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疑惑·議論

字數:4274   加入書籤

A+A-


    “……”這確實讓眾人大開眼界。其中,百姓們尤甚。
    畢竟大家也不懂朝堂之事,而他們所處的時代,家國大事也和普通百姓們基本沒有關係——唯一的關係大約就是要征兵納糧了,至於發生了什麽事情、要怎麽應對、對於哪些人要如何處置等等,都是百姓們根本接觸不到的事情。
    不要說對此有所看法了,連知道都不知道,何來看法?
    而即便是如今,有了遠超想象的溝通渠道之後,大家其實對這方麵的了解也依然不多。
    畢竟,這種朝堂大事,大部分時間中都是隻有朝堂中人所知,而這些人,在沒有什麽特殊目的的情況下,通常還是並不打算將這些都透露給百姓的。
    不過,現在,大家看到了,大家知道了——雖然這並不是本朝的事情。
    “?怎麽這李國昌突然就又和唐朝朝廷打起來了?他不是唐朝的將領嗎?”這是被這種突如其來的轉折給驚到的人。
    前麵他們可是看得好好的,那李國昌被朝廷調動,鎮壓龐勳,整個過程中也沒出什麽問題,他們還覺得這李國昌和李克用接下來肯定是受到了唐朝朝廷的重用,然後一步步積攢力量,最終才能夠走到李存瑁稱帝的那一步。
    ——結果,這怎麽告訴他們,李國昌在龐勳那件事情之後沒多久,就和唐朝朝廷鬧翻了?
    還不是簡單的鬧翻,而是雙方打起來了的那種鬧翻。
    其中一個人頓時想起來了這到底是怎麽講到李克用的:“那王重榮和楊複光商量的時候,楊複光還說什麽李克用李國昌忠心為國……啊?”
    這能說是忠心為國嗎?這是忠心為國嗎?!
    這真不是楊複光在那裏睜眼說瞎話嗎?不是王重榮和楊複光兩個人一起睜眼說瞎話嗎?
    就算那李克用原本對唐朝有幾分忠心,在經過這種翻臉之後,怎麽可能還剩下……就算他沒有接觸過什麽朝堂大事,不是朝中重臣,他也不相信啊!
    “所以為什麽李國昌不接受唐懿宗任命他為雲州刺史、大同軍防禦使?”他李國昌不就是在雲州那邊,這不就是很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的事情?他沒什麽理由不接受吧。
    “可能是他覺得這兩個官職還不夠,他要更高的官職?”有人直接開始發散思維隨意猜測,“前麵不是說他仗著有功,非常傲慢麽,既然傲慢,那肯定是覺得自己配得上很高的官職的……”
    “當然,也可能是唐懿宗這個任命裏麵藏了大坑,咱看不出來,但是那李國昌看出來了。”
    說完,這人又感慨道:“怪不得都說當官的心黑呢,這種隨時隨地互相捅一刀子,然後還能接著一起辦事情的能力和臉皮子……咱這樣的人是真沒有!”
    不管這李國昌和唐朝朝廷之間到底誰更占理一些,或者幹脆兩邊都半斤八兩,可他們幹出來的事情都是真的——先是非常順利地去鎮壓龐勳,然後就翻臉,翻臉到兩邊開戰,最終李國昌和李克用戰敗逃亡……
    然後現在,又要聯合到一起去鎮壓黃巢了。
    這種水平,這種能力,可真的不是他這樣的小人物能有的。
    可能,他還是太要臉了一些吧。
    “所以唐朝朝廷現在是真的人手緊缺到這個程度了?”也有人對此非常在意,“全天下找不到其他的可以調過來鎮壓黃巢的兵力了,就非得去找已經翻過臉的李克用?”
    雖然看樣子,李克用也不是會因為之前的翻臉就不打算參與這件事情的人——估計是裏麵對他還是很有利可圖;但是唐朝朝廷就沒有其他的人選,非得去找李克用了?
    若是果真如此,那唐朝朝廷的情況顯然是比他之前想象中的還要差。
    “可能吧……畢竟這也就是在長安這邊的事情,總不能把南麵的還能叫得動的節度使也全都叫過來吧?那高,高駢不就沒過來麽?”聽到對於這個問題的議論,不少人也加入了進來。
    唐朝朝廷確實是非常可能沒有什麽人了。
