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宗教掩護·敗亡淮西
字數:3589 加入書籤
“所以說,這些廟宇道觀之類的有時候就是很容易暗中包藏禍心,決不能放鬆對這類地方的監管力度。”朱元璋還算是比較熟悉寺廟等宗教場所的運作情況的,也正因此,他更是不會放鬆監管這些場所的力度。
在普通百姓們和一些沒有意識到其中影響力的官員貴族們看來,寺廟也好,道觀也好,隻要是得到了朝廷認可的正規的宗教場所,那就都是神聖的純潔的——至少,也是個相對清靜安寧和平的地方。
一個逃離俗世汙濁,遠離世俗爭鬥,高舉雲上而高尚慈悲的地方。
一個可以寄托自己的願望,可以為自己和家人祈福,可以在無望中獲得一點對未來的希望的地方。
這確實是大量百姓和不少官員貴族們的看法。
就算是對這些寺廟道觀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的人,大多數也是認為,一些寺廟道觀其實根本沒有他們宣傳的那樣高尚純潔,而是一樣深陷於世俗的權力金錢的漩渦之中,一樣在欲望中不斷互相爭鬥……
以及,一些地方的寺廟道觀很可能從事一些非法也不不符合道德的活動,比如,買賣人口,比如,強搶民田,比如,欺壓佃戶,比如,唯利是圖……
所以,後麵這部分人也認為,需要認真管理各地的寺廟道觀、僧人道士,不能對他們全都放任自流。
但寺廟道觀這些地方的能力,或者說可能存在的問題,就止步於此了嗎?
朱元璋不這麽認為。
這樣的地方,能做的事情還多著呢!
特別是——像是舉兵造反、禍亂一方、對抗朝廷這樣的事情,這幾乎可以說是這些地方的拿手好戲,也是壓箱底的絕技。
作為一地的宗教領袖,這些人通常都能影響一定數量的百姓,而如果這些人巧舌如簧、且當地情況確實不那麽明朗的時候,被影響的百姓數量就會飛速增長……這就給他們日後發動叛亂提供了人手條件。
另外,宗教場所,天然具有一種人群聚集的正當性——別的地方沒事兒一群人過去,那多多少少會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繼而引發官府注意,但是寺廟道觀……聚集在這裏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有人,有場地,有足夠的密謀時間,也有最基礎的起兵地點,這些條件加起來,就是天然的叛亂條件!
不論是元末彭瑩玉的操作,還是再往前五鬥米道的操作,以及張角,再比如宋朝方臘,還可以加上大明建立至今所存在的一些民變……
林林總總,無一不證明了這些宗教的威脅,也證明了對宗教場所宗教人員加強管理和監視的必要性。
“但是為什麽彭瑩玉不選擇自己擔任首領,而是推舉了自己的弟子?明明他威望那麽高,百姓們也都是相信他啊。”有人對於彭瑩玉推舉自己的弟子成為周王,自己卻沒有稱王,也沒有擔任宰相的做法並不理解。
要他說,這完全是浪費,極大的浪費!
但其他人顯然有不一樣的看法:“說不定彭瑩玉就是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這種起義方麵的首領呢?他也可能就是更願意做一個宗教領袖……就算他的弟子成為起義首領和宰相,那也不影響彭瑩玉繼續作為這個起義軍的宗教領袖指引他們啊!”
彭瑩玉本來就是白蓮教的教首,發展白蓮教信徒,並且引導信徒們參與起義——那他繼續擔任教首,發展信眾,引導信眾參與起義,也很正常。
雖然過往的那些個起義軍首領,以及皇帝,好像都是自己直接上,自己就是天命所歸……但如果一定要把教首和首領分開算,那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在宗教裏麵這好像也不算太少見……
“有些地方不就是這樣麽,人家修行的祖師是祖師,但是對外處理俗務的是另一個人……他這種大概也是這個邏輯?”還有人把平常所見拿出來作為例子。
既然那些教派能夠這麽劃分,那彭瑩玉起義也不是不能這麽劃分,他就是修行的教首,而首領、宰相,也可以對標處理俗務的人,和教首分開也算常見。
“也可能他是為了規避風險……”還有人猜測,“如果當了首領,那麽他就是那個最大的靶子,但是現在他的弟子成為了首領,這樣一來,元朝朝廷的第一目標肯定是作為首領的弟子而不是他。”
那如果這一次起義失敗——不對,這次起義肯定是失敗了,元朝朝廷第一時間要剿殺、首當其衝的也是他的弟子,而不是他自己,他就會有更充足的機會和時間脫身。
“但是朝廷難道還查不到這一場起義的核心人員並不是他的弟子,而是彭瑩玉本人嗎?”有人提出疑問。
“……那還真不好說……”這人神情略微有些扭曲,但還是道,“理論上來講,朝廷應該是能夠搞清楚這一點的,畢竟之前一直是彭瑩玉在活動……可是元朝朝廷,呃,這種情況下的元朝朝廷,到底還能不能搞清楚,還知不知道要搞清楚……”
真的不好說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朝朝廷,反正他現在已經把元朝朝廷當做一個特殊存在來看待了,一個特殊的、隨時可能幹出來一些從未有過的神奇之事的存在。
【此次起義,引發了元朝朝廷的強烈恐慌,直接誒調動了袁州路和周邊各地的元軍大舉鎮壓,人數相差太多,起義最終失敗,周子旺身死,彭瑩玉和況天由信徒們掩護,輾轉出逃,前往了淮西地區。】
“元朝朝廷的反應這麽強烈?”趙禎有點意外。
說實在的,彭瑩玉這一次發動的起義,人數並不算多,雖然也不算很少,但在他看來,應該也不至於引發朝廷這麽強烈的反應。
按照正常流程,這就應該是地方上自行鎮壓一波,鎮壓下去了那就下去了,不行的話再繼續上報,根據當時的局勢情況再決定上報到哪一級,然後繼續鎮壓,調動更多的軍隊……
如此,可能根本不用走到高層,就能夠把這件事情處理完畢。
但是元朝朝廷的反應卻極為強烈——蘄州的起義,直接把袁州路和周邊的軍隊都抽調了一次。
雖然這確實非常有效果,在巨大的人數差距下,彭瑩玉的第一次起義直接失敗,但是元朝朝廷為什麽會反應如此劇烈?
就算是因為統治的這些年天下總有些起義也不應當如此——都是朝廷,別人不知道,趙禎這個皇帝還能不知道嗎?古往今來,起義可從來不少,隻是大的比較少而已,小規模的那叫一個此起彼伏。
……還是說,元朝朝廷之前在這上麵吃了大虧?亦或者,隻是單純因為他們就是對這種起義反應激烈?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