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元末開河
字數:3742 加入書籤
但是,做到這些是什麽簡單的事情嗎?
天下的官員已經基本上全部同流合汙——王朝中前期的時候,不少官員還是很有些理想,或者如果朝廷要求,那麽他們也願意努力做一做事,但是王朝末期的官員們……
那就根本不能對這些人的操守有任何指望。
但是,皇帝又要從哪裏找來那麽多的監視官員的人手呢?
如今,或許可以通過“談天”來把這個責任托付給百姓一部分,讓百姓們監督自己這邊的地方官,多少能夠有點作用,但有“談天”之前呢?
如果皇帝能夠自己拉出來這麽多人手,並且負擔得起這麽多人手的俸祿等問題,那……那這個皇帝倒不如直接自己打一遍天下來得省事兒。
打天下,正好還可以把那些舊勢力全部清洗一通,日後重新劃分土地等資產也順理成章,簡直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同理,如果不選擇震懾加監視,而是選擇直接把這些官員全都幹掉然後替換上新的……能夠有這麽多可用的官員作為替換的皇帝,也還是直接重新打一遍天下來得更加好。
——劉秀本人保證以上的觀點的可靠性。
因為這就是他自己的心得體會。
況且,如果皇帝在如今選擇把監督的一部分責任托付給百姓,那麽等到百姓在“談天”中爆出來某些官員枉顧律法和皇命,那麽要怎麽處理?派誰去處理?處理之後如何將之變成對剩餘官員的正向激勵?
這不算很難,但能夠把這些做好的皇帝也並不是非常多。
要是在這些方麵上出了大問題,或者掉進了那些官員們挖的坑,那皇帝很可能也會進一步失去百姓們的信任——最後,就是改革名存實亡。
總之,這種王朝末期的改革,成功率就是非常低,本身改革的成功率就很低了,王朝末年更是如此。
而真正有能力比較順利輕鬆地完成改革的人,又為什麽不順應天下大勢,來一次打天下?
【當然,所有起義的爆發,都有一個導火索。】
【元朝末年農民大起義的導火索,可以概括為“開河”“變鈔”這兩件相輔相成的事情。】
【至正四年,黃河爆發了非常罕見的大災,其實就是當時暴雨連綿導致河水暴漲,同時黃河中遊的河堤又年久失修,最終,黃河決堤。從五月份,到六月份,決堤兩次,造成了特大水災,數十座城池都受到影響;同時,溢出來的黃河河水又湧進了運河的河道中,導致了運河決堤,繼而影響到了濟南路等地的州縣。】
【到了八月份,水災依舊沒有任何緩解,山東開始出現人相食的慘劇,伴隨水災的還有旱災、蝗災、瘟疫……】
【蒙古貴族們雖然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但是他們知道一件事情:水災會毀壞兩淮的鹽場,影響到他們自己的收入。當然,名義上還是要說“妨害國計”的。】
【總之,出於對自己收入問題的考慮,元朝貴族們推動並且同意了脫脫等人提出來的治理黃河的打算,當時朝廷上提出來了兩個方案:
第一個,是權宜之計,並且用工相對輕省,即修築北堤,用來阻止橫向的河水潰溢,這樣一來這一次的黃河問題就暫且解決了;
第二個,是長久之計,但是用人用錢等都花費巨大,即開鑿位於黃陵崗一帶的白茅新河,然後再把黃河的缺口堵上,這樣一來,黃河就會走徐州東麵然後入海,相對一勞永逸一點。】
【最終,元朝朝廷選擇了第二種方法,怎麽說呢,對於後世確實還是很有些好處的,但當時的元朝朝廷和百姓其實都根本支撐不起第二種方法。】
【至正十一年,元朝開始治河,征發了汴梁、大名等十三路的民工,總數達到十五萬人,有兩萬軍隊監督,前往黃河流域,這讓中原百姓們都擔憂恐懼乃至不滿。】
“黃河治理啊……這真的是難事兒。”趙匡胤難得對這麽個滅亡了自己的大宋的元朝產生了那麽些許理解之情。
沒辦法,實在是黃河確實是太難搞了,偏偏又非常重要,根本不能因為黃河難搞就不搞。
這就是強行要求人們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簡直是違反人性,而且,真的太難了,太難了啊!
可是,這玩意兒又真的不能不去管——不去管,那麽最終的結果就是王朝衰亡。
所以,隻要領土內包含黃河的正常王朝,就沒有一個不把治理黃河放在重要列表中的,大宋當然也不例外,這也是趙匡胤不覺得大宋日後治理黃河隻是為了構造天塹這一個目標。
歸根結底,還是黃河必須治理,不得不治理,之前可以勉強混過去,可以眼不見心不煩,但是後來不可以了……
恐怕,但是的黃河如果再不管,那就是真的要四處泛濫,將會直接影響到大宋天下的安全與穩定——要是真的那一年暴雨不斷,直接變成如元朝這個鬼樣子那就完了,那大宋到時候也一定會被黃河拖垮,然後外麵那些個等待已久的敵人就會紛紛趁虛而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到那時,估計連南宋都建立不起來,大宋就要提前滅亡。
再者,黃河周邊地區的農田灌溉基本上都和黃河有關,不論是單純關心百姓生計、繼而關心社會穩定減少造反作亂人群,還是關心朝廷的財政收入以及天下的經濟情況,黃河周邊的灌溉也同樣要求朝廷去治理黃河。
此外,運河也受到黃河的影響,就像元朝黃河直接奪了運河河道繼而導致運河也決堤一樣……
這種種原因下來,黃河就是不得不治理。
就算沒有什麽邊防天塹之類的原因,大宋也還是必須要去嚐試治理黃河的。
隻不過,大宋沒有合適的足夠參考的先例,也沒有幸運的一次性就找對了方法……
於是,大宋某種程度上就被黃河給坑慘了,特別慘,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大量百姓心中的不滿因此而加深,又有因為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而導致的朝廷在其他方麵的經費不足精力不足等等……
最終,在國防邊境等問題上,就給了金國空子可鑽。
這麽算下來,大宋變成南宋,也和黃河脫不了關係。
也正因此,看到有一個即將就要栽倒在黃河這個深坑之中,並且眼瞅著坑比大宋還要深、同樣能夠說得上被治理黃河給拖垮的元朝,趙匡胤難得生出了那麽點理解和感同身受之情。
黃河啊,黃河!
為什麽您老人家就不能安穩一點呢?為什麽呢?平平穩穩地流淌下去有什麽不好的嗎?
您坑了那些蒙古人金國人之類的也就算了,為什麽連我們漢人也要坑?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