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捉放晉惠公
字數:5146 加入書籤
就在秦穆公陷入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奇跡仿佛從天而降。曾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良馬的三百多個人,他們本是普通的百姓,卻因秦穆公當年的寬容與仁義而銘記於心。當年,他們偷吃了秦穆公的馬匹,本以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但秦穆公不僅沒有責怪他們,反而以德報怨,賜給他們食物,讓他們得以生存。這份“食馬之德”,如同一顆種子,深深埋在了他們的心中。
此刻,當他們得知秦穆公身陷險境,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報恩之情。他們迅速集結起來,如同神兵天降一般,驅馬衝入了晉軍陣營。這三百多人雖然身份平凡,但他們的勇氣和決心卻如同烈火,瞬間點燃了戰場。他們的出現,如同一陣狂風,打亂了晉軍原本嚴密的陣腳。晉軍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原本整齊的隊列瞬間陷入混亂,不得不撤掉對秦穆公的包圍。
秦穆公趁機脫險,他策馬衝出重圍,心中充滿了對這三百多位百姓的感激。他深知,正是這份仁義之舉,換來了他們的回報。而晉惠公卻在慌亂中未能察覺秦軍的變化,他依然沉浸在對財物的追逐和對秦軍的仇恨中,完全沒有意識到局勢已經悄然逆轉。就在他毫無防備之際,秦軍的士兵們如猛虎般撲來,將他生擒活捉。晉惠公從一位意氣風發的國君,瞬間淪為秦穆公的階下囚。
這場“韓原之戰”最終以晉惠公的戰敗和被擒而告終。晉軍的陣腳大亂,士兵們四散奔逃,原本的鬥誌瞬間瓦解。而秦軍則士氣大振,他們高呼著勝利的口號,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晉惠公的失敗,不僅是他個人的失敗,更是晉國在秦穆公麵前的一次重大挫折。
秦晉兩國之間的曆史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兩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更讓諸侯們看到了秦國的強大與秦穆公的仁義。秦穆公以寬容之心對待百姓,最終贏得了百姓的回報;而晉惠公的貪婪與短視,卻讓他失去了江山。這場戰爭成為了秦國崛起的重要契機,也為後來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於是,秦穆公滿心得意地俘虜了晉惠公,帶著勝利的榮耀緩緩而歸。他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仿佛秦國的威嚴與強大已經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秦穆公深知這是彰顯秦國威風的重大時刻,便在全國傳下命令:“大家都齋戒獨宿,整肅身心,我將要用晉惠公祭祀上帝。”此令一出,整個秦國沉浸在一種肅穆且神秘的氛圍之中,百姓們紛紛依照命令開始齋戒,準備以最虔誠的姿態來迎接這場祭祀儀式。他們相信,這場儀式不僅是對秦國勝利的慶祝,更是對秦國未來的祈福。
秦國的大動靜,很快便如風一般傳到了周王朝。周襄王聽聞此事後,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晉惠公是我的同姓啊!”在周襄王心中,同姓諸侯之間理應有同宗同源的情誼,秦穆公這一舉動實在是有違禮法。他心懷仁義與宗法觀念,親自站出來替晉惠公向秦穆公說情。周襄王派遣使者前往秦國,希望秦穆公能夠念及同宗之誼,放過晉惠公。
這邊秦穆公還未有所反應,那邊晉惠公的姐姐,秦穆公的夫人聽聞晉惠公被帶回秦國,心急如焚,如坐針氈。她深知秦穆公怒火正盛,晉惠公的下落未可知,為了拯救弟弟的性命,她毅然決定以死相逼。夫人領著年幼卻已經懂事的太子罃、賢淑可人的公子弘和乖巧伶俐的女兒簡璧,一步一步緩緩登上高台。高台之上,寒風凜冽,她與孩子們神色決然地站在柴草之上,準備自焚而亡。與此同時,讓人身著象征悲傷的喪服去迎接秦穆公,並且聲淚俱下地說道:“上天降下災禍,致使兩國不是以贈送玉帛這種正常的禮節相見,而是以兵戎相見。這已是天大的不幸,若秦君您執意一意孤行,讓我弟弟血濺當場。如果您讓晉惠公早上進入國都,我晚上就帶著孩子們自焚;晚上進入,我早上就投身熊熊烈火之中。請國君務必三思啊!”
