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中堅人才

字數:2675   加入書籤

A+A-


    【而從這個問題可以延展到的就是第二個問題——起義軍中,對人才的培養不足,或者說,起義軍中沒有一批足夠可靠的人才。】
    【這個人才,指兩方麵:一來,是在領兵或者治理內政方麵擁有才能的人才;二來,是在立場心性方麵足夠堅定,在危急和正常狀態下都足以放心依靠的人才。】
    【在領兵打仗或者治理內政方麵的人才,暫且不提,畢竟一定要說的話,那朱溫也不能說沒有這方麵的才能不是?】
    【但是在立場心性方麵足夠堅定,同時也具有一定基本才能的人才,起義軍中,是真的沒有。】
    【打天下這種大事,向來都不是一個人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夠達成的——一個好漢三個幫,總得有一批自己的堅定支持者,形成這支隊伍的中堅力量,才不至於在危難之際,直接內部崩塌,樹倒猢猻散。】
    【是的,這也是前麵提到的黃巢軍中本來還存在的一定的優勢:中堅力量。】
    【隻不過,起義軍的中堅力量雖然不是沒有,但在這等危難之際,或者說在需要做關鍵決定的時候,這股中堅力量卻並不夠“中堅”——黃巢也好,僅剩的支持者也罷,就陷入了孤掌難鳴的境地。】
    【而整個起義過程,黃巢帶兵共計十年時間,但能夠有些名堂的人少之又少,傑出之輩同樣寥寥無幾,朱溫雖然闖出了名堂,但顯然不是起義軍的堅定支持者。】
    【這就是黃巢的一大失敗:雖然說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如果隻有武器而沒有批判,那也難以聚集到真正的支持者,大多也就是追求富貴、可勝而不可敗的人罷了。】
    【“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如果所有人都認同並願意堅持某個理念,並且這個理念還能讓更多的百姓接受,那麽,單純的理論就會擁有力量。】
    【這一點可以以黃巾起義為例。】
    “黃巾起義確實如此,通過一個不知真假的理念,拉攏到了那麽多人。”劉秀評價道。
    作為打天下的人,他也深知聚集人手的困難,特別是在已經有一定人手之後,想要進一步擴充的時候,確實會遇到不小的困難。
    因為,本來就願意加入隊伍中的人,以及容易被說服加入隊伍中的人,在之前就已經全都加入進來了;剩下的人,就是那些對加入隊伍完全不感興趣甚至有些抵觸,或者非常不容易說服的人。
    這些人,想要讓他們願意加入,壯大力量,並不容易。
    而黃巾起義,那是在根本沒有正式起兵的情況下,直接拉到了數十萬人——很多時候,百姓的加入是要在有人扯出大旗、振臂一呼、光明正大擺明立場之後的,在沒有人作為這個出頭鳥之前,更多的人其實一點也不願意參與到這種高風險的事情中來。
    哪怕,這個參與隻是口頭上的承諾,而不是要讓自己成為這個出頭鳥。
    但是黃巾起義不一樣,在張角這個首領正式起兵之前,他們就真的說服了數十萬人願意加入他們,並且,是真的加入,而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張角一決定起兵,跟從的人真的有數十萬。
    以及,這樣的召集人數,還是在大部分人都根本沒有見過張角,隻是從他分派出來的“弟子”口中聽說了張角而已……
    加入一個起義軍這種事情,有多少是在見不到首領,甚至距離首領非常遙遠的情況下,能夠下定決心的?
    沒有多少。
    用故事中的話來說,如今的天下交通不便,不少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沒有離開過自己所處的小城鎮甚至村莊,根本不知道外麵是什麽樣的,也不知道外麵的人是什麽樣的。
    這樣一來,不少人天然就對外界的一切充滿了警惕甚至敵意——他們怎麽會願意接受一個連影子都沒看到的人的招攬?
    比如他自己,當年領兵征戰,拉起來的就是自己家鄉的那些父老鄉親們;其他地方的人,根本沒有興趣加入自己;即便後來自己變得強大,那遙遠南方地區的百姓們,也自覺自己和大漢的情況沒有關係。
    但是,張角確實是做到了。
    這種“理念”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完全無人能夠忽視。
    也正是因為這種“理念”,所以,黃巾起義中,大部分中堅力量還真的能夠堅持下去,至少,比黃巢軍中的這些中堅力量在遭遇巨變之後,堅持的時間更久一點。
    這種“立場心性都足夠堅定,在危急時刻可以依靠的人才”,和“理念問題”,其實是可以聯係起來的。
    有一個可以說服其他人、讓不少人願意相信的“理念”,才能夠培養出來一批足夠堅定的支持者——不然的話,大家也都是為了利益而來罷了,既然是為了利益而來,那為什麽不能為了利益而走呢?
    這樣一來,當然就沒有那種能夠在危難之際,還能夠放心依靠、願意堅持下去的中堅力量了。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