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遼人的難題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A+A-


    經過和林漁的一番商量後,王岡覺得計劃通!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便開始不斷的查漏補缺,完善計劃,將可能出現的意外都考慮進去,做好應對措施。
    幾日後,王岡自覺計劃已經打磨完成,眼下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就等玄慈入京了!
    想著又能見到玄慈這位德高望重的武林泰鬥,王岡還有點小激動呢!
    也不知玄痛聖僧現在如何了?聽說他現在時常在少林寺外為信眾講法,普渡蒼生,想來佛法一定又有所精進了吧!
    為了能和聖僧探討佛法,王岡還特地讀了幾本佛經,無奈俗物纏身,未能成行,甚是遺憾啊!
    這麽一想,王岡才發現自己和少林竟然還有這麽深的淵源!
    果然,我王玉昆品行優良,行走天下處處都是朋友!
    尤其是這次計劃一旦達成,定然會聲望日隆,屆時江湖中人,誰人不以認識我王玉昆而為榮!
    王岡越想越開心,以至於連上朝都沒覺得那麽累了。
    朝堂上一幫人還在喋喋不休的說著各地方或者各衙門遇到的困難,變著法的向趙頊要錢要物。
    看著亂糟糟的朝堂,以及緊皺眉頭的趙頊,王岡不禁搖搖頭,這些大臣們,也真是過分,都快過年了,還給趙頊說這些煩心事,一點都不心疼皇帝的身體。
    不像我,隻知道忠心官家,從來都不忍心讓他操勞,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自己咬牙解決的!
    這大宋什麽時候能多些像自己這樣的忠臣,官家也就能垂拱而治了!
    好容易等到下朝,王岡今天準備去濟民所安排一下過年期間休務的問題。
    惠民局和濟民所是針對百姓開設的,不同於太醫局培養醫學生,放假也就放假了,這兩處在假期期間還是要正常開業的!
    當然這畢竟是正旦,闔家歡樂的節日,自己也不能不近人情,還是要安排好調休的!
    “玉昆,玉昆!”王岡正往宮外走著,身後突然傳來一陣呼喊聲,扭頭看去,就見兩位緋袍官員匆匆向他追來。
    王岡停下腳步,疑惑的看向兩位高官,其中一人他認識,當初和蘇頌一道使遼歸來,去樞密院複命,就是這位樞密副使接待的!
    至於另一人,他就不熟悉了,估計是從州郡上回來的吧!
    待兩人來到近處,王岡率先行禮:“見過二位上官!”
    樞密副使還了一禮笑道:“玉昆,正好遇到你,我有事要求你幫忙!”
    “樞密說笑了,王岡人微言輕,哪有能幫上你的地方!”王岡暗自退了一步,心中生起警惕,這種上官突然大獻殷勤,來找你幫忙,一般都是要坑人的節奏!
    他們身居高位,資源比你多,卻讓你來幫忙,要不就是讓你幹些髒活累活,要不就是要你背鍋,大概率沒有好事。
    說白了,這幫老陰幣就是欺負自己這些小年輕心思單純,好糊弄!
    所以王岡聽到他的話,想都不想的直接就是婉拒。
    “玉昆,你莫要謙虛,這事如今隻怕隻有你才能幫忙!”
    樞密副使賠著笑臉,把話說的很是好聽,同時雙眼滿是希冀的看向王岡,隻要王岡問上一句何事?他都能快速把話題扯開。
    但王岡是什麽人?那是出了名的不喜奉承,聽到這話,立刻又是一陣謙虛,東拉西扯就是不接話。
    這時跟樞密副使一同來的那人急了,不耐道:“副使,茲事體大,也不是他能參與的,我們還是另想其他辦法吧!”
    王岡深深看了眼這位官員,揚著笑臉道:“這話不錯,王某官職低微,為人又過於憨直,少謀寡智,樞密還是另尋高人吧!在下尚有公務,先行告辭!”
    拱拱手,王岡轉身就走。
    “哎,玉昆留步!”樞密副使連跑兩步,拉住王岡,懇切道:“老哥我現在擔任遼人的館伴使,真遇到難事了,你之前不是說,你最擅長讓遼人知禮的嗎?我隻能來求你幫忙了!”
    “遼人?”王岡停了下來,看看兩人,心中恍然。
    眼下已是年底,周邊各國自然要派正旦使過來恭賀大宋皇帝。
    不過遼國不同於其他番邦小國,那是大宋的兄弟之國,自然也不能用鴻臚寺這種機構隨便應付,這是要派六部文臣專門接伴的。
    就如同王岡使遼之時,也是由遼國的重臣前來接待。
    不同的是,咱們宋人向來知書達禮,要臉,好說話,也不惹事生非!
    但他們遼人使宋,則是全然不同,不僅粗鄙無禮,還最愛無事生非,最難伺候的就是他們。
    顯然這兩人就是這次負責接待遼人的倒黴蛋。
    見王岡沒有回應,那樞密副使又急切道:“那些遼人從進入大宋之後,就一直在讚揚玉昆,足可見玉昆上次使遼,做出的功績是何等顯赫!”
    王岡聽到這話感到很是欣慰,果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的功績是掩蓋不了的,也就是那眼盲心瞎的昏君才能視而不見,不僅不封賞,還把我發配去齊州做通判。
    副使見狀,趕忙趁熱打鐵說道:“眼下遼使又提出非分的要求,審討我們在河北路陳兵,要求我們撤銷軍隊並割讓十裏之地!”
    王岡聞言詫異道:“又來這套?他們的歲幣又不夠花了?”
    這話說的坦然,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熙寧四年的時候,他們就幹過一次,然後以加了錢而結束。
    結果熙寧七年時又來一次,當時匆匆趕回來的沈括與遼使據理力爭,說的遼人啞口無言,最後加歲幣了事。
    眼下又搞這一套,顯然是舊事重演,無非是想訛點錢而已。
    樞密副使苦笑一聲道:“我們原先也是這麽想,上報之後,官家隻許加十萬貫銀錢,另有些許布匹。
    但跟遼人一談,他們卻油鹽不進,揚言我們陳兵兩國交界,是破壞兄弟之國的情義,隻要求我們撤兵和割讓土地,其他的一概不談,我們也是沒辦法了,才來請玉昆幫忙!”
    王岡沉吟道:“你們想讓我幫你們做什麽?”
    “問清楚他們要多少錢?”副使連忙道:“有了準確數字,我們才好討價還價!也好跟官家去請示!”
    “就這?”王岡一陣無語,擺擺手道:“帶路,我去幫你們談!這天下就沒有人比我更懂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