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3章思考題及答案
字數:6449 加入書籤
思考題一
題目:約書亞記314 17詳細描述祭司抬約櫃踏入約旦河後河水斷絕的神跡。對比出埃及記1421 22的“過紅海”事件,分析兩次分水神跡的異同,並解釋“約櫃”在此敘事中的獨特象征意義。
答案:
神跡的異同對比:
相同點:
神的主權彰顯:紅海和約旦河,作為自然界中強大的水體存在,是以色列人前行路上難以逾越的阻礙。但神憑借著超自然的能力介入,讓紅海分開,使約旦河河水斷絕。這一超然的作為清晰地顯明了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詩篇7716 19中描述道:“神啊,諸水見你,一見就都驚惶,深淵也都戰抖。雲中倒出水來,天空發出響聲,你的箭也飛行四方。你的雷聲在旋風中,電光照亮世界,大地戰抖震動。” 約書亞記424也提到 “要使地上萬民都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永遠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 這些經文都表明神在這兩次神跡中展現出了絕對的主權和無上的能力,讓自然為他的子民讓路。
信心的考驗:在過紅海和過約旦河的過程中,百姓都麵臨著極大的考驗。在出埃及記1415中,神對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而此時紅海還橫亙在眼前,百姓需要在尚未看到任何結果的情況下,聽從神的命令勇敢邁步。同樣,在約書亞記315中,祭司抬著約櫃走到約旦河邊,河水還在泛濫,百姓也需先行踏入河中,才能見證神跡的發生。希伯來書1129明確指出 “他們因著信,過紅海如行幹地。埃及人試著要過去,就被吞滅了。” 這強調了 “信而順服” 的重要原則,即信徒需要憑借堅定的信心,在行動上順服神的旨意,即使麵對未知和困難,也要毫不猶豫地邁出第一步。
不同點:
過紅海出埃及) 過約旦河進應許)
為逃脫奴役被動):以色列人在埃及長期遭受奴役,生活苦不堪言。過紅海是為了逃離埃及法老的殘酷壓迫,他們處於被動求生的境地,急切地渴望擺脫奴役,獲得自由。 為得產業主動):此時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泊多年後,即將進入神所應許的迦南地。這是他們主動追求神所賜予的產業,邁向充滿希望和祝福的新生活,是積極主動地去承接神的應許。
摩西舉杖分海領袖權柄):摩西作為以色列人的領袖,蒙神特別的揀選和賦予權柄。他舉起神所吩咐的杖,紅海便應聲分開,這主要體現了摩西作為領袖所擁有的特殊權柄,是神通過他來施行這一偉大的神跡。 祭司抬約櫃觸水集體聖職):約旦河的神跡中,是祭司們抬著約櫃,當他們的腳觸及河水時,河水才斷絕。這強調了祭司群體所承擔的聖職責任,他們代表著整個以色列民族,以集體的行動和虔誠的敬拜,引導百姓經曆神的同在和神跡,更突出了整個民族在信仰實踐中的參與性。
埃及追兵覆滅審判):當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埃及法老的追兵隨後趕來,但神使紅海的水回流,將埃及追兵全部淹沒。這是神對埃及人惡行的審判,彰顯了神的公義,讓壓迫者受到應有的懲罰。 迦南人膽裂預告勝利,書51):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後,迦南地的居民聽聞此事,心中充滿恐懼。這一事件預告了以色列人在未來征服迦南地的戰爭中必將取得勝利,讓敵人從心理上就先產生了畏懼,為後續的勝利奠定了心理基礎。
約櫃的象征意義:
神同在的實體標記:約櫃在舊約中是極為重要的聖物,它內部存放著十誡、嗎哪和亞倫杖來94)。十誡代表著神的律法,是神對人類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的啟示,引導著以色列人在信仰和生活中遵循神的旨意;嗎哪是神在曠野中供應以色列人食物的象征,體現了神對子民無微不至的供應和關懷;亞倫發芽的杖則象征著神的權柄,表明神對以色列民族的引領和掌管。約櫃的存在顯明了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必須以神為中心,依靠神的律法、供應和權柄,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和繁衍。在約書亞記311中提到 “看哪,普天下主的約櫃必在你們前頭過去,到約旦河裏,因此你們就知道在你們中間有永生神。” 這進一步強調了約櫃是神同在的實體標記,是以色列人信仰的核心和力量源泉。
聖潔的先鋒:約櫃在百姓前行的過程中領先他們2000肘書34),這一細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神親自為子民開路,如同以賽亞書5212中所說 “你們出來必不至急忙,也不至奔逃,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神必作你們的後盾。” 約櫃作為聖潔的先鋒,走在百姓前麵,清除一切障礙,確保百姓能夠安全順利地前行。同時,這也預表著基督 “道成肉身” 引領信徒。在約翰福音104中,耶穌說 “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基督就如同約櫃,引領著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我們指明方向,給予我們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新約的預表:約櫃從更深層次上指向了基督。約翰福音114中說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基督就如同神的 “帳幕在人間”,他以自己的生命和犧牲,為信徒分開了 “死亡之河”。羅馬書64 5提到 “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裏複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複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基督的死與複活,使信徒得以跨越死亡的鴻溝,獲得新生,這與約櫃在舊約中引領以色列人跨越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有著相似的屬靈意義,都是神救贖計劃中的重要環節。
思考題二
題目:約書亞記35要求百姓“自潔”以迎接神跡,這一命令如何與今日信徒的屬靈預備關聯?在現代文化淡化“聖潔”概念的背景下,教會當如何平衡“恩典接納”與“分別為聖”的實踐?
