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弄虛作假
字數:6172 加入書籤
清晨,城市還未完全從睡夢中蘇醒,天邊剛泛起一抹魚肚白,附近社區的居民們便已陸陸續續來到小區門口,排隊等待做核酸檢測。這已然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大家對這個流程都再熟悉不過。
外麵依舊寒氣襲人,凜冽的寒風如刀割般刮過人們的臉頰。但居民們都早早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試圖在等待中保持身體的溫暖。隊伍像一條蜿蜒的長龍,有序地排列在小區門口。人群中不時有人打趣說:“就算不怕感染病毒,也要怕站冷著吧!”引得周圍人一陣輕笑,這笑聲在寒冷的空氣中短暫地驅散了些許壓抑。
隊伍緩緩向前移動,首先來到登記處。工作人員身著白色防護服,頭戴防護麵罩,隻露出一雙明亮而專注的眼睛。他們微笑著迎接每一個前來檢測的居民,那笑容雖被口罩遮擋,但從眼神中能真切感受到那份熱情與耐心。工作人員認真地詢問居民的信息,諸如姓名、年齡、住址,還仔細詢問最近是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居民們也都很配合,有條不紊地回答問題,然後交納相應的費用。
緊接著就到了采樣環節。負責采樣的工作人員熟練地戴好手套和護目鏡,拿起采樣工具,動作輕柔而專業地向每一個居民取樣。盡管采樣過程中可能會讓一些人感覺不舒服或者略微疼痛,但在工作人員的專業操作下,整個流程還是十分順利。采集好的標本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專門的容器中,隨後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
所有檢測結果最終都會通過短信發送給居民本人以及社區負責人。一旦有任何異常情況,居民將會得到及時通知,並被安排進一步治療。盡管這個過程可能比較複雜,而且耗費時間和精力,但卻如同一張嚴密的大網,幫助大家更全麵地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態,從而進行有效的防範措施。在這個特殊時期裏,“常態化”做好核酸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在早期新冠肺炎爆發初期,許多城市推出了“核酸檢測馬拉鬆”,即連續數日對周邊社區進行密集檢測,希望借此快速掌握局勢,並開展針對性防控措施。那時候,城市的各個角落都設立了檢測點,人們排著長隊,從清晨到深夜,檢測工作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馬拉鬆”的方式固然效果顯著,在既定時間內完成大量測試,確實可以提高檢測覆蓋率和診斷準確度。然而,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群眾對於頻次較高、規模較大的核酸采集表現出拒絕甚至反感。同時,由於需要投入巨額資金與資源用於組織此類活動才可達到預期效果等因素影響,“馬拉鬆”式大規模篩查仍需謹慎考慮其優缺點再進行選擇。
與之相比,“常態化”做好核酸檢測則更具實用性與普適性。無論何時何地,隻要居民有需要,就可以去醫院或者社區排隊做測試。醫務工作者也可以根據自身意願加入該項服務,從而兼顧公共衛生利益與個體收入增加等雙方麵利益需求。基於平穩而持久增長需求背景下,市場主體穩定有序運營將促進市場間關係合理優化調整。“常態化”做好核酸檢測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線上 + 線下”的方式能夠方便快捷地讓居民獲取自己身體狀態信息,並且積極參與到防控當中來,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風險所侵襲。
在這個小區的一棟居民樓裏,吳美英癱瘓在床。每天,前來堅持做核酸檢測的誌願者都會來到她家。這些誌願者都戴著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具,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劉玉秀看著這一切,心中感覺很荒唐——畢竟吳美英根本不可能接觸任何人。
然而,在最近幾次檢測中,吳美英卻出現了陽性反應。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劉玉秀的世界瞬間崩塌。她心中充滿了無助和不解,一連串的疑問湧上心頭:為什麽政府不能提供更好的保障呢?為什麽誌願者不能更加謹慎地進行檢測呢?為什麽老人家就要承受這樣的風險呢?
劉玉秀焦急地找到前來的誌願者,大聲責問:“你們是否搞錯了?我母親一直癱瘓在床,怎麽可能感染?”
