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周曆王(一)

字數:5437   加入書籤

A+A-


    在那悠悠流轉、波瀾壯闊的周朝曆史長河之中,姬胡,這位姬姓、名胡的人物,以周夷王姬燮之子的身份,踏上了曆史的舞台,並且留下了難以磨滅、複雜且深刻的印記。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78年),風雲變幻,世事無常,這一年,周夷王被病魔無情地奪走了生命,溘然長逝。隨著他的離去,周朝這一龐大的王朝巨輪,迎來了新的掌舵者——姬胡繼位,自此,曆史的篇章中出現了周厲王這一稱謂。
    周厲王與他的孫子周幽王及夏桀、商紂王在曆史上並稱"桀、紂、幽、曆",足見後世對他的執政行為持何等嘲諷的態度!
    回溯到周孝王七年,那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厲王誕生的那一刻,仿佛天地都為之震動,呈現出一係列奇異而又令人不安的景象。天空中,大如鬥的冰雹鋪天蓋地、呼嘯著從天而降,宛如一場來自上蒼的懲罰。這些冰雹帶著巨大的衝擊力,無情地砸向大地,牛馬等牲畜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被砸死無數,場麵慘不忍睹。而滔滔江水與漢江之水,似乎也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驚擾,波濤洶湧,動蕩不已,水位急劇上漲,渾濁的浪濤相互拍打著,仿佛在預示著日後王室即將陷入的混亂與動蕩。這一係列奇異的天象,宛如命運的預言,籠罩在周朝的上空,讓人隱隱感到不安。
    當周孝王駕崩,厲王順利繼位,然而,王室的命運並未如人們所期望的那般走向興盛與繁榮,反而迅速陷入了大亂之中。各方勢力在這權力更迭的關鍵時期,紛紛蠢蠢欲動,猶如隱藏在黑暗中的猛獸,伺機而動。朝堂之上,大臣們各懷心思,明爭暗鬥;民間百姓,也因局勢的不穩定而人心惶惶。整個國家的局勢,如同一團錯綜複雜的亂麻,千頭萬緒,難以理清。
    周厲王繼位之後,其性格中貪婪的本性便逐漸暴露無遺,且愈發不可收拾。
    他對財利的渴望達到了一種近乎病態的癡迷與執著程度,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著,一心隻想著將天下的財富都納入自己的囊中,據為己有。
    在這種扭曲心態的驅使下,榮夷公這個善於迎合的人,成為了他身邊最受寵信的“紅人”。
    榮夷公有著一張能言善辯的巧嘴,說起話來口若懸河,總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的說成活的;同時,他還有著一套深得厲王心意的辦事手段,無論厲王有什麽想法,他都能心領神會,並且想盡辦法去實現。
    他迎合厲王的貪婪之心,提出了一個極為短視且自私的主張,那就是將山林川澤之利全部收歸王室所有,禁止國人依山澤而生。在他看來,這些山林川澤中的資源,都是上天賜予王室的財富,理應由王室獨自享用,而普通百姓則沒有資格染指。
    這就成了典型的"與民爭利"的表現了!
