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太醫的紛爭

字數:4233   加入書籤

A+A-


    劉璋這幾日有些頭疼,隨著春闈將近,士子們紛紛入京,他越發心驚膽戰。
    這些士子一相聚,除了探討學問,便是講述各地的奇聞異事。
    他這些時日已聽人說起過“石灰吟”和“莫須有”之類的詞。
    這兩者都與他有關,無論哪一個都能讓他名聲盡毀。
    士大夫靠的是什麽?就是名聲!沒有名聲就是生不如死!
    當年寇準被貶雷州,百姓聽聞他沒房子住,紛紛動手,現場給他蓋了一棟,大戶人家更是把自己的侍女送去伺候他。
    而丁謂同樣被貶雷州,百姓路上遇見他,皆掩麵而走,連看都不願看他一眼。
    為何會這樣,就是名聲所致!
    劉璋痛恨這次春闈的不合時宜,他恍惚間已看到烏台裏那群討厭的烏鴉,正在蠢蠢欲動,振翅欲飛!
    若真到了那一天,自己怕是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眾叛親離!
    他輕歎一聲,回首正見郝武抱著一根羊腿大啃,心中稍安,便是世人都背棄他,這夯貨也會跟著他……吧?
    “郝武。”
    劉璋輕喚一聲,郝武立刻放下羊腿,抹了一把嘴,站了起來。
    “坐下,隨便聊兩句!”劉璋很滿意郝武的態度,壓壓手示意他坐下來,說道:“你說有一天若是世人罵我,該如何?”
    郝武眉頭一擰,喝道:“誰敢罵!我殺了他!”
    劉璋失笑道:“你這蠢貨,天下悠悠眾口,又豈是你能殺的盡的!”
    “那該怎麽辦?”郝武似乎很苦惱,轉而道:“世伯上次不是說官家還會重用你嗎?怎還有人敢罵你?”
    劉璋搖頭道:“官家重用和士林清議是兩碼事!”
    郝武拍腿道:“那怕什麽,他們罵任他們罵!世伯隻要有官家信任,大官自去做!”
    劉璋聞言大笑:“你這廝不學無術,所思所想,卻與鄧文約一般無二!”
    郝武不知鄧文約是誰,聞言隻好撓頭傻笑。
    劉璋也不與他多說,起身往外走,擺擺手道:“你繼續吃吧!”
    郝武看著他背影消失,呸了一聲,你被人罵關我屁事!隻要不耽誤我吃飯就成!
    皇宮,紫宸殿內的大朝會散了之後,又開啟了小朝會。
    文官侍製以上,武將橫班以上,皆列席於此。
    這般的小朝會已經開過幾次了,對於交趾一直沒拿出決議,從皇帝到文武眾臣,皆是各有所思,一時氣氛沉悶。
    趙頊入座後,感到有些壓抑,沒有主動議事,想活躍下氣氛,看向王安石笑道:“相公今日滿麵紅光,可是有什麽喜事?”
    王安石行禮回道:“正要稟告官家,昨日家中來了神醫,為犬子除去毒瘡。”
    趙頊眼神一亮,“元澤可是無礙!”
    王雱做過皇帝的侍講,趙頊頗喜他才華,二人也是相熟。
    王安石不禁露出一絲笑意,回道:“早上出門時,神醫說恢複尚好!”
    “哈哈,如此我大宋又多一良才!”趙頊大笑起來。
    眾人紛紛向王安石道賀,向皇帝道賀。
    待熱鬧過後,王安石又率先出列,道:“臣要為官家舉薦一人!”
    趙頊不動聲色道:“何人?”
    王安石道:“臣之族侄,今科舉子,王岡王玉昆!”
    “哦,相公可是舉賢不避輕啊!”
    趙頊神情有些玩味,不過對於這名字隱隱有些熟悉,扭頭看了一眼,石得一小步上前,低聲道:“姑蘇,劉璋...”
    趙頊恍然,他想起這個人,好像自己還在屏風上寫過他的名字,便又道:“相公且說說因何舉薦?”
    王安石道:“此時那神醫之所以敢為犬子治療,皆因他製出一味奇藥,或可治瘡瘍!”
    這話一出,文官尚未有什麽反應,武將那邊卻騷亂起來。
    一員武將忍不住出聲道:“相公,果真能治瘡瘍?我等麾下兒郎,每戰皆有無數死於瘡瘍!”
    王安石轉頭看去,見是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燕達,搖頭道:“目前僅王雱孤例,尚需再行驗證。”
    “此藥尚未有成論,便向官家舉薦,臣劾王安石任人唯親!”有大臣出班彈劾。
    “不許!”趙頊道:“此藥若成將有功於大宋,待其功成,再行封賞!相公以為如何?”
    “臣無異議!”王安石果斷回答,他本意就是讓皇帝知道這個人,至於舉薦不過是借口,王岡若是中了進士,自然有功可減少磨勘,便是不中,也可得到封賞。
    隨後眾臣再次議起對交趾的反擊,趙頊不想再在這事上耽誤時間,刻意控場,將與之無關的政鬥喝止。
    在場眾人都是人精,知道再無休止的鬧下去,隻會惹怒皇帝,最後又是一番扯皮,但好歹達成共識。
    成立安南經略招討司,由趙卨和宦官李憲擔任正、副使,燕達充副都總管,一邊調撥禁軍,一邊就地征發招募。
    同時罷免沈起和劉彝,這也算是王安石做出的交換,他二人一人被訴妄傳秘旨,一人被責相繼生事。
    就此,對交趾的戰事敲定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眾文官們又討論起來對交趾的戰略戰術。
    王安石的提議被否決,眾人皆認為他那一邊牽製交趾大軍,一邊直搗黃龍的計策太過冒進。
    然後眾文官紛紛獻計獻策,引經據典,兵法韜略層出不窮,眾人也是聽得如癡如醉,或頷首,或反對。
    這期間,另一側的武將默默垂首,一言不發,也不敢發。
    眾宰輔議論軍機哪輪的上他們這群武夫置喙!自是文官議定,他們照著方略執行便是。
    這幫軍漢,看過幾本兵書,能明白聖人的微言大義嗎?
    他們隻能陣前廝殺,至於運籌帷幄,指揮大軍,還得看眾文官們胸中的韜略!
    臨近午時,方略終於定下,皇帝沒留飯,眾臣工也隻能各自回衙。
    燕達走在人群中,看著王安石的背影,眼神意味難明。
    這邊散了沒多久,王雱被治愈的消息便傳了出去。
    大宋的皇宮就是篩子,什麽事都藏不住,這些人不敢去散播軍國大事,可宰相家的私事卻是敢傳播,而且小報更樂於報道這些。
    幾乎是一瞬間,東京的百姓都知道,相府來了個神醫,連太醫治不好的癰瘡都能治的好。
    更有人號稱買通了相府裏的小廝,將那神醫吹噓的如同神仙下凡。
    一句話:太醫治得好的,我能治,太醫治不好的,我也能治!
    這邊一傳開,太醫院裏的太醫坐蠟了,聚在一起開始商討對策!
    喜歡我是慕容複的舅舅請大家收藏:()我是慕容複的舅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