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氣始於冬至

字數:4185   加入書籤

A+A-


    學堂內。
    陳及冠點頭,“張兄放心,小弟這便開始籌措第二卷。”
    張銀寶還想說什麽,餘光瞥到外麵一抹身影,立馬正襟危坐。
    學堂其餘人也不再聽笑話,紛紛溫習昨日功課。
    許伯走過來看了一眼,輕步離開。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周禮平從啟蒙班走過來。
    還是一樣的老規矩,先是抽查昨日的功課。
    輪到陳及冠和徐錦書的時候,周禮平先是撫了撫自己的美髯,問道:“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何解?”
    陳及冠看了徐錦書一眼,見他還在苦思冥想,便起身答道:
    “回夫子,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出自《春秋·僖公五年》。”
    此話一出,徐錦書立馬麵露恍然之色,隨後開始搜索記憶,這兩句話講的是什麽。
    陳及冠見狀,繼續道:“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孔聖人是想警示後人,有許多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各個國家處於爭霸而又互相依存的狀態。”
    周禮平滿意點頭,“不錯。”
    說完,隱隱看了徐錦書一眼,在心裏歎了一口氣。
    徐錦書也算是聰慧勤勉的了,可終究還是差了自家關門弟子一籌,每日在書房所講,不能全部消化吸取。
    不過也不能對他苛刻,冠哥兒的進度太快,尋常人是跟不上的。
    這一點,徐錦書早就該做好心理準備。
    周禮平輕輕咳嗽一聲,拿著戒尺搖頭晃腦,步入今天正題,“諸位學子,爾等可知氣始於冬至,周而複始?”
    四人麵露疑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搖搖頭。
    陳及冠的確沒聽過這句話,古代先賢之說數不勝數,別說他入學才不久,哪怕等幾十年後,也不敢說將古人學說盡數掌握。
    因此他也多了些興趣,每次接觸新知識的時候總會讓人耳目一新,世界觀和價值觀似乎在重新塑造一般。
    通過這句話他也隻能猜測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畢竟有個冬至在裏麵,隻是不知道對不對。
    周禮平感受到學堂內旺盛的求知欲,心裏感到十分滿足。
    特別是連一向聰慧的冠哥兒都目光炯炯看著自己的時候,講解的欲望大漲。
    “《千字文》你們可知?”
    眾人點頭。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可能背誦?”
    眾人齊聲回答:“可。”
    就連一向平平無奇的郭和也是自信出聲,《千字文》作為啟蒙書物,這一段自然是能背誦的。
    周禮平語氣一轉,“那你們可知,這一段是何解?”
    陳及冠皺著眉頭,這一段前麵兩句話倒是好理解,代表著一年四季輪轉,但後麵四句是何意,他還真不知曉。
    周禮平像是耍戲法一般拿出十二根竹竿,解釋道:
    “這十二根竹竿盡皆中空,最短的四寸六分,最長的九寸。”
    “將竹竿插入地下,竹竿口放上浮灰,冬至一到,陽氣始出,九寸竹竿上的浮灰便會被地氣吹出。”
    “這便是氣始於冬至,此後每月都會有一根竹竿上的浮灰被吹出,周而複始,這便是二十四節氣裏的十二氣。”
    眾人頓時恍然點點頭,但眼裏還是有些疑惑,不明白其中原理是什麽。
    陳及冠眼睛發亮,迫不及待提問:“夫子,地氣當真存在嗎?”
    他再次感歎於古人的智慧,地氣這個詞他聽過很多,卻一直不得而見,沒成想古人這麽早就能將肉眼不可見的地氣形容出來。
    周禮平點頭,“自然是存在的,這十二根竹竿,每月發出的聲音都不同,單數管聲屬陽為律,雙數管聲屬陰為呂。”
    陳及冠聞言就像是三伏天喝了一口冰汽水一般,整個人都舒爽起來,嶄新的知識再次進入大腦。
    原來閏餘成歲,律呂調陽是這個意思,要是夫子不說,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想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畢竟《千字文》隻是一本啟蒙書物,他還以為單純拿給幼童識字所用,不成想裏麵還蘊含著如此高深的學識。
    緊接著,周禮平開始講解二十四節氣,從起源、時間、農耕等等結合在一起。
    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周禮平喝了一口茶水,直接道:“今日便到這裏,諸位學子若有興趣,不妨下學後備上十二根竹竿,一試便知。”
    說完,他直接轉身離開,絲毫不留戀。
    他走後,學堂也變得熱鬧起來,大家麵色通紅,聽得很是入迷。
    陳及冠手裏拿著炭筆,在線裝白紙上快速記錄,方便以後遺忘的時候拿出來翻看。
    徐錦書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冠弟,茅房,同去?”
    陳及冠寫下最後一個字,點頭,“同去。”
    四人起身往茅房走去,剛走進院子,便聽到啟蒙班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四人對視一眼,啞然失笑,他們現在都沒有出聲讀書的習慣,基本都是各自安心學習。
    燦爛陽光打在身上,肌膚隱隱作痛,陳及冠用手遮著刺眼的陽光。
    這天氣越來越熱了。
    解完手,郭和突然道:“冠弟,你能否教我如何寫話本?”
    郭和麵色通紅,顯然很不好意思。
    但還是厚著臉皮出聲,剛才陳及冠和張銀寶的對話可沒有瞞著他們。
    足足八十多兩銀子,看的他格外羨慕,心裏不由起了心思。
    畢竟他雖然是富農家庭,可家裏兄弟姊妹多,不可能一直供他讀書。
    陳及冠沒放在心上,寫話本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而且天賦占比很重。
    他倒是沒打擊他,笑著道:“如何說的教字,一起共勉罷了。”
    張銀寶瞥了郭和一眼,不屑的撇撇嘴,對他很不看好。
    真當以為能讀書識字就能寫話本?
    太天真了,連他自己都不會寫話本呢。
    這件事就此揭過,張銀寶用手帕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感歎道:“四季輪轉,又快到秋假了吧。”
    徐錦書心不在焉點頭,“怕是快了。”
    他心裏已經在琢磨如何在兩個月的秋假裏發奮學習了。
    陳及冠好奇道:“兩位兄長,秋假是何時?”
    “一般小暑前後......”
    喜歡阿姐,我中舉了!請大家收藏:()阿姐,我中舉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