答案:
“自潔”的屬靈預備原則:
內在潔淨:在舊約中,“自潔”有著明確的要求,包括遠離汙穢利1144),即避免接觸那些被神視為不潔淨的事物,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道德行為上的;同時也包括認罪悔改詩517),當人意識到自己的罪時,要向神真誠地懺悔,尋求神的赦免和潔淨。在新約中,同樣強調 “洗淨良心”來1022),如保羅呼籲 “脫去舊人”弗422 24),“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誌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這表明今日信徒的屬靈預備也需要從內在的心靈開始,去除內心的罪惡和私欲,以一顆純淨的心去迎接神的同在和他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
集體責任:在約書亞記35中,是以色列全體百姓被要求自潔,這體現了一種集體的責任。在今日的教會中,同樣需要以群體的聖潔來見證神的榮耀彼前29)。教會作為一個信仰團體,每個成員的行為都不僅僅代表個人,也影響著整個教會的形象。例如,當教會中有人犯罪時,一方麵要按照聖經的教導進行懲戒,以維護教會的聖潔和秩序;另一方麵,也要以愛心和耐心去挽回跌倒者加61),幫助他們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使整個教會在信仰和行為上都能彰顯出神的品格。
平衡“恩典”與“聖潔”的實踐:
恩典為根基:神的救恩首先是基於他的恩典,以弗所書28 9明確指出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神主動施恩拯救人類,就如同約書亞記中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一樣,是神的慈愛和憐憫的體現。在新約中,神接納喇合書2章),喇合雖然是一個外邦女子,且從事著不體麵的職業,但她因著對神的信心,被神接納並成為以色列民族的一員。這表明神的恩典是無條件的,是對所有人的接納。然而,我們不能將神的恩典作為縱容罪的借口羅61 2),“這樣,怎麽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我們應當在接受恩典的同時,努力追求聖潔的生活。
聖潔為路徑:
真理的教導:教會應當以聖經倫理為標準提後316 17),“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在麵對現代社會中的各種道德問題時,例如反對同性戀行為但關愛gbt群體林前69 11;約810 11),教會要依據聖經的教導,明確指出同性戀行為違背了神設立的婚姻和道德準則,但同時也要以基督的愛去關愛和接納這些群體中的人,幫助他們認識真理,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生命的陪伴:耶穌基督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常常與稅吏同席卻呼召他們悔改路191 10)。教會在實踐中也需要建立門訓關係,通過與信徒的日常相處和陪伴,幫助他們逐步成聖太2819 20)。教會成員之間要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在信仰的道路上共同成長,以生命影響生命,使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聖潔的生活方式。
文化對話:
批判物質主義:在現代社會,物質主義盛行,人們往往追求物質的享受和財富的積累,而忽略了精神和信仰的追求。教會應當以 “簡樸生活” 對抗貪婪路1215),例如倡導環保、共享經濟等理念。通過這些實際行動,教會可以向社會傳遞一種不同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反思物質追求的局限性,回歸到對神和精神世界的關注,以聖潔的生活態度影響周圍的文化環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重建婚姻聖潔:在當今社會,離婚率高漲,婚姻的神聖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教會應當重申 “一男一女、一生一世” 的盟約太194 6),“耶穌回答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教會要通過教導、輔導等方式,幫助信徒建立正確的婚姻觀,維護婚姻的聖潔和穩定,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
聖經依據擴展:
舊約:但以理在巴比倫 “立誌不玷汙自己”但18),盡管身處異教文化和充滿誘惑的環境中,但以理堅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準則,不隨波逐流。他拒絕食用巴比倫王所賜的違背神律法的食物,展現出在世俗中堅定持守聖潔的榜樣,激勵著今日的信徒在麵對各種文化和世俗誘惑時,要堅定信仰,保持聖潔。
新約:保羅勸誡哥林多教會 “從他們中間出來”林後617),“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這強調了信徒要與世俗的罪惡和不良風氣劃清界限,保持自身的聖潔。然而,保羅同時也呼籲 “向什麽樣的人就作什麽樣的人”林前922),“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麽樣的人,我就作什麽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這體現了在傳福音和與世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合適的方式,既保持信仰的純正,又能有效地將福音傳遞給他人,體現了恩典與真理的平衡。
總結
這兩個問題分別從曆史救贖的連續性與倫理實踐的當代性切入,為我們深入理解聖經和信仰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視角。
約櫃與分水神跡揭示了神在曆史長河中始終以 “同在” 引導著他的子民跨越重重危機。從過紅海到過約旦河,神的救贖計劃逐步展開,而約櫃作為神同在的象征,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它不僅引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更預表了基督完成的終極救贖。基督如同約櫃,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和力量源泉,他以自己的生命為我們開辟了通往神的道路,使我們能夠跨越死亡和罪惡的鴻溝,獲得永恒的生命。
聖潔與恩典的張力是教會在當代社會麵臨的重要挑戰。教會需要在實踐中活出 “入世而不屬世” 的見證,以真理為根基,以愛為實踐。在現代文化淡化 “聖潔” 概念的背景下,教會既要堅守神的聖潔標準,又要以基督的愛和恩典去接納和包容世人。通過真理的教導、生命的陪伴以及與文化的積極對話,教會能夠在破碎的世界中成為 “自潔” 的國度子民,彰顯出神的榮耀和慈愛。
今日信徒在生活中也會麵臨各種各樣的 “約旦河”,可能是道德妥協、文化衝突或靈性疲乏等困境。但神的應許仍然堅定不移:“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116)。我們應當憑借堅定的信心和對神的順服,勇敢地跨越這些障礙,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神的榮耀在我們的生命中得以彰顯。
喜歡聖經千問請大家收藏:()聖經千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