此。”
    “嗯。”天子的聲音聽起來很滿意。“進來吧。郎中令,你也進來。”
    趙延年和李廣同時拱手答應。“唯!”
    兩人解劍,脫履,上了殿,又走進側殿。
    天子一身常服,坐在一張巨大的黑底紅紋的漆木案後,笑容滿麵,看起來心情不錯,隻是眼圈有點黑,最近應該沒少熬夜。
    李廣一進殿,先看了一眼屋角的漏壺,然後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天子瞅了他一眼,李廣連忙收起笑容,卻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嘴角控製不住的上揚。
    趙延年入座,再次向天子行禮。
    天子打量了趙延年兩眼。“你是一路急行到此?”
    “回稟陛下,正是。”
    “可是我看你的氣息並不急。”
    趙延年笑了。“騎馬而已,又不是一路飛奔至此,氣息自然不會急。”
    “如果是步行,你需要多久?”
    趙延年掐指算了算。“大概需要一個時辰。”
    天子很驚訝。“那比騎馬還要快一些?”
    趙延年笑笑。以他現在的境界,步行可以做到比普通人騎馬還快一點,與騎馬急行相比,也不會差得太多。如果對方的騎術一般,或者馬匹不算好,說不定他還能搶先。
    人的潛力真是很大,超出普通人想象的大。
    普通馬匹的長距離奔跑時速也就是二十公裏左右,和優秀的馬拉鬆運動員差不多。
    他現在去參加馬拉鬆,輕鬆進世界前三,拿冠軍也不難。
    天子轉向李廣。“郎中令,這樣的禆將,你還滿意嗎?”
    李廣伏地叩頭。“謝陛下洪恩,臣滿意之極。”
    趙延年有點懵。
    禆將?還是李廣的禆將?這是什麽意思?
    “既然滿意,那就領去吧,早做準備。”
    “唯。”李廣再拜,隨即又示意趙延年謝恩。
    趙延年稀裏糊塗的謝了恩,被李廣拽著出了溫室殿。他現在一頭霧水,不知道天子在搞什麽鬼。
    那麽急的將他召來,就這麽幾句話?
    出了溫室殿,李廣才放慢了腳步,鬆開了趙延年,搓著手,笑道:“趙中郎,這次你要隨我出征了。”
    “去哪兒?”
    “河西。”李廣想了想,又道:“嚴格來說,我們是後軍,不進入匈奴人的牧場,守住烏鞘嶺,確保匈奴人不能截斷驃騎將軍的後路就行。”
    趙延年終於有點反應過來了。
    天子這是讓李廣領兵,接應霍去病,又讓他做李廣的副將。
    隻是他搞這麽大動靜幹什麽?火急火燎的,他還以為天子要駕崩了呢。
    “是不是有點奇怪?”李廣笑道:“天子說了,日中之前你如果不到,這件事就作罷了。所以我才特地安排威廉姆去找你,又讓甘平在西安門等著。不過你來得比我想象的還要快,根本就是白擔心了。”
    趙延年有點想罵人。
    出征這麽大的事,這麽草率的嗎?我和家人告別都來不及。
    李廣倒是通情達理。“你先回家說一聲吧,到了軍營裏,可就不能和外人接觸了。相關的規矩,你懂的,不能說的誰也別說。”
    趙延年會意,點頭答應。
    ——
    趙延年出了未央宮,回了北闕對麵的家。
    他和金吉麗、弗裏達都在別院,城裏的家中隻有奴婢。他也沒回家,直接去了隔壁的仆朋家。
    仆朋不在家,雷電和小鹿出去玩了,隻有王君曼在家。
    看到趙延年,王君曼很詫異。聽了趙延年的解釋,她還有些糊塗,搞不清天子為什麽突然變卦,還鬧得這麽大,怎麽看都有點惡作劇的意思,不像是天子能幹得出來的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不明白的事就別想了,做好你的事吧。”王君曼說道。
    “阿嫂說得是,我也是這麽想。君心難測,想得太多反而不好,盡力做事就行。仆朋呢,有安排了嗎?”