誌願者們也是一臉疑惑,無奈地回答:“我們對此也很疑惑,所以又單獨做了二次檢測,結果確實如此。”
當地防疫辦得知此事後,表示十分重視,立即派專業醫護人員前去進行詳細調查。醫護人員對誌願者、家屬以及周邊社區等方麵進行了全麵細致的排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然而,最終並未發現任何潛在傳染源或風險。
考慮到吳美英行動不便且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在確診後防疫辦本來要將其拉去專門隔離治療。但看著躺在床上虛弱的老人,他們又擔心行動過程會給老人帶來諸多不便,以及對老人身心健康可能帶來額外壓力。經過再三權衡,最終決定讓吳美英在家隔離治療。
劉玉秀感激涕零,含著淚說道:“我非常感謝政府部門和相關醫務工作者們對我們家庭所提供的支持和幫助。盡管我們遇到了這樣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我們相信科學技術和醫學專業精神一定會幫助我的母親早日恢複健康。”
針對這個問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主動站了出來,展開治療,並采取相應措施幫助吳美英度過難關。“老中醫”頭發花白,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智慧。他很快找到並配製好適當劑量、有效成分含量豐富、具備消毒殺菌功效的多味藥材。藥材被仔細地組合在一起,用水泡漬後,再小心翼翼地灌入吳美英的胃內。同時,他還采用特殊技術手段,加速代謝細胞內部存留時間較久產生副作用物質等有害物質的清除速度。
經過一個星期左右艱苦卓絕地努力和持之以恒地付出,“老中醫”的治療方式顯然收到了明顯效果:吳美英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完全沒什麽大礙!隻需再稍微休息一下即可重新投入日常活動之中。並且極其平穩地渡過了整整 10 多天時間後,成功擺脫了“新冠肺炎”的困擾。劉玉秀和家人們都鬆了一口氣,他們對著天空欣喜若狂,心中充滿了對“老中醫”和所有關心他們的人的感激。
此時,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盡管多個國家已經開始接種疫苗,但仍有很多地方出現了反複的疫情爆發。為了控製疫情蔓延,不少城市和地區都開始大規模開展核酸檢測,並建設方艙醫院用於隔離治療。東湖縣也是其中之一。由於該縣人口眾多、交通便利,在這次疫情反複中,東湖縣受到的影響較大。
針對當前形勢下需要加強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東湖縣政府積極行動起來,提出了建設方艙醫院的計劃。然而,麵對巨大投入的資金和精力等問題,他們卻有些束手無策。於是,他們找到了萬鴻集團總經理高澤明。
高澤明身材魁梧,麵容堅毅,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果敢。政府領導們與他寒暄幾句後,便說明來意,希望得到他的協助。高澤明並沒有拒絕這個請求,相反,他十分積極地響應了領導們的號召,堅定地表示:“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我們希望能夠盡自己微薄之力支持到當地抗擊新冠肺炎。”
隨後,高澤明帶領相關人員來到東湖。縣委縣政府迅速召開緊急動員大會,要求各部門密切配合,現場解決一切問題,確保施工工作有序進行。
首先是選址問題。由於時間緊迫且土地資源有限,經過多方考察和商討,最終確定了一處合適的位置。緊接著,施工人員立即進行場地平整和配套設施安裝等前期準備工作。工地上,機器轟鳴,塵土飛揚,大家都爭分奪秒地忙碌著。
然後是物資采購問題。該項目涉及到數百張床位、上百名醫護人員、各種藥品器械等相關物資采購及調配管理等問題,情況複雜,急需統籌安排並妥善處理好各類突發事件。高澤明及其萬鴻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東湖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工地上,工人們堅持二班倒,人停機器不停。每天,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晚上,燈火通明,人聲嘈雜。各道工序緊密穿插,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縣領導安排各部門專人值班,隨時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原本預計需要二十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工的方艙醫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在第 11 天就順利竣工啟用。嶄新的方艙醫院矗立在那裏,為患者提供了一個安全、溫暖而又舒適幹淨的空間接受治療。
相關負責人向社會承諾:“我們將按時向社會公布收治患者情況,並嚴格遵守國家衛生防控規定。”至此,東湖縣方艙醫院正式啟用並投入使用,多名確診患者被送至這裏接受隔離治療,並得到了妥善的關愛和治療。
然而,方艙醫院建成後,地方政府卻出現了形式主義的行為。為了保證方艙醫院的人員數量,東湖縣領導再次找到高澤明。
一位領導滿臉堆笑地對高澤明說:“高總,有個事情還要請您幫忙?”