    大夫芮良夫,這位心懷天下、正直忠誠的臣子,麵對這種危局,心急如焚,仿佛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他深知,榮夷公的這種主張一旦實施,必將給國家帶來滅頂之災。
    於是,他多次進宮,勸諫周厲王。
    那一日,芮良夫來到王宮,見到周厲王之後,撲通一聲跪地,眼中滿是憂慮與懇切,說道:“陛下,王室恐怕將要衰微啊!那榮夷公一心隻想著獨占財利,卻渾然不知大禍即將臨頭。您想想看,財利這東西,是從各種事物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的,它是天地所固有、所賦予的,就像陽光雨露,是普惠於眾,讓芸芸眾生受益的資源。然而現在,榮夷公卻妄圖一人獨占,此等行徑,與強盜何異?必然會招來數不清的禍患啊。
    天地間生成的一切事物,都是公共資源,人人都有權利去分享,怎麽能被一人獨自霸占呢?一旦有人獨占,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巨石,必然會激起千層浪,招致天怒人怨。而您,作為一國之君,卻對此渾然不覺,不采取任何防範大禍患的措施,這實在是讓臣憂心忡忡啊。
    榮夷公用眼前的財利來誘惑您,讓您陷入這無盡的貪婪漩渦之中,如此下去,君王您還怎麽可能長治久安呢?作為君王,本應心懷天下百姓,致力於開發各種財物,並將其公平地分發給上下群臣百姓。這樣才能讓天神欣慰、民眾和睦、萬事萬物各得其所,即使麵對再艱難的局麵,也要每日小心翼翼,時刻警惕可能會引發的怨恨。
    所以,《頌詩》中有言:‘我祖後稷文德蓋世,功高足以與天神相媲美。您教導民眾自立生存,天下無人不以您為尊崇的楷模。’《大雅》上的詩篇亦雲:‘普遍地賜福民眾,方能成就周朝千秋大業。’這都是在強調要廣泛地分配財物,不能獨占,同時還要時刻警惕禍難降臨啊。先王們正是遵循著這樣的理念與準則,才得以開創周朝的基業,並延續至今。
    可如今,君王您卻反其道而行之,學起了獨占財利,這怎麽能行呢?普通百姓如果獨占財利,尚且會被世人斥責為盜賊,而您作為一國之君,若做出這樣的舉動,那麽願意一心一意歸附您的人必然會越來越少啊。倘若榮夷公繼續得到重用,那麽周朝的衰敗也就指日可待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芮良夫言辭懇切,聲淚俱下,每一句話都發自肺腑。然而,周厲王卻被貪婪蒙蔽了雙眼,充耳不聞,對芮良夫的這番懇切勸諫,就像耳邊風一樣,全然不當回事。他依舊我行我素,任用榮夷公為卿士,讓其掌管國事,這一決定,無疑是將國家推向了更深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王室內部的矛盾和紛爭。
    而彼時的周厲王,本就性格暴虐,再加上手握無上權力,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變得越發奢侈專橫。
    他大興土木,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修建了一座又一座豪華的宮殿,這些宮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他還四處搜羅奇珍異寶,生活極度奢靡,全然不顧百姓們的死活。百姓們辛勤勞作,卻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而周厲王卻在宮中花天酒地,肆意揮霍。百姓們對他的種種惡行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不滿情緒如野火般在民間迅速蔓延開來。起初,人們還隻是在私下裏小聲議論,漸漸地,這種議論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公開地表達對周厲王的不滿,訴說他的種種過失。
    召穆公,這位同樣忠誠且睿智的臣子,麵對此情此景,憂心如焚,仿佛心中壓著一塊巨石,喘不過氣來。他深知,百姓的不滿情緒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必將引發一場巨大的災難。於是,他再次進宮向周厲王進諫。
    在那威嚴而又冰冷的宮殿中,召穆公見到周厲王後,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百姓已經無法忍受這如洪水般暴虐的政令了啊!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日為了溫飽而奔波,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您卻隻知滿足自己的私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長此以往,國家必將麵臨覆滅的危機啊!”
    周厲王聞聽此言,頓時勃然大怒,他覺得召穆公是在故意危言聳聽,是在挑戰他的權威。他的臉漲得通紅,眼睛裏閃爍著憤怒的光芒,大聲吼道:“住口!你這是在指責朕嗎?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百姓們怎麽可能不理解朕的苦心?”
