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入城·安撫·讀史

字數:3043   加入書籤

A+A-


    【至於說為什麽重慶的元朝守軍不戰自潰,哈麻禿這樣的左丞相被俘,原因不得而知。】
    【有人認為是因為當時元朝在這片地區兵力空虛,同時,蜀中地區和其他深陷戰火已經打了好些年仗的地方不同,這邊太平日子過得比較久,雖然外麵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但是這邊還算安寧,於是這邊的元朝軍隊也沒有多少戰鬥力和戰鬥經驗,以及作戰決心。】
    【而明玉珍獲勝後,城中父老都迎接他和他的部眾入城,而明玉珍也下令嚴禁搶掠,並且安撫百姓,使得城中一切如故,安穩平靜,所以選擇投奔他的人呢是絡繹不絕。】
    “這麽說來,應該是至正十七年四月份這個說法更加可靠一些。”李淵算了一下,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他還是覺得至正十七年,入蜀之前這個時間線比較對。
    雖然不知道哪個至正十八年的說法到底是怎麽來的,但是明顯,按照這一係列攻破重慶城池的過程,明玉珍是在運糧的途中折返,就很符合他在至正十七年在巫峽遇到楊漢的餘部,然後決定把船隊一分為二,一半運糧一半跟隨他嚐試攻打重慶相吻合。
    如果至正十八年這個時間點沒有更多的證據來佐證的話,他李淵還是更傾向於相信至正十七年這個說法。
    至於說元朝四川這邊的左丞和右丞之間到底有沒有互相坑害,跑路成功的完者都到底有沒有趁機坑害哈麻禿,比如拖一拖哈麻禿的後腿,讓哈麻禿的逃跑速度慢一點等等,李淵覺得,還真的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理論上,在戰時、麵臨強敵的時候還搞這些內鬥的事情非常愚蠢,非常不合邏輯,非常不可思議,也非常不像是地方長官能夠幹出來的事情……
    但是吧,天底下這種理論上完全不應該也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的次數可是多了去了。
    鑒於完者都和哈麻禿兩人存在矛盾,彼此不和,而且非常嚴重——連和元朝敵對的楊漢的軍隊都知道了這件事情……那麽,在這種雖然是關鍵時刻 ,但是確確實實有很多機會挖坑的時候,完者都忍不住下了手也很有可能。
    或許,他也沒有打算就在這裏讓哈麻禿直接被明玉珍俘虜,他可能沒有奔著這個結果去,完者都或許隻是想讓哈麻禿威嚴掃地,力量受損……但最後哈麻禿就這麽被俘虜了。
    不少百姓們對於時間上的問題並不在乎,反正他們也是聽故事,倒是有些人有感而發:“果然,想要有所成就,還是得讀書!”
    這番感慨倒不是莫名其妙突然冒出來,而是和明玉珍的情況有關。
    之前,北麵的韓宋軍形勢一片大好,三路北伐,高奏凱歌,但是最後,至少西路軍之所以會一敗塗地,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軍紀、燒殺搶掠甚至烹煮老弱……生生把自己本來能夠獲得的民心優勢給丟掉了。
    讓那些在元朝朝廷治下過的也不怎麽樣、本來或許還是對起義軍抱有一些期盼的百姓們又願意接受元朝的統治了……
    隻有毛貴在山東,直到要嚴守軍紀,安撫百姓。
    而明玉珍這邊,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些事情的重要性,之前去到蜀地那邊嚐試獲取糧草,就是走的和平獲取的路線,既讓自己收獲了足夠的糧草,又沒有侵擾當地百姓,還讓當地的百姓對他產生了一定好感;
    現在明玉珍前去攻打重慶、進入四川,也一直都要求下麵的軍隊嚴守軍紀,不得侵擾百姓,還注意安撫民心,不改變城中秩序,不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這上麵的一係列做法,要說和明玉珍當年讀過好些年的書沒有關係,他絕對不信!
    正是因為識字,讀過許多年的書,所以明玉珍比其他普通起義軍將領知道的東西更多,懂得的道理也更多——那種天賦異稟、天生就是這方麵的人才的起義軍將領不算——是以,他能夠給出一個更好的答案。
    別人可能需要用鮮血作為教訓才能意識到的問題,明玉珍從最開始就知道。
    這是多大的一個優勢!
    “是啊,但是這書也不是想讀就能讀的啊……”周圍人歎息,讀書的價值,誰不明白?不光是他們明白,通過這些時間在“曆代”上麵和其他人交流,他們完全可以確定,就連其他時期的百姓們也一樣知道——不管那個時候到底有沒有科舉這個上升渠道。
    哪怕沒有科舉的時候,讀書也一樣非常有用,非常有價值,好處多多。
    可是,還是那句話,不管是什麽時候,讀書都不是想讀就能讀的!
    “不,我們現在難道不能算是在讀書嗎?我們現在也能夠算是在讀書啊!”這個人認真道,“雖然沒有那種書籍,但我們聽的這些故事,換個角度,怎麽不能算是史書呢?這可都是真實的曆史,史書可是比普通的書籍還要珍貴難得呢!”
    他們聽得這一係列故事,看的那些評論,甚至是他們自己在“曆代”上和人交流,都能夠算是讀書啊——而且,還基本上都是史書!
    史書誒!
    那些真的能夠讀得起書的人家,也不是都能讀得起正經的史書的,有相當一部分史書據說都是什麽大家組隊私藏……
    而他們現在,就是在讀史書。
    雖然他們沒有那些讀書人的底蘊深厚,知識充足,可是能夠從書中領會到多少也是全看個人——這麽多百姓中可能存在的有天賦的人,比不上那些最頂尖的讀書人,難道就一定比不過一些沒天賦或者不努力的讀書人嗎?
    聽到這番話,不少人都精神一振。
    好像是這個道理啊!
    他們這樣的人,在看了這麽多故事之後,懂得的東西也可多了。比如,這個民心的重要性,這個軍紀的影響力,他們現在也是能夠說出好多來。
    雖然這不代表他們就真的能夠在行動上付諸實現,但是起碼他們已經知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