    “好像還是隨驃騎將軍行動,具體的他沒說,我也沒問。”
    趙延年也沒有再問,隻是讓王君曼收拾一下,去別院住幾個月。
    他不在的時候,所有的事都由王君曼主持,不能聽金吉麗的。不僅不能聽,還要看好她,別讓她搞事。
    “阿弟,這麽做……不合適吧?”
    “我知道讓阿嫂為難了,但這是沒辦法的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我手無縛雞之力,怕是……”
    “韓氏有一身好武藝,她可以幫你。另外,你告訴金吉麗,這是我的決定,她會聽的。”
    王君曼點頭答應,隨即為趙延年準備行裝。
    趙延年來得匆忙,什麽準備也沒有。好在仆朋也經常出征,相關物品都有常備的。王君曼為趙延年準備了幾套換洗衣裳,又準備了幾件兵器。
    “還是派人去別院,將你自己的矛和刀取來吧。”
    “不用。”趙延年胸有成竹。“軍中不會缺兵器的,現成的就行。”
    “軍中是有,但是不趁手。”
    “我現在用什麽都趁手,用不著定製的兵器。”
    王君曼看看趙延年,笑道:“阿弟啊,天子讓你隨飛將軍出征是對的,就你這般氣勢,匈奴人就要躲得遠遠的。”
    “不一定喲,飛將軍可是匈奴人最喜歡的對手。”趙延年想了想,又道:“我應該低調一些,藏起來,別耽誤了飛將軍封侯。”
    王君曼忍俊不禁,笑著搖頭。
    ——
    簡單收拾了一番,趙延年就趕到了軍營,與李廣會合。
    他第一時間對李廣說,雖然天子交給將軍的任務是為驃騎將軍斷後,但斬首不夠的話,封侯還是有些困難。為了不影響將軍封侯,最好不要提我的名字。
    如果可以的話,直到驃騎將軍回朝,都不要讓匈奴人知道我在軍中。
    李廣欣然同意。
    見趙延年準備的行裝簡單,連個侍從都沒帶,李廣又特意準備了一份,還安排了兩個李氏支庶子弟做趙延年的侍從。一個叫李軌,是一個四十左右的中年人。一個叫李熙,二十左右的小夥子。
    “可惜禹兒還小,要不然,我讓他做你的侍從,能學個一招兩式的,也是好的。”
    趙延年笑笑,沒說話。
    李廣的感慨聽聽就好,堂堂隴右李氏的子弟,豈能做他的隨從。
    真有這個心,安排李陵多好,何必提李敢才幾歲的兒子。
    當然,這一戰凶險,讓李廣帶上李陵也不合理。
    那可是隴右李氏未來的希望。
    趙延年剛剛安定好,李敢就來到了大營,找到了趙延年。
    “這一次家父就拜托給你了。”李敢客客氣氣地抱拳施禮。
    趙延年連忙還禮。“豈敢,是我要感謝老將軍提攜,才讓我出征立功的機會。”
    李敢忍不住笑了,拍拍趙延年的手臂,一起就座。“白鹿皮幣雖輕,壓力卻很大吧?這次出征,平時不肯去的封侯、列侯一個比一個積極,帶來了武藝最好的部曲、門客,生怕驃騎將軍不帶他們。再不出征立功,他們就破產了。”
    趙延年也笑了,他早就想到了這一幕。
    天子為了能讓霍去病擁有足夠的精銳出征,真是哄嚇詐騙,無所不用其極。
    “可惜他們人再多,也不如你。”李敢咂了咂嘴。“也不知道天子是怎麽想的,這麽重要的戰事,竟然將你這個高手殿後。”
    趙延年連忙擺手,示意李敢不用再說了。
    李家父子都是標準的武將,政治素養幾乎為零,其中又以李廣和李敢為最。
    李廣接受梁王將印,李敢打傷衛青,都不是一般人幹得出來的事。
    天子的心思你們別猜,以你們的政治頭腦,猜也猜不明白。
    ——
    二月末,金城。
