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色列人容易失去信心?這對我們在逆境中靈性成長有何啟示?
字數:4506 加入書籤
以色列人曠野信心危機:對現代信徒的深刻鏡鑒
在人類信仰的漫漫長路中,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曆宛如一部蘊含著無盡智慧與警示的史書。他們在曠野中遭遇的信心危機,穿越時空的隧道,為現代信徒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啟示。這些危機不僅是古代以色列民族的精神困境,更是一麵鏡子,映照出當代基督徒在信仰之路上可能麵臨的種種挑戰。
一、曠野信心的五大模式危機
一)物質依賴型軟弱
在出埃及的旅程中,以色列人發出“在埃及的時候,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162 3)的抱怨。他們深陷對埃及肉鍋的追憶,完全忽視了神當下賜予的恩典。這種行為的本質是將信仰過度物質化,把對神的期待局限於物質的滿足。在新約中,“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319),這正是對這類以物質享受為信仰核心的批判。在現代社會,成功神學的盛行便是這種物質依賴型軟弱的典型表現。一些人將信仰簡化為追求物質財富、健康和世俗成功,認為隻要信神就會獲得一切物質上的好處,一旦未能如願,便對神的存在和慈愛產生懷疑。
二)領袖質疑型悖逆
當以色列人聽聞探子帶回的關於迦南地的恐怖報告後,“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什麽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民141 4)他們攻擊摩西的領導權,陷入群體性恐慌。在新約中,猶大書警示我們“這些作夢的人也像他們汙穢身體,輕慢主治的,毀謗在尊位的”猶8 10)。在當今網絡時代,匿名批評文化盛行,人們常常在網絡的掩護下,肆意批評教會領袖、屬靈導師,甚至對基督教教義和信仰傳統進行無端質疑,嚴重破壞了信仰群體的和諧與穩定。
三)神跡疲勞型懷疑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對神每日供應的嗎哪感到厭倦,“他們中間的閑雜人大起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114 6)他們對神的神跡產生疲勞,轉而索求多樣化的物質享受。耶穌曾斥責那些求看神跡的世代,“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太1239)。在當今教會,部分信徒過度追求新鮮的屬靈體驗和超自然現象,一旦靈恩的新鮮感消退,便對信仰產生懷疑,陷入對屬靈感覺的過度依賴,而忽視了信仰的本質是對神的信靠和對真理的堅守。
四)環境主導型恐懼
探子報告迦南地的情況後,“窺探地的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民1332 33)以色列人因恐懼巨人而藐視神的應許。基督教導我們要“小信的人哪,你們為什麽膽怯呢?”太826)在現實生活中,麵對疫情的肆虐、經濟的壓力以及各種社會困境,許多信徒的信心嚴重萎縮,他們隻看到眼前的艱難險阻,而忘記了神的大能和應許。
五)傳統懷念型倒退
以色列人懷念埃及的蔬菜,“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民115)他們將埃及的奴隸製生活美化,陷入對過去的盲目懷念。使徒保羅警戒我們“你們既然認識神,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的,怎麽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仆呢?”加49)在現代教會中,存在著將禮儀傳統與福音本質混淆的現象,一些人過於注重宗教儀式和傳統的形式,而忽略了福音所傳達的核心信息——耶穌基督的救贖。
二、信心危機的神學根源分析
一)恩典認知的扭曲
以色列人對救贖本質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們將出埃及僅僅視為政治解放,而忽略了其屬靈救贖的深刻內涵。真正的救贖是“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仆的軛挾製”加51)。在供應方式上,他們要求可見的物質保障,而神的供應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是基於神的慈愛和信實,以一種恰到好處的方式給予。在引導模式上,以色列人期待明確的路線圖,而神是以雲柱火柱的漸進啟示引領他們,這需要他們時刻保持對神的敬畏和信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群體心理的傳染機製
當全會眾“哭號”民141)時,群體性癔症迅速蔓延。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極為迅速,“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箴1415),不實信息和負麵情緒如同“信息瘟疫”般傳播,影響信徒的信心。教會應采取“真理疫苗”弗414 15),即通過係統的神學教導和屬靈引導,增強信徒對真理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在麵對各種信息衝擊時,能夠堅守信仰。
三)記憶選擇的偏差
以色列人選擇性遺忘埃及的磚窯和紅海的拯救,這種記憶選擇的偏差源於負麵記憶的杏仁體主導。在神經科學中,杏仁體在記憶情緒性事件中起著關鍵作用,負麵情緒往往更容易被記住。在屬靈操練中,信徒可以通過寫感恩日記詩7711),“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刻意強化對神的恩典和奇妙作為的記憶,從而增強信心。
三、基督徒逆境成長的七項操練
一)曠野記憶療法
摩西五經中有“四次回憶”申82;申295等),提醒以色列人神在曠野中的引領和供應。現代信徒可以通過建立屬靈裏程碑書46 7),如在重要的屬靈經曆發生地留下標記,或者製作恩典紀念冊,記錄神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為,以此強化對神的信靠,在逆境中回憶神的信實,堅定信心。
二)嗎哪經濟學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出164)嗎哪的每日收取原則教導信徒要活在當下,相信神會每日供應所需。在生活中,信徒不應為明天過度憂慮,而是要專注於當下的責任和使命,依靠神的力量度過每一天。
三)應許聚焦訓練
以色列人因恐懼巨人而忽視神的應許,現代信徒應聚焦神的應許,將目光從眼前的困難轉移到神的話語上。可以通過背誦經文、默想神的應許等方式,強化對神應許的認知和信心,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在逆境中憑借對神應許的堅信,勇往直前。
四)領袖順服實踐
信徒應尊重和順服教會領袖的帶領,“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至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來1317)。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教會活動,支持教會領袖的事工,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領袖的順服,同時,教會領袖也應以身作則,引領信徒走向真理。
五)感恩心態培育
感恩是對抗信心危機的有力武器。信徒應時刻保持感恩的心態,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看到神的作為和祝福。可以通過每天記錄感恩的事情、向他人表達感恩之情等方式,培育感恩心態,使自己的心靈更加貼近神,增強對神的信靠。
六)屬靈團契建設
建立緊密的屬靈團契,與其他信徒相互扶持、共同成長。“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49 10)在團契中,信徒可以分享彼此的信仰經曆、困難和喜樂,在相互鼓勵和支持中,堅定信心,共同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七)禱告生活深化
禱告是信徒與神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信心的關鍵途徑。在逆境中,信徒應深化禱告生活,不僅僅是祈求物質的滿足,更要尋求神的旨意和力量。通過持續、真誠的禱告,與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在禱告中獲得神的安慰、指引和力量,從而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堅定信仰。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信心危機,為現代信徒敲響了警鍾。通過對這些危機的深入剖析,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到信仰的脆弱性和挑戰性,同時,從危機的根源分析和應對操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當代社會的複雜環境中,堅守信仰,不斷成長,向著神的國度奮勇前行。
喜歡聖經千問請大家收藏:()聖經千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