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南極科考返航記b)~

字數:1851   加入書籤

A+A-


    中國極地科考船“東方紅八號”一路向北航行。
    大西洋與南極的交界區域通常是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cape horn)附近的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這一區域位於南緯56°至62°之間,是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的一個重要海峽,也是大西洋與南大洋之間的過渡區域。
    德雷克海峽是連接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天然水道,寬度大約是900公裏,深度達到數千米。這一海峽以風浪極大和航行條件惡劣著稱,是連接大西洋和南大洋的重要通道。從地理上講,德雷克海峽是大西洋與南極洲之間的自然分界線,其西端屬於大西洋,而東端則與南大洋相連。
    南大洋是近年來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第五大洋,其劃分依據與傳統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有所不同。南大洋是由環繞南極洲的洋流如西風漂流)和南極輻合帶界定的,其範圍大致位於南緯60°以南。這一劃分標準強調的是洋流的邊界,而非傳統的陸地邊界。
    4.南大洋的生態與氣候特征
    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大洋之一,其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特征使其備受關注。這裏的溫度比較低,鹽度較高,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磷蝦、鯨魚等。此外,南大洋對全球氣候係統有重要影響,是研究氣候變化和海洋生態的關鍵區域。
    大西洋與南極相交的地方主要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的德雷克海峽,這一區域不僅是地理上的重要通道,也是南大洋的起點之一。南大洋的劃分則更多基於洋流和氣候特征,而非傳統的大陸邊界。這些信息有助於理解南極周邊海域的地理與生態特性。
    南極輻合帶antarctic nvergence)是南大洋中一個重要的地理和生態邊界,其定義、特征及影響如下
    1.定義與位置
    南極輻合帶是一條位於南緯40°至60°之間的假想線,其南界為南極洲的海岸線,北界則是隨著季節和洋流變化而波動的動態區域。這一地帶是南大洋與南半球其他海域之間的過渡區域,也是南大洋的北界。
    2.形成機製
    南極輻合帶的形成主要是由於不同溫度和密度的水流在此交匯。低緯度較暖的海流如南赤道暖流)與南極附近深層湧上的冷流如南極底層水)相遇,導致海水溫度和鹽度的急劇變化。這種變化形成了明顯的海水密度差異,從而產生了一個強大的鋒麵。
    3.地理與生態特征
    水溫與鹽度突變:南極輻合帶兩側的海水溫度和鹽度差異顯著。帶內海水溫度比較低,鹽度較高,形成了獨特的海洋環境。
    生物多樣性:這一區域是南極生態係統的關鍵區域,擁有豐富的浮遊生物、魚類、鯨類和海鳥等。例如,南極磷蝦和須鯨等生物主要分布在這一帶附近。
    氣候調節作用:南極輻合帶對全球氣候係統有重要影響,是連接南大洋與低緯度海域的重要通道,有助於調節全球熱量和鹽度分布。
    4.對全球的影響~南極輻合帶不僅是南大洋的生態邊界,還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海洋循環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帶內的洋流和海水混合過程會影響大氣環流模式,進而影響全球氣候。
    南極輻合帶是南大洋的重要地理特征,其形成機製和生態意義使其成為研究全球海洋與氣候係統的關鍵區域。這一地帶q不僅分隔了南大洋與其他海域,還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複雜的海洋環境。
    喜歡走向深藍(幻想小說)請大家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