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燈

字數:4052   加入書籤

A+A-


    結婚之後,送回了張詩芮那邊的高親,兩人在老家度過了幾天悠閑的日子,陪老人聊天,上山挖冬筍。。。
    新婚加上難得的團聚,讓王知恩頗為喜悅,就連跟著回來的阿璿都開心地跑進了山林又躥出,不知道有沒有遇到幾隻別人家的公貓。
    然而這種喜悅並沒有維持幾天,王知恩就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了一些消息:
    巽妖作亂,江城大疫!
    看到了這個消息,再次聯係江城的人,他才知道了為何楚良斌之前說不能來參加他的婚禮時為何有些“言辭閃爍”。
    原來他們早已知道了一些內幕,這場災難潛伏了將近兩個月才爆發,連本來有所預感的人都措手不及。
    沒有告訴王知恩實情,隻是想讓他開開心心結個婚,畢竟就算他知道了,也幫不上什麽忙!
    敵方的目的,不隻是想要從病者和未病者身上都賺上一筆錢和抹黑而已!
    後來大華斷臂求生,傾國抗yi之事,眾所周知之事就不再寫了。
    江城封城之後,王知恩所在的村子也封了起來,盡管村內還允許走動,但村民們也自覺地減少了聚集。
    這個年成了王知恩成人之後在家待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年,他與張詩芮每天關注著遠在江城的事情,卻有心無力。
    在此種大難之前,個人之力實在渺小。從劉力他們給出的信息王知恩也知道了,此次蠱亂並非天降之災,而是人為之禍。
    劉力他們鎮守崗位,也隻是仗著修行者的抵抗力去做一些“誌願者”的事情,以及預防那些可能會趁災搗亂的“妖魔”。
    ......
    因為王知恩的結婚有很多餘留,家人們也都已回家,王家還是過了個團聚且相對熱鬧的年,不過相比以往,總歸還是在心理上和實際上都“冷清”了不少。
    村裏的大群和王氏的家族群中,都在討論著yi情的情況,王知恩老家所在的這個鎮上也出現了感染者。
    初三,在眾多擔憂和“看熱鬧”的消息之中,村裏大群冒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消息:
    “今年不能出去拜年打牌,讓我想起了以前啊,以往春節的這個時候,我們的龍燈和獅燈該耍起來了。”
    此人感慨一出,在家或許閑得無聊的人們紛紛出言憶往昔,好像這龍、獅二燈傳統的廢棄不是因為他們這些中青代沒人接手一樣。。。
    “講起來,我們村的龍王爺還是靈驗嘞,我崽就是向他老人家求的!我還願之後,我們村就再沒有耍過龍燈了。”
    說這話的是村裏彭家的大兒子,當年生女之後一直未得子的他在他老子的主意下,請龍燈在家落座,求了個兒子。
    至於他兒子是不是龍王送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王知恩他們村裏,除了土地爺,舊時村民求的最多的就是龍王、獅王了。
    村民們不貪,所求一般都是些本份的、美好而小小的願望,早年間該村龍、獅王靈驗的說法多有流傳。
    看到這些消息,王知恩也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跟隨爺爺一起出去耍花燈的往事。
    那個時候的春節,氛圍是真的好啊。
    青壯們舉龍把,孩子們或舉大旗,或抬大鼓。一人挑著擔籮筐,一邊是獅王頭、獅被和土地麵具等物,一頭是村民籌集的香火錢買的瓜子、花生等飲食。
    弟弟、妹妹們那會的角色就是舉旗手,比他們稍長一些的孩子則兩人抬鼓。因為有紅包,代表耍燈信號的鼓聲一響,全村的孩子都會聞聲而至,去搶一麵趁手的紅旗。
    每年都會通過打卦來定下一位香主,香主負責相應的統籌與禮製,耍燈之時,他在前麵與大銅鑼帶頭,後堂禮樂器、龍燈、旗鼓等緊隨其後,好長一個隊伍!
    幾乎每家每戶聽到花燈隊將至的鼓聲,都會早早等待在家門口,點燃一封爆竹,迎接兩燈與土地爺的到來。
    小兒擂鼓,稚童搖旗,龍珠起範,十一名大漢依次排開,隨著鼓聲的節奏,一條巨龍便蜿蜒舞動。
    鞭炮聲、呼喝聲、叫好聲,不絕於耳!
    有時候會有村民信士請龍王、獅王、土地爺進屋落座,禮生便會架起一條長凳,龍頭插入其中,龍身盤旋在下。
    獅王獅被和土地爺則供在方桌之上,燃燭、點香,三牲酒禮一應供奉,一樣不缺。
    王知恩自己不是鼓手,也不是舉旗手,而是一位後堂樂器的小師傅,或拿銅鐺,或持雙鑔。雖然沒有弟妹們舉旗的收入,但是收獲的“尊敬”和香煙那是不少的。
    煙,他當然不抽,基本上都轉贈給長輩了。
    花燈落座之後,一般是由王七爺讚土地,不同於土地咒或安土地神咒,有著當地獨有的讚詞與韻律。
    每一句之後,七爺都會打著長長的“拖聲”,結合其帶點古韻的調調,讓王知恩到最後都不知道七爺爺念的是什麽,他反正隻要跟隨著鑼鼓敲打著自己的樂器就行。
    這個時候的“節目”,除了王知恩這個小孩,與其他小孩關係就不大了。但是挑夫和主家會拿出不少的吃食,分給一眾小孩,往往會迎來孩子們的哄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知道為什麽,感覺上這些沾了“香火”味的瓜子、花生,好像就是比擺在自家桌子上的要好吃很多。大概是走了這麽遠的路,孩子們都累了,而且搶著吃好像比伸手即得的東西就是要美味!
    一般來說,請燈落座的信士是有所求的,就算沒有具體的願望,也會求個平平安安。讚禮之後,主家代表就會虔誠地跪在桌前,請求龍王、獅王和土地爺保佑。
    若主家有具體的許願,王七爺就會拿出牛角卦給擲上幾卦。隻要不是“無禮”的請求,基本上不會打出陰卦出來陰杯)。
    如果是陽卦笑杯),七爺則會念念有詞,為主家美言幾句,讓主家許上供奉再擲,之後往往就是聖卦了,彭家的小子據說就是這麽求來的。
    ......
    這樣的傳統為何後麵就慢慢被廢棄了呢?
    或許是掃除“封建迷信”的宣傳建功了,人們不再相信“神明”的力量;
    或許是時代越來越好了,娛樂方式越來越多了,人們不再需要這樣的“熱鬧”;
    或許兼而有之。。。
    回過神的王知恩感歎道:
    “我們村的花燈估計是再也耍不起來了!”
    無他,爺爺這輩已經老了,沒有幾個人還能走那麽遠的路。父親這一輩,還能夠舞起那條龍,但是一些簡單的科儀與唱調卻無人繼承了。
    至少王知恩知道的是,除了個別拜師了師公的同齡人,他這一代能夠把“後堂樂器”敲起來的年輕人,全村隻怕隻有他一個了。
    至於那些曾經爭搶旗子和吃食的小孩的後生代孩子,誰還看得上那10塊、20塊的紅包和翻山越嶺送福到各家的樂趣呢?
    有這功夫,都夠打幾把好幾十把手機遊戲了吧?!
    喜歡我於夢中修道斬萬邪!請大家收藏:()我於夢中修道斬萬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