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航南極圈(Q)~南極高原的呼喚
字數:2006 加入書籤
三月二十號早上七點,在昆侖站休整半天一晚上的潛龍六點半吃好早飯後,就收拾好去南極高原b處科考點所需要的便攜耐嚴寒科考設備和李旭揚等十一人以及十二個智慧極地科考機器人來到了“雪鳳凰號”重型南極飛機前,準備登機飛往南極高原。
麗陽臨空,爍爍光彩映照著潔白無瑕的南極高原,遠方的冰川叢林險峰處處銀光閃閃,更加突兀著那片崇山峻嶺亙古悠悠的奇險偉奇的自然奇觀。
潛龍和科考小分隊的隊員們及智慧綜合極地變身機器人依序登上了“雪鳳凰號”重型蜂形極地專用科考飛機飛往南極內陸深處。
從高空俯視這茫茫白雪冰川冰蓋所覆蓋著的大陸,冰川雄屹,山勢險峻巍峨,無垠蒼茫的冰蓋橫亙延伸著…
南極高原antarctic pateau)位於南極洲內陸,是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區域,橫貫南極山脈把它與周邊地區分隔開來。南極高原的地理經緯度範圍大致包括南緯80°至90°之間的內陸區域,涵蓋南極點附近的高海拔冰蓋地區。其經緯度範圍因具體定義而有所不同,但核心區域主要集中在南極點附近。
南極高原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部分區域達到了3500米甚至更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陸。
南極高原地區的氣候特點就是全區域極為嚴寒,全年幾乎沒有降水,空氣幹燥,風速極高,屬於典型的極地氣候。
三月中旬正處於南極的暖季,是南極高原的考察旺季。這段時期南極高原典型的戶外狀況首先就是在氣候特征上,第一是氣溫,三月中旬的氣溫略高於冬季,但仍然處於極寒狀態,平均氣溫通常在20c到30c之間。在二十一世紀的部分氣象站記錄顯示,2022年3月中旬南極昆侖站曾經因為暖氣團影響升溫近40c,氣溫一度達到了26.3°c,但仍然低於常年同期水平。其次是在風力上,南極高原風速極高,下降風(katabatic ind)頻繁,風速可以達到每小時90公裏以上,常常伴隨著暴風雪。另外在日照條件上,南極暖季白晝時間比較長,三月中旬接近極晝,太陽全天不落,為科考活動提供了比較好的自然光條件。其次就是在活動條件上分為科考活動類型及科考裝備需求。由於三月中旬是南極高原科考的黃金季節,考察隊通常利用此時期進行冰川鑽探、天文觀測、地質采樣等科考活動。而在裝備需求上,由於極端低溫和強風,科考人員需要穿著特製的防寒服、使用抗寒設備,並配備應急物資以應對惡劣天氣。
南極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地球係統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對其進行科考探索發現和研究成就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科學家們已經‘獲得的部分重要成果有1)在冰川與氣候變化研究上,1進行了深冰芯鑽探~中國昆侖站成功完成了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區域的深冰芯鑽探,獲取了頂部120米的冰芯樣品,為研究過去幾十萬年的氣候變化提供了關鍵數據。2觀測冰蓋變化,科學家發現南極冰蓋的消融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進一步揭示了全球變暖對極地環境的影響。2)在天文觀測上,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昆侖站安裝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南極巡天望遠鏡,這是南極內陸首台具備遠程遙控、自動調焦功能的望遠鏡,可以用於深空探測和天體物理研究。3)在地質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上,開展了微生物研究,三極微生物研究顯示,南極高原極端環境下微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為研究地球極端生態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還有在古氣候研究上,地質學家在南極高原發現2.5億年前的植物化石,表明當時南極氣候溫暖濕潤,為研究地球古環境變化提供了新視角。4)在國際合作與成果上,在冰海基岩相互作用研究方麵通過國際合作,科學家完成了冰層鑽探和冰岩夾層研究,揭示了冰蓋下地質結構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製。
南極高原就是這樣以其極端的自然環境而成為了全球科學研究的焦點。三月中旬是科考活動的理想季節,雖然氣溫依然極低,但白晝時間的延長為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在昆侖站、長城站等地的科考活動都取得了多項突破性的成果,包括深冰芯鑽探、天文觀測和微生物研究,為全球氣候變化、天文學和生態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寒風陣陣,潛龍帶領著
喜歡走向深藍(幻想小說)請大家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