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軍餉問題

字數:3407   加入書籤

A+A-


    “這遼東兵變……看起來好像比先前的大同兵變規模要大上許多?”有人掰著手指算了算,得出來這樣一個結論。
    周圍人也有許多同樣在掰著手指算的,雖然這並非什麽算學,但是好像這麽一比劃,腦子就變得更清楚了,所以,這便成了不少人的習慣。
    好幾個人都點頭:“大概確實是這樣吧……”
    “應該是,那大同兵變到底是什麽情況中咱也不知道,但是那個時候也就是大同城池這一個地方,但是遼東這邊——這不是什麽前屯衛士,有前屯,應該就有後屯,說不定還有中屯,再有那什麽遼西……”
    這麽算下來,規模可不就是要比大同兵變的時候要大麽。
    得出這個比較一致的結論後,一人不由得嘖嘖稱奇:“好家夥,我還說之前大同那件事情那般嚴重,而且還來了兩次,再加上之前那個甘州的一次,總共都有三次了,這老話說得好,可一可二不可再三,三次了,明朝朝廷怎麽著也應該處理處理,調查調查了吧,結果這看起來根本就沒什麽改進的樣子啊……”
    雖說那些官員們不能說都是什麽絕頂聰明的人,也絕對不是什麽認認真真辦實事兒、為了天下為了明朝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但是他們應該也總能夠看明白點東西吧?
    看明白了,自然也知道情況的嚴重性——這兵變可是不可控的!之前是地方上的官員被殺,那要有朝一日殺到了京城呢?且,京城的官員能夠保證自己、自己的子侄或者親眷就不會跑到這些地方上去,然後遭遇不測?
    再者,還有一個人——皇帝。
    其他官員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但是皇帝不行,皇帝難道還不在乎自己的江山自己的皇位?
    “那不是說這個朱厚熜跑去寵信道教了麽……”有人提醒這些倍感疑惑的人。
    皇帝在位中後期沉迷道教煉丹,根本對其他的事情沒多少興趣了,那這樣一來,沒有太過處理這件事情就也不是什麽說不過去的事情?
    “可是那不也說了,這個朱厚熜非常聰明,雖然沉迷煉丹,但是他聰明——既然如此,那他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皇位的重要性?他要是坐不穩皇位了,那還煉什麽丹?”他是提出來了這件事情,但也有人直接反駁了回去。
    這兩個觀點,都有一定道理。
    “但不管如何,結果就是這樣……”有人站了出來,把話題換了個方向,“遼東兵變能這麽爆發了,那就是說明沒什麽改進,至於原因那大體上就是兩種,要麽就是朝廷根本不在乎,沒放在心上,自然也就沒有改進;要麽就是朝廷其實有心改變,但是奈何無能為力……”
    若說後者,那也不是什麽托詞借口。
    要是真的已經徹底爛掉了,那誰能改得了?如何能改?
    這種情況大家又不是沒有見過——之前的那些個故事中,好幾個王朝末年的時候,那就是想改也改不了,想救也救不了。
    常人,就算手段通天,能力頂尖,那也依舊做不到……除非有什麽超過人力的存在,或許還可以試一試。
    “但這還沒到王朝末年啊!這都說了,還有差不多一百二十年——這時間可不算很短了,要是比較順利的話,都能翻過去好幾代人了!”
    順利一點,十五到二十歲之間成婚生子,按照二十年算,那差不多都能有五六代人。當然,這幾代人壽數如何不好說,可是的確是能夠繁衍到這個程度。
    這能算短的時間嗎?不能啊。
    那元朝,整個元朝,也還將將不到百年呢!
    “那……或許其實就是我們之前不清楚的問題了。”有人思考了片刻後,回答道,“我們之前基本上就是看見王朝最後那一段日子的情況,但是是不是,其實那種非常嚴重的衰敗,就是早在百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後續,隻不過是從“嚴重”變成“更嚴重”“非常嚴重”“無比嚴重”……
    但是如此衰敗卻並非是到了最後的那段日子,早在百年前,情況就已經走到了幾乎難以挽回的地步了。
    比起百姓們的議論紛紛,朱元璋那是真的眼前一黑了。
    饒是他在之前覺得情況不太妙,已經充分給自己做了前期的心理準備了,也依舊沒能抵擋住這一次兵變情況帶來的巨大衝擊。
    他一把扶住了桌子:“軍餉,軍餉竟至於此!……”
    這上麵提到的關鍵問題,或者說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軍餉問題。
    軍餉,是朝廷發給士卒們的銀錢,非要說的話稱作俸祿也不是不行,而整個軍餉的發放自然有一整套規則和流程——日後,大明出現的嚴重問題就是,軍餉發不到底下的士卒們手裏麵。
    這裏麵的環節又多又雜,情況多種多樣,經手的人也有很多,甚至原本本來不是這一條流程上的人、指不定也能通過一些方法插手進去……因此,要說到底是哪一塊兒出了問題,朱元璋也不能給出一個答案。
    因為他畢竟不是大明中後期時候的皇帝,也不知道當時的朝堂局勢,天下形勢。
    但是這些情況重要嗎?
    ——說重要,那當然重要,畢竟這是讓大明的軍餉沒法發放給底下的士卒們的原因所在,是想要摧毀大明的蛀蟲所在,是讓大明將會一步步走向萬劫不複的根源所在。
    如果能夠搞明白情況,那就能夠對症下藥,一一解決這些問題,不說完美處理,至少能夠稍稍改變一下情況,並且讓下麵的士卒們明白,朝廷不是他們的敵人,朝廷是給他們發錢的,問題出在了中間那些中飽私囊、不在乎朝廷也不在乎他們的人身上。
    ——說不重要,其實也確實沒那麽重要。
    特別是對於朱元璋來說。
    他需要知道那麽細節的東西嗎?他需要搞清楚每一個環節到底有多少人伸手了嗎?他需要搞清楚這些問題到底是從哪裏開始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嗎?
    他不需要,他完全不需要!
    他需要知道的就隻有一件事情:大明的軍餉發不下去!
    朝廷撥了錢,但是錢卻到不了該到的地方;甚至,不是說隻剩下一點點的錢到了士卒們手裏麵,而是連一文錢都沒有到了士卒們手裏麵!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