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方臘起義
字數:3975 加入書籤
第508章 方臘起義
【而在這一場起義中,最值得說道的,最有特點的,其實並不是農民起義本身,而是作為農民起義所處的時代背景的宋朝朝廷、宋朝皇帝、宋朝軍隊以及其他方麵。這些都彼農民起義有特點得多——】
【其實,從方臘起義最終沒有形成席卷整個北宋的農民大起義,就能夠看出來一些情況。】
【如果真的社會局麵崩壞到了極致,那就算宋朝朝廷熱衷於招安,那也不能阻止農民起義摧毀朝廷的決心;但方臘起義確實沒有。】
【那又為什麽會爆發這樣的起義?這就是真的和當時的宋朝朝廷密切相關。】
【同時,既然方臘起義其實並沒有強大到徹底動搖宋朝的統治,那北宋又是如何走到滅亡——同樣是宋朝朝廷、皇帝等非常有特點的一個結果。】
【此外,就在和方臘起義差不多時間,在梁山泊,發生了宋江起義,這也是日後被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原型的起義。而曆史上的宋江起義,主要成員是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他們作戰相當勇猛,最終是在退路斷絕之後,不得不接受招安。】
宋朝——準確來說是北宋的皇帝、官員、百姓們,都對這一次的故事投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注意力。
他們都迫切想要知道,大宋朝廷的具體情況,知道大宋皇帝的具體情況,知道大宋的各方麵的製度的變化……
是不是像唐朝那樣,原本好好的一個製度,後來發現無法推行下去了?是不是又嚐試尋找一個新的製度,但是在推行的過程中,實際上發生了一些巨大的問題?
天底下是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難以活命,連一貫的招安都不管用了,最終爆發了民變,動搖了大宋的統治,最終,導致了大宋走向滅亡,不是,導致大宋分成了兩半,從北宋變成了南宋?
當然,官員和皇帝們還想要知道,日後的皇帝究竟是誰——對皇帝而言,是能夠繼承自己理念的繼承人嗎?或者說,自己最終到底有沒有生出來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壽數又有多少?
對於官員們而言,除了關心當今陛下的壽數和身體情況外,那就是關心日後的皇帝和自己是不是一路人,是不是同樣的施政理念?或者,自己有沒有可能在日後的皇帝手下繼續為官,施展抱負?還是說,自己在日後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前途?
除了這些,大家也還關注另一個問題:遼國,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大宋和遼國之間,又是個什麽情況?
百姓們更加關注的,還是日後的土地、賦稅、徭役等問題,以及官府是不是會走到讓所有人都活不下去的地步;以及,農民起義是怎麽爆發的?
——大宋,也像是漢朝、隋朝、唐朝那樣,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嗎?
若是如此,那他們就必須要早做準備。
而就在所有人都全神貫注的時候,他們看到了這樣的內容。
“影響力沒有達到徹底動搖北宋統治根基的地步”?啊?不是動搖了朝廷的統治根基,繼而導致朝廷滅亡的那種起義嗎???
“削弱了北宋國力”“動搖了東南地區的統治”“衝擊了北宋的經濟”“加速了敗亡”——這就是說,這場起義是在東南那邊爆發的,但沒有影響到全天下?
但那又是怎麽加速了北宋的敗亡?
“加速”了北宋的敗亡——北宋原本就要敗亡了?!
領會到這個意思的北宋百姓們,紛紛驚愕不已,更加不安起來。
大宋,原本就走在了敗亡的道路上,這可比大宋被起義摧毀更加讓人害怕。
——如果是後者,沒有起義,或者起義規模小一點,那大宋說不定還可以安安全全地延續十幾幾十年;但是前者……這不就是即使沒有起義,大宋也會完蛋的意思嗎!
但是,大宋到底什麽時候走到了敗亡的道路上的?
這不大體上還可以嗎???
震驚的不隻是本身距離政治不太近的百姓,還有皇帝、朝堂百官、皇室宗親們。
他們自認為自己距離天下大事非常近,非常了解如今大宋的動向和計劃,也知道大宋的施政方針等等,他們也都承認,大宋確實存在一些弊病,不是什麽完美無缺的;可他們也從沒有覺得,這種弊病能夠嚴重到時什麽“敗亡的道路”。
有這麽嚴重嗎?
而後麵的那個戲劇化的說法,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一塊兒石頭引發的起義’……這是什麽意思?”百姓們對此討論了起來。
有人猜測:“說不定,就像是那種祥瑞或者天降指示一樣,那些起義軍說他們得到了這樣的指示?”
這是他能想出來的最可能的意思了。
古往今來,那種祥瑞、上蒼指示的說法層出不窮,不少人起兵之前都要宣稱一下,隻不過有些人的宣稱是這種身外之物,有些人的宣稱是說自己做夢之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這一次也很有可能同樣如此。
不然,一塊兒石頭,怎麽能夠引發起義?
“但是這上麵又說這種說法不是完全切合事實……”有人思考道,“也說不定,這個‘一塊兒石頭’隻是誇張了一下,實際上雖然確實存在石頭,但也不完全是因為石頭?”
“那這麽說,其實也可能確實是因為石頭,隻不過,這個石頭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石頭’——這可能指的更多的東西?”
很快,百姓們就放棄了這個問題的討論。
因為,顯然下麵的內容更讓人感興趣,也更值得人議論一番。
——皇帝,朝廷,軍隊……的特點。
其中,朝廷和軍隊,大約也就是那樣了,最有意思的還是皇帝——即使是不知道這裏麵到底指什麽的宋朝百姓,也認同這個說法,皇帝,確實非常有特點。
“咱大宋的官家到底為什麽總是壽數不久啊……”有人直接抱怨了起來,語氣中還帶著疑惑和擔憂。
大宋的官家,早先其實還可以,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開始出現官家壽數不久英年早逝,或者即便稱不上英年早逝、但也確實不怎麽長壽的情況。
這種情況出現一兩次也就罷了,時間長了,即便是百姓們也對此有所擔憂。
換皇帝的頻率如果高了,終究不是個好事兒啊!
“其實太祖皇帝當年的壽數也不太長,太宗皇帝也一樣。”當然,也有人覺得這種情況無須擔心,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還舉出了太祖太宗的例子。
當即就有人反駁:“那能一樣嗎?!太祖和太宗那是打天下上戰場,身體有所損傷也不足為奇;但是後來的官家們……”
最關鍵的是,有不算很少的官家,在子嗣方麵都存在一些問題——這再疊加上壽數不長的情況,那簡直是殺傷力翻倍。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