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荒繆至極 文化掠奪
字數:4124 加入書籤
此時的金太硬,早已沒有了最初的趾高氣揚,他的臉色漲得通紅,就像熟透的蘋果一般,支支吾吾地說道:
“李老……說得對……我們……我們認輸…”
“慢著!”
然而,金太硬的話音剛落,就聽一旁的李東國突然叫道!
李東國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絲不甘和憤怒。他緊緊地盯著李墨軒,眼中閃過一絲挑釁的意味。
李墨軒見狀,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地看著李東國,緩聲道:
“這位李小友,難道你對比賽結果有異議?還是說,你輸了卻不肯承認呢?”
李東國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然後沉聲道:
“我承認,我們在這次詩作比賽中確實輸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棒子國的詩人,就比你們華國的詩人遜色。”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畢竟,我學藝不精,未能學到我李家先祖的萬分之一。
而你們華國,從古至今,都在傳頌我先祖的詩作,甚至還將他老人家的詩,收錄進了你們的教材之中。
這足以證明,我李家先祖的詩作,在你們華國也是備受推崇的……”
“停!”
不等李東國說完,就被張逸雲教授突然一聲斷喝,直接打斷他的話。
隻見張逸雲教授,臉上露出毫不掩飾的質疑之色,質問道:
“我說李小子,你家先祖到底是誰啊?我怎麽從來都沒聽說過,你們棒子國有這麽一號人物呢?”
張逸雲教授一生都在鑽研古詩詞,對於華國的古詩詞自然是如數家珍。
不僅如此,他對一些外國著名的古詩詞也有所涉獵。
然而,聽了李東國剛才的一番說辭,他搜遍了自己腦海中的記憶,卻怎麽也想不起,有這樣一位棒子國詩人,能夠對華國從古至今,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更別說是被選入教材的棒子國詩詞了!
其實,不單是張逸雲不知道,其他在場的華國人,甚至是棒子國文化團的人,以及抖抖直播間的所有粉絲,都是一頭霧水。
“對啊!我也沒聽過!”
蘇雪琴女士也是附和道!
她一生致力於研究古典文學,對一些古典名著,詩詞歌賦,也是如數家珍!
而崔易卻是一臉古怪的盯著李東國,心中似乎已有猜測!
此時,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東國身上,這種備受矚目的感覺,再次讓他恢複了自信從容的模樣!
隻見李東國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開口說道:
“那我先給大家吟誦幾首詩,諸位不妨猜猜我家先祖究竟是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隨著他吟誦出一首首耳熟能詳的詩句,現場先是陷入短暫的寂靜,隨後便響起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有人低聲嘀咕:“這不是李白的詩嗎?”
很快,眾人便異口同聲地驚呼:
“李白!”
李東國雙手抱胸,得意洋洋地點點頭,大言不慚地說道:
“不錯,就是詩仙李白,李太白就是我的祖先!
怎麽樣,我李家先祖的詩作,在你們華國流傳甚廣吧,這足以證明我們棒子國的文化底蘊了吧!”
此言一出,現場頓時炸開了鍋。
張逸雲教授氣得滿臉通紅,胡須都在微微顫抖,他怒聲斥責道:
“簡直荒謬至極!
李白是我們華國唐朝著名詩人,出生於碎葉城,隸屬於我大唐領土。
他乃是華夏文化孕育出的詩壇巨匠,與你們棒子國,根本就毫無關聯!
你這是赤裸裸的文化掠奪!”
蘇雪琴女士也憤慨不已,聲音尖銳地反駁:
“李太白的生平事跡、創作背景都與華國曆史緊密相連,他的詩歌中,充滿著華國的風土人情、文化精神,你們竟然妄圖將其據為己有,簡直是厚顏無恥!”
現場的華國眾人,皆是怒目而視,紛紛譴責李東國的荒謬言論。
而棒子國文化團的其他人,則是滿臉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們也沒想到,李東國會說出如此荒誕的話語。
抖抖直播間的華國粉絲們,更是紛紛大罵李東國:不要臉,厚顏無恥,大傻叉……
棒子國粉絲們則是無語中……
而崔易則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這不就是棒子國一貫的作風嗎?
此前他們便妄圖將源自華國的榫卯技術,稱作"大木匠技術",堂而皇之地申遺,聲稱是其民族獨創的工藝;
還把起源於華國漢代的暖炕,改頭換麵成"溫突",還大言不慚地宣揚為自己的文化遺產。
更令人發指的是,他們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覬覦從未停止。
春節,這個承載著華夏兒女團圓、祈福美好寓意,曆經數千年傳承的節日,在棒子國人口中竟成了"棒子國新年",甚至試圖通過一係列包裝和宣傳,將春節文化據為己有;
還有端午節,本是為紀念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卻被他們以"江陵端午祭"的名義申遺成功,混淆視聽,讓不少不明真相的人,誤以為端午節是棒子國獨有的節日。
還有那些璀璨的文化名人,他們宣稱孔子是棒子國人,理由竟是棒子國有孔氏後裔;
稱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也是棒子國人,顛倒黑白地篡改曆史。
如今又妄圖將詩仙李白納入他們所謂的"先祖"行列,這種文化掠奪的行徑,簡直是荒謬到了極點。
而李東國卻沒有在乎眾人的反應,而是從懷中掏出一遝由a4紙打印的書冊說道:
“諸位請看!這是我複印的李氏祖傳家譜,上麵記載了一千多年前,我李家先祖的事跡。
上麵記載得清清楚楚——李白的祖上本是高句麗貴族,當年被大唐軍隊俘虜帶回中原。
後來,雖然被釋放,不過,我李家先祖卻因在碎葉城已住習慣,便在那裏開枝散葉,這才有了後來的李白!”
他煞有介事地逐字念出家譜中晦澀的記載,甚至還煞費苦心地解讀某些模糊字眼,仿佛這些殘缺的繁體漢字就是鐵證。
華國眾人聽了他的這番話,一下子陷入到了沉默,雖然知道這裏麵有很多破綻,但一時半會,卻也無從反駁!
喜歡農民工修仙請大家收藏:()農民工修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