    金城是一座新城,甚至還沒有完全建成,剛剛建好了城牆和一些官衙。
    負責建城的是將軍李息。
    李息是北地人,從軍多年,直到隨衛青奔襲右賢王庭才立功封侯,眼下的爵位是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比趙延年強一點。
    大概是風吹日曬的原因,李息看起來有點滄桑,和李廣差不多。
    其實他比李廣小十來歲。
    看到李廣,李息很熱情。看到趙延年時,他卻很驚訝。
    不是因為趙延年的名聲大,而是錯把趙延年當成了女子,以為是李廣帶來的侍女。
    而據他所知,李廣並不好這一口,沒有帶侍女出征的習慣。
    等李廣介紹了趙延年,李息大吃一驚。“沒想到你就是天武士,我一直以為天武士是赳赳武夫,不曾想你貌如女子,這麵皮甚至比女子還要細嫩。”
    “這就是你不懂了。”李廣打趣道:“留侯張良計安天下,相貌卻如女子一般嬌好。男生女相的都是天才,留侯是計謀,他是武藝,身手好得讓你不敢相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息也笑了,向趙延年拱手致意。“能讓飛將軍這麽誇的,中郎是第一個,不愧是匈奴人認定的天武士。”
    趙延年連忙拱手還禮,口稱不敢。
    李廣又道:“我與趙中郎有約,不泄露他在軍中的消息,等匈奴人自投羅網。若不是看你的麵子,我是不會帶他來見你的。你最好能管住嘴,別走漏了風聲。”
    李息心領神會。“放心,我可不敢耽誤你封侯。”
    李廣大笑。
    李息隨即帶李廣、趙延年查看了城池。
    這次霍去病出征,用的糧草都是先在金城聚集,然後再送往前線。霍去病需要的糧草有限,隻要能供應他到烏鞘嶺為止,剩下的全靠以戰養戰,搶匈奴人的牲畜、錢糧作為補給。
    與大漠相比,河西有一個好處,不僅能放牧,還可以耕種。
    所以匈奴人除了牲畜,還有一部分存糧,對漢軍來說,這都是現成的補給,大大減輕了後勤壓力。
    這也是天子堅持要拿下河西的原因,付出相對小,收益卻非常大,值得一搏。
    如今李廣率部守烏鞘嶺,需要一筆糧草,也要從金城起運,具體負責的就是李息。
    在必要的時候,李息還是李廣能期待的唯一援軍。
    作為征戰多年的將軍,李息也非常擅長這些。
    他和李廣一樣都是宿將,經驗豐富,也被經驗縛住了手腳,擅長防守,無法接受主動出塞進攻的戰法。如果不是跟著衛青出戰,他這一輩子也封不了侯。
    天子讓他和李廣一起負責霍去病的後勤,也算是知人善任。
    在金城待了幾天後,李廣、趙延年再次起程,帶著一批糧草趕往烏鞘嶺。
    在此之前幾天,霍去病已經帶著兩萬精騎,越過了烏鞘嶺,殺入河西。
    李廣、趙延年特意等幾天再出發,除了準備糧草之外,也是掩人耳目,盡可能不讓匈奴人知道他們的到來。等匈奴人聚集過來,想截霍去病的後路,他們再殺出來,迎頭痛擊。
    這一路都是山路,他們足足走了二十天,才趕到烏鞘嶺。
    長安已經春暖花開,烏鞘嶺上還是寒風呼嘯,白雪紛飛,不少人還出現了高原反應。
    趙延年提議,他帶一些騎兵先翻過烏鞘嶺,打探情況,李廣帶著五千步卒,尋找合適的位置紮營,準備伏擊匈奴人,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李廣答應了。
    喜歡大漢兵王請大家收藏:()大漢兵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