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南極科考途經印度洋見聞b)
字數:2772 加入書籤
印度洋這片浩浩蕩蕩波瀾壯闊的大洋,以其獨特的海洋狀況展現在中國南極科考隊的麵前。
五月上旬,印度洋正處於西南季風過渡期,海況較4月更為活躍,但尚未達到夏季的猛烈程度。主要特征包括:1·季風初期增強~西南季風開始加強,風速逐漸增大1530節),尤其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陣風可能更加強烈。海麵上開始出現比較大的波浪,浪高普遍在1.53米之間,部分海域可以達到4米高。2就是在洋流變化上,季風驅動的洋流如索馬裏寒流)開始增強,這就影響到海上船舶航行的速度和航線規劃。3·天氣多變:熱帶擾動增多,局部可能出現短時強降雨或雷暴,但尚未進入頻繁的暴雨階段。4·海盜風險仍存:亞丁灣、阿拉伯海北部等海域仍然需要你們警惕海盜活動,尤其是商船和慢速船隻。
盡管季風已經印象開始增強,但五月上旬的印度洋仍然保留著春季的溫暖與過渡期的獨特美感:漸漸增強的海浪:海麵開始呈現明顯的波動,浪花翻湧,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遠處的海平線在微風中起伏。
積雨雲初現:天空中開始出現高聳的積雨雲,但尚未形成夏季那樣的密集雷暴帶,偶爾有閃電劃過,增添神秘感。
·飛魚與海鳥活躍:季風初期,飛魚躍出水麵的頻率增加,海鷗、信天翁等海鳥在波浪間穿梭覓食。
日出與日落:清晨的海上日出柔和而溫暖,橙紅色的陽光灑在逐漸增強的海浪上;傍晚的日落則染紅天際,雲層被夕陽鍍上金色。
星空與月光:若天氣晴朗,夜晚可見繁星點點,月光灑在海麵上,波光如碎銀般閃爍。
3.航行體驗
船舶顛簸感增強:相比4月,5月的海浪開始讓船隻搖晃更明顯,尤其是小型船隻或帆船,但大型
輪仍能保持穩定。
?航行挑戰:季風初期風力增強,船員需調整航向以減少橫搖,確保航行安全。
·海上孤寂與壯闊:五月上旬的印度洋既不像夏季那樣狂暴,也不像春季那樣平靜,介於兩者之
,給人一種“風暴前夕”的壯闊感。
五月上旬的印度洋正處於季風過渡期,海況比4月更活躍,但尚未達到夏季的猛烈程度。海上風光既有春季的溫暖柔和,又帶有夏季風暴來臨前的壯闊氣勢,是航海者感受印度洋變化魅力的絕佳時期。
中印度洋的科考發現主要有以下方麵:
富稀土沉積物:2015年,我國科學家在中印度洋
海盆約85萬平方公裏範圍內開展地質取樣等研
究,發現大麵積富稀土沉積物,並初步劃出兩個
富稀土沉積區域,為後續稀土資源調查評價和環
境演化研究奠定基礎
深海稀土資源:2015年“大洋一號”第五航段在中
印度洋海盆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對15站樣
品檢測發現稀土元素含量較高,達到成礦條件
多金屬硫化物:中國大洋第34航次前4個航段在
西南印度洋中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開展勘
探,對我國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26個區塊進行
4000米間距綜合熱液異常探測測線調查,圈定
多處礦化異常區,對龍、斷橋等典型熱液區分
布範圍和構造特征有新認識;自主研發的“進取
者號”中深孔岩芯取樣鑽機等硫化物勘探關鍵設
備取得應用突破,獲得斷橋熱液區岩心序列樣
品,顯示該區成礦條件良好
紅珊瑚新物種: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
人員依托大洋72航次,在西北印度洋廣德海脊約
1700米深處發現並采集樣品,確立兩個紅珊瑚新
物種,填補北印度洋深海珊瑚生物多樣性研究空
白
5
微隕石研究:對中印度洋約2噸深海沉積物研究
發現,約95進入海水的宇宙球粒被蝕刻或完全
溶解,每年約229噸地外物質以微隕石形式保存
並抵達深海,其溶解為海水提供營養,促進深海
碳封存,深化對地球與地外過程相互關聯的認知
4
喜歡走向深藍(幻想小說)請大家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