    然而,周厲王卻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反省之意,他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下定決心要讓那些膽敢對他評頭論足的人徹底閉上嘴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竟然聽信了奸臣的讒言,做出了一個極其荒唐的決定——派遣一個來自衛國的巫師,讓他像幽靈一樣暗中監視那些對時政稍有不滿、在民間私下議論他的人。
    這個衛國巫師,就像一隻潛伏在黑暗中的惡狼,時刻瞪大著眼睛,豎起耳朵,不放過任何一點風吹草動。他四處遊走,像幽靈一樣出沒於大街小巷,窺探著百姓們的一言一行。隻要有一點點關於國君的負麵言論被他聽到,他就會像餓狼撲食一樣,迫不及待地去向周厲王告密。
    而周厲王呢?他對這個衛國巫師的匯報深信不疑,隻要有人被指控私下議論他的不是,他就會毫不猶豫地立刻下令,將那個人處以極刑,絕不留情。一時間,整個國家都被籠罩在一片恐怖的陰影之下,百姓們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他們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說錯了話,或者被人誤解,就會成為下一個慘遭毒手的可憐人。
    如此嚴苛冷酷的手段,的確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人們開始因為害怕招來殺身之禍,都緊閉嘴巴,不敢再在公共場合隨意談論國君的事了。街頭巷尾議論的聲音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壓抑的死寂。曾經熱鬧繁華的集市,如今變得冷冷清清,人們匆匆而過,不敢停留,不敢交談。整個國家,仿佛被一層無形的恐懼籠罩著,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盡管人們對厲王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下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周朝與各諸侯國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相反,這種表麵上的平靜反而掩蓋了更深層次的緊張局勢。
    那些曾經與周王朝保持著良好關係的諸侯們,目睹厲王如此殘暴無道的行徑後,心中對周王朝的未來充滿了疑慮和擔憂。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與周王朝的關係,不再像過去那樣盲目地對周王朝言聽計從。
    隨著時間的推移,前往鎬京朝拜厲王的諸侯數量越來越少。這不僅顯示出諸侯們對厲王統治的不滿,更意味著周王朝的權威正在逐漸喪失。
    與此同時,周王朝內部的百姓也對厲王的統治怨聲載道。他們生活在厲王的暴政之下,承受著沉重的賦稅和勞役,生活苦不堪言。而外部的諸侯們則因為厲王的失道寡助而逐漸離心離德,對周王朝的忠誠度大幅下降。
    周厲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5年),整個國家都被一層壓抑的氛圍所籠罩,仿佛一片黑暗的烏雲壓在人們心頭。在這個黑暗的歲月裏,厲王的權力欲望已經膨脹到了極點,他的統治手段變得愈發嚴厲和殘酷,就像一把高懸在百姓頭頂的利刃,讓人時刻感到膽戰心驚。
    在厲王的高壓統治下,整個國家的氛圍都變得異常死寂。人們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生怕觸怒厲王而遭受嚴厲的懲罰。社會的活力被嚴重壓抑,國家的發展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曾經熱鬧的市井之間,往日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交談聲、歡笑聲都已消失殆盡。大街小巷中,行人寥寥無幾,即便偶爾有人碰麵,彼此也隻能心有靈犀地互遞一個眼色,那眼神中滿是謹慎、恐懼與無奈。因為稍有不慎,說出幾句心裏話,就可能招來滅頂之災。
    周厲王對此卻渾然不覺,反而沾沾自喜。他覺得自己的統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穩固,百姓已被他的鐵腕手段牢牢壓製,再也掀不起任何波瀾。
    有一天,周厲王滿心得意地召見了召穆公。在那寬敞卻透著一股森嚴氣息的宮殿之中,周厲王斜倚在高位之上,臉上洋溢著一種自鳴得意的神情。他看著召穆公,輕描淡寫地說道:“如今這天下,真是太平得很呐!你能看到嗎,百姓們一個個噤若寒蟬,再沒有誰敢開口說話了,路上彼此相見,也隻是偷偷地互遞眼色示意而已。朕這是成功地消除了百姓對我的議論,讓他們再不敢有絲毫怨言啊!”
    召穆公看著眼前這位被權力衝昏頭腦的君主,心中滿是憂慮與無奈。他深知,這種虛假的平靜不過是一時的假象,百姓心中的不滿正如同地下奔湧的岩漿,一旦爆發,必將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他張了張嘴,想要再次勸諫,卻又深知周厲王此時根本聽不進去任何意見,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將話咽回了肚子裏 。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