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錦城辭闕赴滇雲
字數:2593 加入書籤
萬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
第一幕·浣花溪畔別錦官
浣花溪的桃瓣隨水東流,燕蘅的蜃樓織裹著三簍蒙頂茶餅,織物暗紋裏卻顯出雲南大理石的紋路:"璿璣你看,這茶餅壓得比常日緊三分,倒像沐王府兵械庫裏那些緬甸火銃的填藥量。"她指尖輕叩茶簍,簍底發出青銅共鳴——竟是用嘉靖年間抗倭的銅炮熔鑄而成。
林望舒的盲杖點在溪畔石碑,碑上"萬裏橋"三個洪武年的刻字已生綠苔:"橋墩第七塊條石有裂響,是萬曆二十七年緬甸象兵過境時震的。"他袖中滑出個銅製"地聽器",按《武備誌》改製能辨三裏外馬蹄輕重。冷青霜翻著按察司海捕文書:"紅毛番供稱緬甸象兵營有英格蘭六分儀。"她緋色官服下擺沾著鬆煙墨,那是昨夜謄抄《哈布斯堡密件》時染
溪水忽然打旋,南宮璿璣的九曲鎖勾起枚銀琺琅腰牌,牌麵雙獅戲球紋間刻著"黔寧"二字:"沐王府調兵符!"林滄溟刀鞘輕磕橋欄,震落塊漢磚碎屑:"磚灰裏有永昌府翡翠粉,看來沐家派人來過。"冷青霜突然按住橋石:"這紋路是緬甸東籲王朝的戰象腳印,用佛郎機火藥拓印的。"
第二幕·武侯祠夜謁天機
三更的武侯祠古柏森森,林承影翻上鍾鼓樓橫梁,見父親正與個披孔雀氅的漢子對坐。那人腰間銅扣鑲著滇西血玉,開口卻是金陵官話:"林總鏢頭可識得此物?"掌心托著枚英格蘭羅盤,磁針竟指著西南而非正北。
"沐王府的探子果然了得。"林滄溟指尖蘸茶在石案畫出洱海輪廓,"萬曆二十三年,莽應裏攻破姚關,沐昌祚將軍的帥帳裏就丟過這種改向羅盤。"暗處閃出個彝裝少女,銀飾叮當響成《平蠻譜》的調子。南宮璿璣的銀簪突然抵住她喉間:"姑娘這查爾瓦披氈,緯線裏編著西班牙火繩。"簪尾挑開氈緣,露出段拉丁文密碼——正是紅毛番密件缺失的第三頁!
少女突然甩出袖箭,箭鏃裹著緬甸樹膠。林承影短刀劈落,刀光在膠液中劃出太極紋——青城山天師洞秘傳的破邪刀勢。膠液凝固時顯出血色紋路,竟是用呂宋華僑的人血染成的西班牙地圖。沐王府漢子撫掌大笑:"好個"以滇製夷"!"他從懷中掏出半塊玉符,符身刻著沐英平滇時的"黔寧王印"。
第三幕·望江樓宴啟新程
望江樓的薛濤箋混著普洱茶香,沐王府使者展開卷《滇南礦脈圖》:"去年臘月,永昌府錫礦挖出佛郎機爆破簡。"羊皮卷上,瀾滄江與怒江被紅筆勾成哈布斯堡雙頭鷹形狀。林望舒的盲杖劃過地圖:"鷹喙對著大理點蒼山,那裏有南詔火井遺跡。"他袖中銅尺展開成規儀,"萬曆三十五年,徐弘祖兄遊滇時曾記"火井夜騰,照雲如晝"。
燕蘅抖開新裁的百褶裙,裙麵蘇繡突然顯出緬甸文:"沐王府衣料經緯線裏藏著東籲密信!"冷青霜用銀針挑開縫線,孔雀藍絲縷間滲出墨西哥胭脂蟲的腥紅。"諸位請看這個。"使者掏出個錫盒,雲南白藥的氣味裏混著硝石味,"緬甸人在景邁茶山裏,用普洱茶膏裹著火藥運輸!"盒蓋內側刻著"萬曆三十七年澳門葡商"的字樣,與洗象池沉艦的鐵箱如出一轍。
第四幕·九眼橋帆指滇池
三月十八,錦江碼頭泊著五艘烏木船。林承影撫過船舷鐵力木:"這木料產自車裏宣慰司,比佛郎機戰艦的橡木硬三成。"他腰間新佩的緬刀輕顫——刀鞘鑲著英格蘭燧石,是沐王府送的火種匣。南宮璿璣檢視著船載貨箱,九曲鎖突然卡住某處榫卯:"好精巧的機關!這茶箱夾層用大理礎石做配重,開鎖需同時滿足滇馬步頻與洱海浪頻。"鎖開時,箱內《沐英平滇圖》的絹本下,壓著套葡萄牙人繪製的《滇緬水道測繪圖》。
冷青霜官服外罩著彝人查爾瓦:"按察司新令,讓我協查永昌府軍械庫走水案。"她翻開卷宗,某頁粘著片西班牙教堂彩窗碎片,"走火那夜,庫吏聽見緬甸語誦經聲。"林滄溟的滄浪刀劈斷纜繩,刀光映出船頭沐王府的"黔"字旗:"此去滇南,倒要會會那位能用普洱茶煉丹的沐小王爺!"船底突然傳來悶響,壓艙石竟是用萬曆三大征的廢鐵熔鑄,鐵上voc標記與都江堰沉艦的火藥箱如出一轍。
終幕·岷江月照五尺道增至1200字)
子時的岷江浮著銀鱗般的月光,林望舒立在船尾,耳畔傳來五尺道上的馬蹄鐵聲:"哥,馬幫騾鈴比成都商隊急兩拍,是永昌府運錫礦的節奏。"他手中把玩著個滇西護身符——銀殼內英格蘭齒輪與緬甸佛牙相咬合。燕蘅的蜃樓織鋪滿船艙,布料突顯阿瓦城輪廓:"紅毛番在伊洛瓦底江畔建的鍾樓,用的竟是都江堰分水魚嘴的構造!"
南宮璿璣將九曲鎖浸入江中,鎖鏈與水流共振出《滇係》裏的句子:"雲南之地,危崖千尺,藏龍臥虎。"船過宜賓時,兩岸懸棺的陰影裏忽傳彝人月琴聲。冷青霜的銀針釘在船舷,針尾顫出個"沐"字頻率:"沐王府的接應到了。"林滄溟刀指西南,江風鼓起他的漳絨披風,暗紋裏三百年前忽必烈征大理的路線隱約可見。
黎明時分,船抵瀘州。林承影發現貨艙暗格藏著本《南詔野史》,書頁間夾著張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收購單,收購日期赫然寫著"萬曆四十年三月"。南宮璿璣撫過書頁上的火漆印:"紅毛番這是要搶在沐王府前頭,染指永昌府的錫礦。"她將銀簪插入印泥,簪頭《坤輿萬國圖》殘片突然與地圖上的緬甸礦區重合。
喜歡滄瀾琉璃錄請大家收藏:()滄瀾琉璃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