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巧月曬書
字數:2210 加入書籤
天啟三年七月初七·涇陽田莊)
七夕的晨露如珍珠般凝在蛛網上,燕蘅將蜃樓織如彩雲般鋪滿曬場,素絹映著朝霞恰似流雲鋪地。澹台昭蹲在桑樹下,數著那如米粒般的螞蟻,草繩係著偷來的艾草香囊,晃蕩著,驚得搬運麥粒的蟻群如受驚的魚群般繞出個“之”字陣。
辰時剛過,林滄溟領著男丁如捧著稀世珍寶般搬出樟木書箱。洪硯書小心翼翼地捧著《齊民要術》,輕輕撣去塵灰:“這萬曆年的刻本,可得曬足三個時辰。”盧見秋用那鎏金的刀鞘挑起書頁,刃風過處,黴味如受驚的鳥群般四散開來,驚得韓鐵頭如被雷擊般連打三個噴嚏,震落梁間那積年的燕巢泥,如天女散花般灑落。
南宮璿璣將防蟲藥囊如係著寶貝般係上書角,那藥香混著墨香,如一道屏障般驚退三丈蠹蟲。澹台昭趁機在《農政全書》的扉頁上畫著烏龜,那墨跡未幹,就如被施了定身咒般,被林望舒的木甲臂夾住手腕,懸在半空蹬腿的模樣,活像那落網的田雞,滑稽可笑。
庖廚裏飄著胡麻香,胖嬸將那新麥麵如揉著棉花般揉成七巧形。宋棠留下的梨木版此時派上了用場,壓出的巧果紋路,竟似那縮小版的《耕織圖》,栩栩如生。薑雲芷贈的艾草粉如雪花般混進麵皮,蒸籠揭蓋時,那白汽如雲霧般凝成鵲橋狀,驚得幫廚的周裁縫家娘子如見到神跡般直念阿彌陀佛。
澹台昭偷偷塞了把茱萸粉進餡料,那味道如火焰般辣得方岱岩淚流滿麵,他舉起玄鐵鐧砸地泄憤,卻如地震般震出窖藏的蜂蜜壇。金黃的蜜漿如瀑布般順著桌腿流淌,木甲蛙如歡快的孩子般蹦跳舔食,那鐵爪粘蜜後,竟在曬場踏出一串“甜梅印”,引得那麻雀如追逐花蜜的蜜蜂般追啄不休。
未時日頭最毒,林清玥領著女眷往蛛盒穿七孔針。茜色絲線過針眼時,簷角蜘蛛竟順著蛛絲垂落,在盒中織出個歪扭的"田"字。沈采薇懷中的林稷揮著銀鈴鐺,叮當聲裏蜘蛛受驚逃竄,銀絲纏住韓鐵頭的陌刀穗,扯出條晃眼的銀河。
澹台昭用草繩係著死蒼蠅誘蛛,反被群蟻當戰利品拖走。洪硯書掐算時辰笑言:"這"百蟻運糧"的陣勢,倒比蛛網更合農時。"
申時,天邊忽地傳來陣陣悶雷,猶如萬馬奔騰,又似戰鼓擂動。曬場上的書頁如受驚的鳥兒般嘩啦翻飛,仿佛在風中翩翩起舞。盧見秋的鎏金刀鞘如一座沉甸甸的山嶽,壓住了《夢溪筆談》,然而,刀風卻如頑皮的孩童,將“農器篇”吹得如落葉般粘在了胖嬸的鍋鏟上;方岱岩則如一位英勇的戰士,掄起門板當作盾牌,震落的雨點擊打在板麵,恰似敲出了一首激昂的《救書令》鼓調。
最為驚險的是燕蘅的蜃樓,它如同一座在雨中飄搖的孤島,緊緊包裹著《農書》。林滄溟的滄浪刀鞘如同一道閃電,淩空一挑,書卷便穩穩地落入了薑雲芷的藥囊中。防潮藥粉與雨汽相互交融,蒸騰而起,在書頁間凝成了一層薄霜似的護膜,宛如給書卷穿上了一件晶瑩剔透的衣裳。
雨過天晴,彩虹如一座絢麗的橋梁橫跨在粟田之上,田莊的老少們紛紛齊聚曬場,共同烘烤書籍。洪硯書將受潮的《天工開物》小心翼翼地攤在火盆旁,湘妃竹算盤如同一位嚴謹的考官,仔細核對著頁碼:“缺了‘乃粒篇’第三頁。”眾人四處尋找,卻一無所獲,然而,當他們看到木甲蛙肚皮底下粘著的殘頁時,不禁驚歎不已,那墨跡竟被蛙腹暖成了一幅洇開的稻穗圖,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戌時,篝火熊熊燃起,燕蘅將宋棠的《田莊夏趣圖》高懸在桑枝間。殘缺的版畫在雨水的浸染下,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耕牛角上竟然顯現出一道微型彩虹,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林望舒調試著木甲裝置,齒輪帶動的畫軸緩緩轉動,雨打粟苗的殘頁在火光的映照下,宛如一幅動態的畫卷,仿佛那些粟苗在雨中歡快地舞蹈。
翌日,天光初露,曬場的青磚上留下了一串蜜漬雀爪印,宛如一幅神秘的圖案。澹台昭用草繩係著烤焦的巧果,在院子裏跑來跑去,嘴裏還念叨著要學蜘蛛結網。韓鐵頭在磨鐮時,忽見刃麵上映著蛛絲彩虹,那紋路猶如渾河邊的船帆索,交錯縱橫,老鏢師眯起眼睛仔細端詳,心中暗自讚歎。
南宮璿璣在樟木賬冊上記錄道:“七月初七曝書,耗艾草香囊五枚,蜜三合。”筆鋒突然停頓,她又添上一行小楷:“稷兒抓破《齊民要術》‘耕田篇’,以漿糊補之,恰遮‘深耕’二字。”
簷角新結的蛛網如同一座精巧的網兜,穩穩地兜住了一片殘破書頁。晨風拂過時,“乃粒”二字在蛛絲間輕輕顫動,仿佛在低聲訴說著農諺讖語,又似在向人們傳遞著豐收的希望。
喜歡滄瀾琉璃錄請大家收藏:()滄瀾琉璃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