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金龍寶藏之時間蟲洞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第536章 :金龍寶藏之時間蟲洞
它那凜冽如鷹隼般的眼神,緩緩掃視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仿佛能洞察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
洛陽妖族的大妖們被這目光掃過,如遭雷擊,紛紛跪倒在地,身體不受控製地瑟瑟發抖,歇斯底裏地大喊著:“龍王大人,饒命……”
是的,眼前這隻威風凜凜的龐然大物,正是洛陽妖族的龍王,也是這一方天地中最近接龍的存在。
洛星是一條燭龍,而洛陽妖族的這條龍,是依靠著自己強大的血脈之力,曆經無數艱難險阻,一步一步跨越階級,才爬到了這最接近龍的境界——蛟龍。
它似乎對那些跪倒在地、苦苦求饒的大妖們不屑一顧,眼神在他們身上隻是輕輕路過,便定格在了我的身上。
緊接著,它那中氣十足的聲音緩緩響起,仿佛洪鍾般回蕩在這片山林中:“小家夥,你的血脈挺有意思的……”
話音落下,它周身光芒一閃,陡然化作人形。此刻的它,身披火紅色披風,那披風在風中獵獵作響,猶如燃燒的火焰。
它麵容堅毅,線條剛硬,眼神依舊如之前那般犀利,仿佛能看穿世間的一切陰謀詭計。
“說說吧,你們突然來到我的洛陽妖族打的是什麽主意?”它目光死死地盯著我,麵色有些不悅。
我雙眼微眯,同樣盯著它看了許久,心中暗自思索著該如何回答。
隨後,我上前跨出一步,微微拱手,態度不卑不亢地說道:“妖族龍王,我們本無意打擾,隻不過遇到了虎族之事,憤憤不平下才對洛陽妖族出手,希望龍王不要見怪!”
“哦?”龍王長長地哦了一聲,這才將目光從我的身上移開,看向了趴在地上幾乎沒有任何氣力的白虎。
它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關切,旋即疾奔而來,速度之快,讓人幾乎看不清它的身影:“老白?你什麽時候回的洛陽?”
白虎支撐著虛弱的身體,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強撐著化作人形。此時的它,麵色蒼白如紙,毫無血色,嘴角勉強露出一抹慘笑:“回來沒多久,還差點飲恨於此,多虧了陰山公子的幫助。”
聞言,龍王扭頭饒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重新審視我。隨後,它再次將目光定睛在白虎身上,關切地問道:“怎麽樣?”
“死不了……”白虎輕輕搖頭,聲音虛弱地說道。
還不等白虎再說什麽,龍王直接開口說道:“來者是客,這也不是說話的地方!陰山公子還請到洛陽妖族一敘!”
“至於神農架妖族,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吧!” 龍王衝著神農架妖族的眾人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名神農架親兵連忙上前,開口說道:“我家妖主在這裏消失,我們還怎麽回去交差,洛陽妖族龍王,還希望你能給我們神農架一個交代。”
“交代?”陡然間,我感受到了龍王眼神深處那抹凶光,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我連忙走到那名親兵麵前,低聲說道:“你們先回神農架,或者到陰山等我!洛星失蹤這等大事切不可泄露!”
親兵略作猶豫,目光緊緊盯著我,眼神中充滿了擔憂與無奈:“公子,我等到陰山等您回山!”隨後,便與其他神農架親兵離開了這裏。
隨後,我跟著龍王、白虎來到了洛陽妖族的地穴。
正如初念所言,這裏緊挨著龍脈,濃鬱的龍氣外泄,幾乎滋養著每一個洛陽妖族的族人。
而我似乎也是這麽多年來第一個進入洛陽妖族地穴的人類,所有妖族看向我的眼神中都充滿了凶光與忌憚,仿佛我是一個不速之客,隨時可能給他們帶來災難。
直至地穴深處,我直接被帶到了妖族的議事廳。
居中是一把石質的椅子,顯然是獨屬於龍王的寶座,椅子上雕刻著精美的龍紋,彰顯著龍王的尊貴身份。
四周林立著妖族護衛,他們一個個身姿挺拔,眼神警惕,仿佛在守護著這裏的一切秘密。我和白虎分居而坐,整個議事廳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陰山公子,說說吧,你們到底來我洛陽妖族想要幹什麽?”龍王突然盯著我,再次反問,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懷疑。
顯然我先前的回答讓他並不滿意。
“探龍脈!”我毫不猶豫地開口道,語氣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執著。
而龍王卻是眉頭緊皺,雙眼微眯,難掩眼底的冷銳:“洛陽龍脈百年來從未開放,何談探龍脈一說?”
“龍王有所不知……”隨後我將在京城故宮龍脈的事情說了出來,以此來證實我所說的話,希望能讓龍王相信我的目的。
龍王搖了搖頭:“洛陽龍脈百年來一直都穩定的很,不會出現你那樣的狀況,不過……近些年來的確有過動蕩,但很快就平息了。”
眼下,龍脈一事我不關心。
我關心的是,初念到底去哪兒了。
想到這裏,我連忙起身,衝龍王拱了拱手,急切地問道:“龍王,有件事情,我想請你幫忙解惑。”
話音落下,龍王饒有興致地看著我:“公子,請說。”
我把之前發生的一幕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越說,龍王的眉頭皺得越深,最後幾乎都快要皺成了一個川字。
“據我所知,輪回境強者戰鬥必須要構建獨立空間,否則會打破某個平衡,強行打開時間蟲洞,也就是你所看到的那個漩渦。”
“一旦進入時間蟲洞,回來的希望幾乎為零!”
隨著龍王話音落下,我心裏那點僅存的希望如泡沫般瞬間破碎,心裏更是彌漫著難以言說的絕望,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崩塌了。
喜歡我的媳婦是陰山女帝請大家收藏:()我的媳婦是陰山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