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蕭峰定下強國策,攜阿碧下江南
字數:6351 加入書籤
萬劫穀一役,遼軍大獲全勝,十萬宋軍降卒盡數收編,消息傳至遼境,舉國歡騰,大遼聲威如日中天,震懾四方。
然蕭峰立於中軍大帳之巔,望著帳外歡呼的將士,心中卻清明如鏡,未有半分沉醉於勝利的迷醉。
蕭峰看著遠方的大宋,目光深邃如淵——大遼鐵騎雖銳不可當,他這尊“北境戰神”更是令敵聞風喪膽,但論及國力底蘊,與大宋數百年積累的龐然大物相比,仍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大宋,那是當今世上最富庶的國度。
江南水鄉的魚米之鄉,歲歲豐登;
中原腹地的桑麻織錦,遠銷海外;
汴京城內的商鋪林立,晝夜不息,單是一年的商稅,便抵得上遼國三年的國庫收入。
更遑論其億兆子民、完善的農工體係,即便遭遇幾場敗仗,憑借深厚的底蘊,也能迅速恢複元氣。
這份戰爭潛力與恢複能力,絕非眼下偏安北境、以遊牧為本的遼國可比。
蕭峰深知,憑他一人之勇,憑一兩場戰役的勝利,或許能逞一時之威,能踏破大宋幾座城池,卻終究難以撼動其根基,更遑論實現他一統天下、結束亂世的宏願。
若想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達成目標,唯有從根本上增強遼國國力——糧草要足,錢財要豐,兵力要強,三者缺一不可。
三日後,中軍大帳之內,燭火通明。
蕭峰端坐於虎皮王座之上,兩側分列著心腹重臣與麾下大將: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遼室宗親,以及追隨他南征北戰的悍將。
帳內鴉雀無聲,眾人皆屏息凝神,等候這位帝王的決斷。
蕭峰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有力,一字一句皆砸在眾人心頭,定下了旨在富國強兵的三道核心國策:
其一,精兵簡政,全力農耕。
萬劫穀一戰繳獲的宋軍糧草、農具不計其數,十萬降卒更是現成的勞力。
蕭峰下令,將降卒中擅長農耕者與遼地流民整合,在遼河兩岸、漠南平原興修水利,疏通河道;
同時頒布法令,凡開墾荒地者,三年免征賦稅,鼓勵軍民墾荒種田。
“軍無糧則亂,民無食則散”,他要讓大遼境內,倉廩充盈,軍糧民食皆無後顧之憂。
其二,鼓勵工商,開通西域。
遼國地處東西方交通要衝,東接高麗,西連西域,本就是絲綢之路的北道樞紐。
蕭峰命人重修舊日商道,派精銳騎兵沿途護送商隊,減免過往遼商賦稅,同時對西域、大宋來的商隊征收合理商稅。
“錢財乃國之血脈”,他要讓絲綢、茶葉、皮毛、珠寶在遼境流轉,讓國庫因通商而日漸充盈,積累足以支撐大戰的財富。
其三,整編新軍,強化訓練。
十萬宋軍降卒,良莠不齊,若直接編入遼軍,恐生禍端。
蕭峰定下“混編之法”,將降卒中精銳者打散,與遼國本部騎兵、步兵混編,每十人中必有三名遼軍老兵帶隊;
同時嚴令諸將,每日操練不輟,以遼軍的騎射之術融合宋軍的步陣之法,打造一支既能馳騁草原、又能攻堅城防的複合型大軍。
三道國策,環環相扣,直指“富國強兵”四字。
帳內眾人聽畢,無不心服口服,耶律斜軫率先起身,抱拳道:“陛下聖明!此三策若能推行,我大遼國力必能一日千裏!”
其餘將臣亦紛紛附和,帳內氣氛一時熱烈非凡。
然蕭峰卻微微蹙眉,眼中仍有一絲急切——國策雖好,卻需時間沉澱。
農耕需等歲稔,通商需積年月,整編新軍需耗時日,而他要的,是能快速支撐一場滅國大戰的龐大財富。
常規手段,終究太慢。
忽然,他目光一轉,望向了南方,望向了那片煙雨朦朧的江南——那裏,藏著慕容氏數百年的複國資本,藏著傳說中足以買下半個江南的“大燕寶藏”!
那是慕容氏曆代先祖,以權謀、征戰、經商積累下的財富,金銀珠寶、古玩字畫、神兵利器不計其數,更有甚者,傳聞其中還藏著足以顛覆朝堂的秘密資金。
若能取得這批寶藏,遼國的財力將瞬間暴漲,農耕可增撥糧種,通商可擴建商隊,新軍可配備更好的甲胄兵器,許多計劃都能跳過緩慢的積累期,直接加速推進!
屆時,遼國對大宋,將不再是“勢均力敵”,而是“碾壓之勢”!
一念及此,蕭峰心中已有定計。
他揮了揮手,帳內眾人散去,隻留下皇後阿朱。
大帳之內,燭火搖曳,映得阿朱的容顏愈發溫婉。
蕭峰起身,緩步走到她麵前,深情而鄭重地握住她的雙手——那雙手,曾為他縫補衣衫,曾為他處理政務,溫暖而有力。
他從懷中取出一枚通體鎏金、刻有盤龍紋樣的令牌,令牌中央刻著一個“遼”字,正是代表遼國無上權柄的“監國令牌”。
“阿朱,”蕭峰的聲音柔和了許多,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信任,“朕欲攜阿碧南下江南,處理寶藏之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內諸事,便托付於你監國。
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皆是忠勇之臣,會全力輔佐你,朕放心。”
阿朱心中一暖,隨即又湧上一絲不舍,但她深知蕭峰的雄心,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她輕輕點頭,盈盈拜倒,眼底雖有淚光閃動,語氣卻無比堅定:“陛下放心,阿朱定當恪守本分,全力推行國策,安定國內,絕不負陛下所托!”
