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機動·效率
字數:2928 加入書籤
在明朝之前的皇帝們,除了感慨一句武器、兵力的真理外,就是對這上麵對黃巢的評價感到有些驚訝:“在黃巢之後,竟然再也沒有這樣的……軍隊了嗎?”
流動作戰,起義軍不基本上都是這樣嗎,可在日後竟然沒有一個後來者能夠比得上黃巢,乃至更進一步了嗎?
這確實讓人有些意外了。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不是那麽的說不通——黃巢這支起義軍,確實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轉戰了幾乎整個天下,跋涉了一萬五千餘裏,這樣長的距離,這樣廣的涉及範圍,確實很難達到,更難以超越。
想要超越他,怎麽樣也得走得更遠,走到更多的地方去。
但且不說後來的這些起義軍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意誌,隻說當時的朝廷,會不會給這支起義軍這樣的機會就不好說。
打天下要天時地利人和,可實際上,即便不是打天下,而是達成這種驚世的成就,同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自從黃巢領導起義之後,他就帶著整個起義軍保持了一種極度的高機動性,從滑州、濮州,也就是河南山東一帶南下,經過淮南地區,經過兩浙地區,抵達了廣東;接著,又經過了廣西,湖南,進入江陵湖北),順流而下,然後抵達了江西安徽一帶。】
【上述這一整個路線,用時僅僅兩年。】
【而這個範圍,長度達到了萬裏以上,放在唐朝,包含了唐朝十道中的七道。】
【為了達成這樣的行軍目標,起義軍開辟山道七百裏,形成了日後的八閩咽喉仙霞古道;又建造了數千條足以轉運士卒的大船。】
【不論是從行軍速度,行軍意誌,還是從技術方麵,都足以稱道。】
【後續黃巢帶著起義軍從汝州進發,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先後攻破洛陽而後長安,這樣快的速度,也不過是前麵這種行軍速度和意誌的再一次展現而已。】
【把時間放到整個起義過程中,那麽黃巢和起義軍總計就完成了四次渡過長江、兩次渡過黃河的成就。】
【這樣如閃電般的進軍效率,高度的機動性,以及行軍意誌,自然給起義軍方麵帶來了極大的利好,也讓對麵的唐朝方麵收到了極大的衝擊。】
【能夠讓起義軍連續作戰,四處流動,不斷攻陷城池而無人能夠將起義軍阻斷,並且還能讓起義軍在幾年之後僅僅用時一月就攻破長安洛陽,就是唐朝受到這種巨大衝擊的最明顯的體現。】
【各地的藩鎮雖然有一些看起來是想要阻擋黃巢,奮力作戰,但也有不少已經不願意與黃巢發生衝突,隻想要自保,頗有些惶惶不安,就連唐朝朝廷都基本上處於了恐懼狀態,這同樣是起義軍這種戰術奏效,而唐朝受到巨大衝擊的一個表現。】
“這種士氣和凝聚力,確實並非尋常。”霍去病讚歎道。
雖然他不認同黃巢的很多作戰時的做法,但是從起義軍這樣的士氣,這樣的凝聚力,這樣的行軍速度、行軍意誌等方麵來講,這一支起義軍在這段時間中,確實非常出色。
非常非常出色——即便是朝廷的正規軍,也沒有多少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
雖然霍去病本人隻是大漢的將領,但是他自覺從之前的各種故事中,也能夠推斷出來一些關於其他朝代的軍隊情況。
最強的時候,當然就是打天下的時候,而這些起義故事中,涉及到了大漢——包括東西,唐朝的開國階段;又涉及到了晉朝中後期的階段,以及隋朝從鼎盛急轉直下的階段。
基本上,各個朝代的開國初期情況都有所體現,雖然並不多。
而相對最虛弱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朝代末期之時,而這部分情況也均有涉及。
從這些小的片段來看,確實不是所有朝廷的軍隊都能有黃巢這一支起義軍在這個階段的水平。
哪怕是開國初期階段兵力最強盛的時候,朝廷的軍隊中也有不少達不到這種水平——不是指攻城拔寨的能力,而是指這種能夠堅持行軍萬裏而不潰散、不混亂、不崩塌的士氣和意誌,以及說轉戰就轉戰、說開山過河下水就開山過河下水的意誌與聽從命令。
黃巢起義走了那樣遠的距離,而這麽遠的距離,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徒步前進,沒有馬匹,不是騎兵。
可是他們確實是做到了,而沒有走到一半就不願意繼續,導致這一場起義半路夭折。
這樣的意誌力和士氣,其實是每一個將領都非常想要擁有的。
霍去病也想。
當然,其實他手底下的軍隊已經是精兵中的精兵,在士氣、凝聚力、聽從指揮、戰鬥水平方麵,完全是最頂尖的那一批,他並沒有所謂的“軍隊士氣一般般”“如果遇到大的問題可能就不願意聽話”……方麵的問題。
可是,誰不想要這樣的士卒能夠更多一些,再多一些?
即便戰鬥水平沒那麽高,但是能堅持、能聽話,這樣就已經很讓人滿意了。
更不要說,這樣的還是步兵,而非必須要提供馬匹的騎兵——步兵能夠如此堅持,如此轉戰跋涉,還能夠保持行軍速度,沒有出現如烏龜爬一樣的緩慢狀態,沒有讓敵人找到機會反而趕在了敵人之前……
這樣的步兵,是個人就想要好嗎!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