高澤明眉頭微皺,問道:“什麽事情啊?隻要我能做到,一定盡力而為。”
領導猶豫了一下,緩緩說道:“現在方艙醫院建完了,但是人數沒有達到預期。我們考慮再三,為了完成任務,想讓高總安排一批工人,住進方艙醫院。”
高澤明一聽,心中頓時氣憤不已,大聲說道:“這不是弄虛作假嗎?”
領導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隻好麻煩高總了。”
高澤明心中雖然充滿了憤怒,但麵對這樣的請求卻又無可奈何。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很難拒絕領導的要求。思索片刻後,他隻好答應下來。並等到中午時工地混凝土澆完後,讓醫院派人來拉走那些被指定要冒充感染者的工人。
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陽光和煦。金色的陽光灑在大地上,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一絲溫暖。高澤明開著車子去工地,看望那些即將被拉走冒充感染者的工人們。在路上,他看到田野間垂下來的金黃色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堅韌。遠山上靜謐而美麗的雲彩,如般飄浮在空中,讓人心曠神怡。高澤明感覺自己內心澄淨如水,這樣美好寧靜、純粹而隨意自由的景象,令他非常向往。他不禁思考,在這場疫情中,為什麽會出現如此荒誕的事情?
到達工地後,高澤明看到已經有一群參加過培訓,並且成功通過核酸檢測、身體健康狀態良好,並沒有任何疾病症狀表現或實驗室檢查異常結果發生的工人,正在排隊等待被送入方艙醫院進行隔離觀察。
高澤明麵色凝重地問道:“王經理,安排好了嗎?”
王經理連忙點頭,回答道:“高總,已經安排好了。”
高澤明又叮囑道:“你都和他們說清楚了嗎?進去期間,考勤照樣記錄。”
王經理忙不迭地說:“都和他們說好了。”
高澤明嚴肅地強調:“千萬不要出任何差錯。”
王經理拍著胸脯保證:“高總,你放心就是。”
高澤明轉向工人們,說道:“你們知道怎麽回事吧?我們要去冒充感染者。”他頓了頓,又接著說:“不過我相信你們會處理得很好。”
聽完高澤明說完後,工人們的臉上露出了驚恐與不安。這次任務對他們來說太危險了!如果真的傳染上新型肺炎怎麽辦呢?!但他們也知道,此時此刻拒絕已經毫無意義,在領導權力麵前,個體顯得太渺小。
高澤明看著工人們擔憂的眼神,安慰道:“你們不要害怕,我相信一切都沒有問題的。”
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所有被指定參加模擬演練任務,以及被送進方艙醫院進行隔離觀察的工人們都非常小心謹慎,每一個動作都極其小心翼翼地完成著。他們心中雖然充滿了恐懼,但還是按照要求,默默地配合著。
塵埃落定後,高澤明坐在汽車駕駛位上,回想著剛剛發生的一切,想象著自己剛剛扮演的角色,那種壓抑與惡心的感覺,還殘留在思維當中。在隨後的幾天裏,“感染者”們遵守著各項規章製度,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各種檢查與測試,並按時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和預防。
雖然此時外界已經傳出了許多關於“打假”的謠言與惡評聲音,但實際上“感染者”們,並沒有得到任何額外優待或特權待遇。在飲食起居、身體狀況以及治療效果上,他們跟其他真正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沒有任何區別。
最終,“感染者”們順利地通過了 14 天隔離期,並成功重返家庭和社會環境中。其中一名曾參加過此次行動的工人感慨地說道:“我們從未想過要去欺騙任何人。我們隻是普通勞動力,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或相關知識教育。但由於曆史背景下,國家對於如此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缺失較大,在政策執行層麵上存在著諸多空間和漏洞。尤其是在全球流行性傳染病爆發,如今仍持續蔓延嚴重影響全球民眾健康安全之際,‘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灰色產業鏈’、‘社會責任奉行不力’等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我們希望以後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了。”
這場疫情,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席卷了整個世界,讓人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也讓人們對社會的運作和責任有了更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