送走阿朱,蕭峰又召來李青蘿、趙福金、秦紅棉、甘寶寶、木婉清、鍾靈等一眾妃嬪。
她們或溫婉,或嬌俏,或清冷,此刻皆斂衽立於帳下,目光灼灼地望著他。
蕭峰的目光掃過眾女,溫和卻帶著帝王的決斷:“朕南下期間,爾等需安心留在中京,協助皇後處理後宮與部分政務,不得擅自離京,更不得幹預軍政。
待朕攜寶藏歸來,國力充盈,便是我大遼鐵騎南下,大業將成之時,屆時,再與爾等共享盛世。”
眾女雖心係蕭峰,不舍他遠行,卻也知曉大局為重。
李青蘿微微頷首,趙福金眼中帶著期盼,木婉清與鍾靈雖有不甘,卻也隻能強忍。
眾人齊齊斂衽行禮:“臣妾等謹遵陛下旨意。”
最後,蕭峰召來耶律斜軫等帳下諸將,語氣陡然轉厲,帶著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氣:“爾等即刻率軍回國,回國之後,各司其職——耶律斜軫主理農耕與通商,耶律休哥主理新軍整編!
務必嚴格執行既定國策,一絲一毫不得懈怠!
待朕攜慕容氏寶藏歸來之日,便是我大遼鐵騎全麵攻宋,一統天下之時!”
“謹遵陛下聖諭!萬歲!萬歲!萬萬歲!”帳內諸將熱血沸騰,齊聲高呼,吼聲震天動地,幾乎要掀翻帳頂。
一切安排妥當,蕭峰便隻帶了阿碧一人,準備悄然南下。
他不欲聲張,一來為保寶藏安全,二來,他也想借這段路途,做一件更重要的事。
此時的阿碧,正立於帳外的柳樹下,身著一襲淡綠羅裙,風吹動裙擺,如同江南煙雨中的一株蘭草。
她容顏清麗絕倫,肌膚瑩白如玉,一雙杏眼本該含著江南的水汽,此刻卻籠著一層化不開的愁緒——她以自身名節與慕容氏寶藏為代價,換得了蕭峰不追殺慕容複的承諾,可在她內心深處,對這位強大得如同神魔、且是自己“殺主仇人”的遼帝,始終是畏懼與疏離交織,半分情愛也無。
於她而言,這不過是一場冰冷的交易,她隻是一個履行承諾的“籌碼”。
蕭峰何等人物,阿碧眉宇間的戒備與愁緒,他豈會察覺不到?
他若要強行占有她,不過是舉手之勞,阿碧根本無力反抗。
但他蕭峰,一生頂天立地,快意恩仇,豈是那等憑借權勢逼迫女子、奪人清白的卑劣之徒?
他緩步走到阿碧身邊,目光落在她清麗卻緊繃的側臉上,心中自有計較——他要的,豈止是慕容氏的寶藏?
他更要這個靈秀、忠義、帶著江南水汽的女子,心甘情願地臣服於他,將身心都完完全全地交付於他。
他要她明白,跟著他蕭峰,遠比跟著慕容複那個空談複國、虛偽涼薄的廢物,要好上百倍千倍。
“走吧。”蕭峰對阿碧淡淡開口,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看向遠方,仿佛已望見了江南的煙雨,“此去江南,路途尚遠。
阿碧姑娘,這一路上,朕會讓你明白,跟隨我蕭峰,與你那舊主慕容複,是何等的天壤之別。
朕要你,心甘情願地做我的女人。”
他的話語中沒有半分強迫,隻有一種強大的自信,一種如同泰山壓頂般的氣度,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他要在這南下的漫漫路途上,以他的行事磊落、人格魅力,以他的胸襟氣度、蓋世豪情,一點點瓦解阿碧心中的戒備與隔閡,讓她真正看清慕容複的不堪,也讓她真正折服於自己的身下。
阿碧聞言,嬌軀微微一顫,如同受驚的小鹿。
她抬起頭,一雙朦朧的淚眼對上蕭峰那深邃而自信的目光——那目光太過銳利,太過堅定,讓她心中一片慌亂,卻又隱隱生出一絲連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情緒:對前路的茫然,對蕭峰的畏懼,以及……一絲極淡的、好奇。
這個男人,與公子慕容複截然不同,他強大、直接、磊落,他說要讓自己心甘情願,那究竟是怎樣的方式?
蕭峰不再多言,轉身便朝著南方行去。
他身姿挺拔如鬆,步伐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天地之間,帶著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
阿碧站在原地,望著他的背影,咬了咬下唇——那抹嫣紅的唇瓣,因用力而更顯嬌豔。
最終,她還是默默低下頭,提起裙擺,快步跟上。
兩人一前一後,身影漸漸遠去,離開了尚帶著淡淡血腥氣的萬劫穀,踏上了前往煙雨江南的旅程。
前路漫漫,煙雨迷蒙,沒有人知道這段路途會發生什麽,但蕭峰心中,已有了全盤計劃:
取慕容氏寶藏,充盈遼國國庫;
攜寶藏返回北境,集結磨礪已畢的大軍;
以泰山壓頂之勢,揮師南下,一舉擊潰大宋;
掃平天下,結束亂世,成就那前所未有的統一霸業!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天下風雲,已然漸起,而蕭峰,這位注定要攪動風雲、改寫曆史的男人,已然在路上。
喜歡天龍八部:在下蕭峰,天下第一請大家收藏:()天龍八部:在下蕭峰,天下第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