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田稅·身丁錢
字數:3478 加入書籤
【當然,事實上,方臘起義之所以爆發,還有其他方麵的因素。其中包含長期催化,以及最後一根稻草。】
【長期催化,是指北宋一直以來的賦稅製度。】
【簡單來說,北宋的賦稅包括了田賦、身丁錢、徭役、雜稅以及商業稅。前麵三個,都可以歸類到農業稅中。】
【田賦,北宋繼承了唐朝的兩稅法,但不是按戶口財產來征收,而是按照擁有土地來征收,同時稅率和唐朝有所不同:以中等土地為例,北方大致能收獲一石,所以要交一鬥,也就是十分之一;江南地區產量較高,所以要交三鬥。】
【更多的不說,但總之大體這樣。】
【而身丁錢,其實就是人頭稅,男子二十歲為丁,六十歲為老。凡是二十歲至六十歲的男丁,就要交錢或交絹,與兩稅同時交納。】
【不過,這種身丁錢並沒有什麽定數,往往是不同地方自己決定繳納多少——比如,福州收取的夏稅和身丁錢相比,身丁錢是夏稅的三倍以上。同時,到底交糧交錢還是其他,也隨地方自定。】
【但總體而言,所有的地方都具有一個特點:身丁錢非常非常重。】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南宋,宋和金戰火紛飛的時候,臨近前線的地方也不忘繼續收取身丁錢;有些地方朝廷下令免除身丁錢,但實際上還是照收不誤——比如廣南地區,因為田稅不夠,所以全靠身丁錢來填補財政缺口,為此,甚至十二三歲的少年人就被算作“丁”來繳稅。】
“這種重稅……”不少人都有些驚訝。
朝廷收稅很正常,朝廷想要收更多的稅,也很正常,反正朝廷就是這樣的不是嗎。
但,北宋朝廷所收的賦稅,也確確實實讓人有些驚訝,特別是北宋之前的人們。
“怎麽就要交十分之一了?”之前朝代的百姓們都覺得不能理解,即便不是什麽特別低的賦稅,比如三十稅一那種,也應該是十五稅一之類的吧?怎麽就,直接變成了十稅一?!
而且,這還是北方地區,按照北方地區中等田地大致上能夠收獲一石糧食的情況下計算得來的稅率。
可北宋,對北方地區和江南地區收取的賦稅也是不一樣的!
理論上,江南地區一畝中等田地所能收獲的糧食數量確實是要比北方地區多一點——但是,能夠多到是北方地區的三倍嗎?!
北方地區,一畝中等田地收獲一石,江南地區的一畝中等田地就能夠收獲三石?
差距有這麽大嗎?有嗎?
——許多百姓都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一直以來就生活在一個地方;就算不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地域,基本上少有人從北跑到南,或者從南跑到北的。
所以,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和北方地區能夠相差如此之大嗎?
不過,大部分人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否定。
“就看北宋朝廷這愛財如命,心裏眼裏隻想要錢,除了錢其他什麽都不要的做派,他們怎麽可能會給江南地區的百姓什麽便宜占?”有人非常肯定道。
而雖然他的話全都是推論,卻獲得了周圍所有人的一致認可。
是的,北宋朝廷就是這麽個形象;而他們絕不可能給江南地區的百姓什麽便宜占——如果江南地區一畝中等田地真的能夠收獲三石的話,那官府可能就會要求他們繳納一石半的稅。
畢竟,人家北方地區的人,能夠靠剩下的九鬥活命,江南地區的百姓怎麽就不能靠九鬥活命了?
所以,如果江南地區一畝中等田地要繳納三鬥的稅,那他們的產量也絕對比北方地區高不出來太多,至少,不至於到了三倍的地步。
更有百姓歎息:“這還是隻算田稅呢,就十分之一,十二三四五分之三了……可真到了繳稅的時候,怎麽可能隻有田稅這些?”
不管是三十稅一,還是十五稅一,或者北宋這種賦稅,朝廷說是這麽多,可等到官府真的收錢的時候,繳納的往往要比這些規定多上不少——
比如,官府收稅,要在一個專門的地方收,農人們就需要把糧食運送到這個地方來交。可這個笛梵有時候可能很遠,可能會繞路,可能農人不熟悉,總而言之,就是不好過去,那麽,想要免除掉這些問題,那就需要繳納一筆錢,然後農人就不需要自己來運輸這些糧食了,官府來運輸。
再比如,有時候交稅,官府不受糧食布帛,而是要錢,那麽就需要把糧食布帛轉成錢,這個時候,也會增加實際上交的稅。
這兩種情況,可能隻存在一種,也可能同時存在;而官府,肯定不會讓農人們按照正常的價格來額外交這些錢,他們隻會盡可能提高這些錢的數量——正常雇人送糧食,可能隻要十錢,但是官府就要收取十五二十錢……
“這樣一來,北宋的人他們是怎麽過活的?”也有人喃喃道。
雖然似乎是問句,但他的語氣卻是陳述句——怎麽過活的,他實際上心裏麵早有答案。
還能怎麽過活?勉強過活,掙紮過活唄!還能怎麽樣,好死不如賴活著,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活下去的,哪怕活得並不好、並不快樂、並不舒服。
而如果說北宋的田賦已經讓不少人震驚了,那北宋的這個人頭稅就更是讓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人頭稅,這也屬於是司空見慣的東西了。
反正,朝廷總有類似的稅,總是要收的。
可是,北宋這樣,福州地區,人頭稅收上來的錢甚至是夏稅的三倍以上……三倍以上啊!這是什麽概念!
按照北宋這樣,一畝中等田至少要收一鬥,多了要三鬥的收稅額度,人頭稅的錢竟然還能夠比夏稅搞出來這麽多!
……他們的人頭稅,到底收了多少錢,一個人要繳納多少錢?
“這要是不出現什麽問題,那才是見鬼。”一個老人看到這裏,原本略微有些虛弱的聲音甚至都變得中氣十足了起來。
他用他活到現在的壽命發誓,北宋朝廷這麽搞,不出現什麽問題,那才是有問題!
就比如這兩種稅,收這麽多錢,百姓們哪怕不直接揭竿而起,那也一定會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的。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