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鯰魚效應

字數:3922   加入書籤

A+A-


    數日時間飛速過去。
    這日清晨,霧氣濃重,遠處的山峰輪廓若隱若現。
    陳及冠站在石板院子裏,雙腳像是生根般紮在地麵,渾身氣血如大江大河般湧動。
    秋天的清晨微微寒冷,但他額頭卻冒出一層薄汗,熱氣騰騰。
    站了半個小時的樁,渾身都熱乎起來後,這才收起架子,吐出一口濁氣。
    他現在沒測試過自己的力氣有多大,但持之以恒的鍛煉,自覺氣力已經超過了成年壯漢。
    當然,還遠遠比不上姐夫蘇虎,姐夫是天賦異稟,更別說也在自己的帶動下堅持站樁。
    陳招娣打開木門走了進來,手裏提著早餐,有肉包子、油條、豆漿等等,分量很足。
    家裏不缺銀兩,她也不用在吃食上節省。
    吃早餐的時候,陳及冠突然想到白馬鎮今年的文會應該也要舉行了,想來張銀寶和徐錦書可以一同去參加。
    不知為何,他有些想念私塾的日子。
    搖搖頭,吃完早飯後,背上書箱,朝縣學走去。
    他來的時間一向比較早,講堂裏的學子稀稀拉拉的,大部分人都還在家中躊躇。
    和幾位同窗打過招呼,他找到自己的書桌,盤膝坐在支踵上,拿出《春秋》仔細看了起來。
    這本自秀才爹遺留下來的書,已經微微泛黃,邊角處已經有褶皺,顯然被翻看過多次。
    哪怕是陳及冠自己,這本書籍也看了不下五次,但每次重新拿起這本書,總會有新的感悟。
    不僅是這本書,任何一本儒家經典,裏麵蘊含的知識和體會都是無窮的,每過一段時間,或者經曆一些事情後,再看一遍就會有新的感悟。
    而在這個過程中,心智似乎也隨之成熟穩重,整個人好似璞玉,逐漸變成了光彩奪人的玉器。
    而陳及冠每每會把自己新的感悟記錄下來,他的筆記也有將近十本,全部放在一個小木匣中。
    在他眼中,哪怕是金銀都比不上這些感悟,他準備好好保存,以後當做傳家寶物,足夠讓後代受益無窮。
    或許,那些世家便是如此傳承下來的。
    世家大族最大的優勢不是數不清的田產店鋪,而是家中收藏的藏書,這些珍貴知識能夠讓家族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俊傑。
    這也是為什麽,那些世家子弟的眼光和普通人不一樣,不會局限在某一個地方,而是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事情。
    思維方式的不同,眼界的寬度和廣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讀書人的前途。
    陳及冠雖然有一個現代靈魂,卻從來不敢小覷天下讀書人。
    他前世隻是一個普通人,或許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有許多先進見識。
    但在思考方式和眼界上,還真沒這些世家子弟厲害。
    所以他很珍惜現在讀書的機會,並且努力提升自己,想要跨越階層,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點。
    至於推翻封建,建立大同社會的想法,他完全沒有過。
    多大力做多大事,他自我認知很清醒,自己就不是做那種大事的人,還是安安心心融入這個古代社會,努力改換門庭來的實在。
    改換門庭也不是那麽容易得,古代官場同樣不好混。
    總而言之,還是提升自己最為重要,這樣以後機遇到來的時候,也能牢牢把握。
    言歸正傳,講堂裏麵的同窗見新來的陳及冠如此刻苦,不自覺放低了音量,也看起書來。
    這些同窗都是寧縣大門大戶的子弟,從小沒吃過苦,所以平時學習也很放鬆。
    在陳及冠到來之前,也就周雲武是最刻苦的。
    但是周雲武性格古板,交友不多,所以不僅沒起到鯰魚的作用,反而隱隱被排斥。
    陳及冠不一樣,憑借著出眾的外貌和溫和的說話風格,很容易得到別人好感。
    所以他們看到陳及冠如此勤勉,心中不禁起了緊迫感。
    所以當雷厲風行的楊夫子來到講堂時,便聽到了朗朗讀書聲,大部分學子都在認真溫習功課。
    楊夫子目光滿是欣慰,他不知道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麽,但知道這是好事。
    如果這些學子能一直保持這個勁頭,說不定明年縣學就能多幾個秀才,縣令大人想來也會十分高興。
    楊夫子沒有打擾眾人,一直等了約莫一刻鍾,才用戒尺敲了敲講桌,開始今天的教學內容。
    上午依舊是經史子集的講解,陳及冠適應能力不錯,完全能跟上夫子講授的節奏,並且還能在心中延伸內容。
    他看過的書籍不少,世麵上大部分的書籍他都有購買,並且閱讀過。
    每次到達一個新的地方,他都會去當地的書鋪轉一轉,買一些自己沒有的書籍。
    唯一可惜的,有些大名鼎鼎的珍貴藏書,書鋪是不會售賣的,全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控在手裏,不能一觀。
    楊夫子講解完後,趁著一刻鍾的休息時間,眾人趕忙去茅房上廁所。
    陳及冠和方景河慢了一步,隻好在茅房外麵等待。
    方景河再次問道:“冠弟,何時寫新的話本?可有思路?”
    陳及冠有些好笑且無奈,“方兄,你我當以學業為重,取得秀才功名,才是正事。”
    方景河嘟囔道:“秀才功名哪怕是這麽容易取得的,去年為兄考了一次,最後落了個榜上無名。”
    陳及冠心裏有些緊迫感,“院試當真如此艱難?”
    方景河苦笑點頭,“院試與童試不可相提並論,與我同去的考生,盡皆打磨數年乃至十年,無幾人未達弱冠之齡,甚至還能看到白發老者。”
    “人家浸淫此道數十年,哪裏是我們能比擬的。”
    陳及冠恍然,童試畢竟限製了年齡,但後麵的科舉考試就不會限製年齡了。
    人家三四十歲去考院試,足足學了一二十年,哪怕天賦不夠,在歲月的累積下,學識也不是常人能比的。
    說白了,院試艱難的原因就是競爭太大,畢竟是擇優錄取。
    一念及此,他不由得更加堅定自己要努力些,先不考慮第一次院試能不能中,先把自己功課學的更紮實些。
    另外,他要想辦法多看些藏書,他不想在學識方麵落後於人。
    於是,他將目光看向了方景河......
    喜歡阿姐,我中舉了!請大家收藏:()阿姐,我中舉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