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軍事調動·轉折之人

字數:2731   加入書籤

A+A-


    【同時,在屢屢受挫之後,唐僖宗也進行了軍事方麵的調整:王鐸被任命為諸道行營都統,崔安潛作為副手,周岌、王重榮兩人分別擔任左右司馬,諸葛爽、康實兩人則為左右先鋒,平師儒擔任後軍。同時,時溥監督漕賦,王處存、李孝章、拓跋思恭三人則為京畿都統。】
    【這裏麵,有幾個我們之前就已經知曉的人物,比如周岌,他在幹掉薛能之後,確實成為了新的忠武軍節度使;比如時溥,也成功成為了武寧軍節度使——武寧軍也被稱為是感化軍。】
    【總而言之,唐朝朝廷是大致把能夠調動的人都調動起來了。】
    【接到任命之後,王鐸帶著山南道和劍南道的兵馬駐紮在了靈感祠,朱玫率領岐州、夏州的兵馬屯駐興平,王重榮、王處存兩人則是駐守在了渭北,李複光帶著壽州、滄州、以及荊南的兵馬、與周岌的兵馬一起駐紮在武功,李孝章與拓跋思恭合兵一處共同駐紮於渭橋,程宗楚則駐兵京右。】
    【對於唐朝朝廷的這一番調動,黃巢並沒有做出什麽反應。】
    【沒多久,朱溫帶著三千兵馬進攻丹州和延州兩地的南部地區,並且進軍同州。】
    【中和二年六月,尚讓領兵進攻河中,朱溫則是進攻西關並成功獲勝,擊敗了唐朝官員諸葛爽。】
    【七月,起義軍再度對鳳翔發動了進攻,而就在進攻的期間,正好又三十艘運糧船經過了夏陽,朱溫直接選擇派兵奪船,王重榮收到消息後,立刻帶上了三萬兵馬去救援,朱溫見狀,自知不能在這上麵糾纏,但也並不打算把糧食給唐軍——】
    【於是,他直接把運糧船全部給鑿沉了。】
    【從以上這一係列作戰動向,不難看出,對於黃巢而言,非常重要的兩名將領,就是尚讓和朱溫。】
    【尚讓作戰有勝有敗,不討論過程,但結果如此;朱溫作戰,看樣子好像是沒有什麽大敗,戰績看起來更好一些——對於黃巢而言,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就在朱溫身上。】
    劉徹抽了抽嘴角:“武寧軍?又被稱作是感化軍?這‘感化軍’是新的名字吧……起這麽個名字,這唐朝朝廷難道是指望徐州的這些士卒和將領,以及節度使,能夠被真善美、忠君愛國之情‘感化’?”
    那就真是……雖然確實是寄托了美好願望吧,但也確實是非常讓人想要說些什麽,但又無言以對了。
    感化感化……要是這些藩鎮的士卒將領能夠被感化,那又怎麽會出現那麽多動亂?對朝廷發動的、對自己的節度使發動的、對軍中的某個將領發動的……
    這種情況又不隻是發生在徐州,就比如那個忠武軍,不就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雖然吧,徐州這個地方好像確實有那麽點不太對——算下來,這都發生了多少次兵變動亂了?而且,還是在並不針對性地講述徐州境況的情況下。
    除了龐勳那一次外,其餘的徐州的動亂,都是在講其他事情的時候被牽帶出來的。
    徐州,風氣不太好啊。
    但移風易俗,又非一朝一夕之事。
    況且在整個天下都大體是這麽個風氣的情況下,想要讓徐州風氣改變,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世民大膽猜測:“朱溫投降大唐了?”
    黃巢所處情勢的轉折,其實不是從朱溫才開始——雖然還不知道朱溫發生了什麽事情,但黃巢所處境況的改變是早就開始了。
    從黃巢進入長安開始,其實他就已經在逐步走向衰頹了。
    沒有後續計劃、沒有完整打算、沒有對大局的整體把控和判斷、也沒有足夠的根基……走入長安是黃巢邁向鼎盛的表現,但黃巢的鼎盛時期,也就正是走入長安了。
    在這之後,由盛轉衰,盛極而衰……王朝逃不過這個定律,這種造反也逃不過這個定律。
    當然,說回朱溫這件事情,作為在黃巢軍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將領,能夠被稱作是黃巢至關重要的轉折,那說明在之後的時間中,朱溫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那朱溫就不能是直接戰死。
    雖然死人也可以發揮持久的影響力,但到底不夠。
    所以,朱溫還活著;但是活著的朱溫,如果沒有什麽意外,他在黃巢軍中也就是平平穩穩發展。
    由此看來,朱溫,怕不是真的歸降了大唐!
    【朱溫現在算是和王重榮對上了。】
    【但朱溫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探和觀察,以及他自己對於如今天下大局的理解和認識,他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太妙,他覺得黃巢是要不行了,自己要是還跟在黃巢這一邊,就是非要留在一艘注定要沉沒的船上——這可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於是,中和二年九月,王重榮領兵包圍了朱溫之後沒多久,朱溫就直接殺了自己軍中、黃巢的大將馬恭,然後直接向王重榮表示自己願意投降。】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