    畢竟,這一次鎮壓黃巢,其實已經來了不少人——雖然他們也記不住這些人的名字和官職,但總體而言,確實是出現了許多全新的人名,一會兒在這邊,一會兒在那邊……
    從這裏來看,唐朝朝廷應該確實是已經在盡一切可能調動自己能夠調動、並且合適調動的兵力了。
    當然,全天下有那麽多的藩鎮和節度使,這些人肯定沒有全都過來——其中一部分,估計就是屬於唐朝朝廷根本是叫不動的那種,比如那傳說中的河朔三鎮;一部分,應該是在猶豫或者觀望,或者覺得自己走不開……
    還有一部分,可能是朝廷覺得不能在這個時候調動,應該讓他們鎮守在地方上。
    按照隋朝末年的那種情況,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誰也不能說唐朝這邊就沒有同樣的風險:一個地方的節度使帶著主力離開之後,當地就爆發了新的起義……
    當然,唐朝還有另一個風險:一個地方的節度使帶著主力離開之後,當地的守軍直接反了,自己當上了新的節度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高駢是朝廷不讓他來嗎?”也有人對於高駢為什麽沒來心存質疑,“有沒有可能,是他自己不想過來?”
    當年黃巢還在江淮地區的時候不就是這樣嗎,明明那應該是高駢應該出力出兵的時候,可高駢卻擁兵自重、閉城不出,隻想要自保,根本沒有出來鎮壓黃巢的意思——那個時候,唐朝朝廷可是滿心都在指望他呢!
    但是高駢沒有理會唐朝朝廷。
    既然有了這樣的先例,為什麽這一次不能也是同樣的情況,即唐朝朝廷希望高駢派出一些兵馬,但是高駢自己不願意?
    “算了,這種東西咱們也不可能知道,隻不過,我覺得,如果唐朝朝廷這一次起義之後還有些餘力,還能對高駢有所控製,而高駢確實沒有做出什麽行動——比如鎮壓黃巢之類的來為自己增添功勞的話……”
    最終,一個人打斷了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因為實在是討論不出什麽結果,“唐朝朝廷很可能就抓著這個原因來處置高駢。”
    別管高駢這一次為什麽不來,到底是因為朝廷就要求他此時此刻鎮守在江南地區,穩住當地局勢;還是因為高駢自己不願意來,又一次地違背了唐朝朝廷的命令……他先前幹的那些事情可都是板上釘釘,無可抹消的。
    所以,隻要唐朝朝廷在黃巢起義之後還有一口氣,還能處置高駢,那唐朝朝廷就極有可能會趁機把高駢處置了——別的不說,黃巢是不是你放進來的?!
    可別說什麽即使你出兵也防不住黃巢,黃巢依舊會打到關中、進入長安的話,這都是沒準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你當時沒有出兵,你違抗了皇帝的命令,你自己死守在自己的地盤裏麵根本沒有出兵鎮壓黃巢!
    “啊……那高駢豈不是要完了?”聽到這話,不少人頓時一驚,然後又生出幾分“果然如此”的感覺來。
    ——果然如此啊,這種事情,好像也沒有什麽值得奇怪的。
    “你們說,李克用的兵馬到底有多強?他都已經被唐朝朝廷打到流亡了,在當年,怎麽現在楊複光這些人又說李克用麾下的兵馬非常強大,值得叫過來一起鎮壓黃巢?”
    李克用當年可是沒有敵得過朝廷,被打到流亡。
    怎麽,現在,他的兵力就又成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了?
    是這些年他麾下的兵馬有了什麽突飛猛進的進步嗎?還是說,當年他被打敗,也隻是偶然現象,並不是常態?
    亦或者是,他麾下的兵馬的戰鬥力也就是一如既往,之所以唐朝朝廷如此需要李克用,是因為這些年以來,唐朝朝廷軍隊的戰鬥水平下降了不止一星半點?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