秦穆公站在台下,望著台上聲聲泣血的夫人,心中一陣酸澀,又看著周圍準備好的柴薪,仿佛看到了一旦自己不依從所可能引發的一連串後果。
秦穆公深知,自己好不容易擒獲晉惠公,本以為成就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可沒想到如今卻陷入了如此棘手的局麵。
天子周襄王也親自來對他向晉侯求情,而夫人又因晉惠公之事愁眉不展,竟以死相逼。秦穆公陷入了沉思與掙紮之中,他明白若真讓夫人自焚而死,那這場勝利也會因此蒙上一層難以揭去的陰影,對秦國的聲望並無益處,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災禍。
如果因為夫人的逝世,導致與晉國的關係更加惡化,那麽他秦穆公辛苦經營的局麵恐怕要前功盡棄,於國於私都沒有半分好處。而且秦晉兩國之間的和平友好,是他秦國日後發展的基礎,若是因此而開罪於晉國,恐怕也會讓其他諸侯國對他秦國心生警惕與不滿,從而影響他稱霸諸侯的宏圖偉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穆公無奈歎了口氣,權衡再三,最終還是決定網開一麵,安排專人將晉惠公妥善安置在靈台。
秦國大夫們聽聞這個決定,紛紛求見秦穆公,竭力請求將晉惠公帶回國都,以便處置。
秦穆公卻緩緩說道:“我俘獲了晉惠公,本以為是成就了一件足以名垂青史的大事,想著可以借此向全天下展示秦國不可小覷的實力,可如今天子為他求情,夫人也為此事食不知味、憂愁不堪。若因我一意孤行,致使夫人自殺,那我即便得到晉惠公,又有何用呢?這對你們這些忠心耿耿想要興邦立業的大夫們,又有什麽益處呢?秦國的根基在於諸侯的支持、百姓的擁護,而非是這一次的勝仗,更不是一具晉惠公的屍體。況且晉國人以無比的憂傷來感動我,他們指著天地和神靈與我相約,讓我看到天命所向與道義所在。我若不顧他們的憂傷,一意孤行,那我將會增加他們對我的怨恨,這種怨恨就像一座大山,遲早會壓垮我秦國;我不能履行自己的諾言,背棄道義,這便是背叛了上天與神靈,上天降下的懲罰必然難以承受,背叛天地之舉必然不吉祥。所以我決定放晉惠公回國。”
秦穆公的這番話,如同一陣清風,吹散了秦國大夫們心中的迷霧。他們紛紛點頭,意識到秦穆公的決定是明智的。秦國的未來不僅僅在於一場戰爭的勝利,更在於贏得人心、維護道義。秦穆公的寬容與仁義,不僅保全了夫人的性命,也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而晉惠公的回國,也為秦晉兩國之間的關係留下了轉圜的餘地,為秦國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子縶聽了秦穆公的話後,心中暗自搖頭,他實在無法認同秦穆公的仁慈大度。隻見他麵色凝重,腳步匆匆地走到秦穆公麵前,拱手施禮後,便慷慨激昂地說道:“主公,我認為萬萬不可放晉惠公回國啊!”
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眾人皆被他的氣勢所震撼。公子縶接著說道:“晉惠公這些年來,可謂是昏庸無道至極!他聽信讒言,殘害忠良,致使晉國朝堂烏煙瘴氣,百姓們苦不堪言。這樣的人,早已失盡民心,根本不配再當晉國的國君!”
說到此處,公子縶情緒愈發激動,他的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他不僅不仁不義,更是多次做出傷天害理之事!如今我們好不容易將他拿下,這可是天賜良機啊!若此時放他回去,他必定會對秦國懷恨在心,日後定會伺機報複。他會繼續為非作歹,陷秦國於戰火與紛爭之中,到那時,我們恐怕就悔之晚矣!”
最後,公子縶目光如炬,直視著秦穆公,言辭懇切地說道:“主公,此等禍害,絕不可留!還望主公三思啊!”
公孫支聽了秦穆公的決定後,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說道:“公子縶將軍之擔憂不無道理,但此時殺晉惠公並不是明智之舉。”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在闡述一個不可動搖的事實。公孫支繼續說道:“若殺掉他,必然會引起晉國的群情激憤,他們必然會傾盡舉國之力,與我們拚個魚死網破。晉國雖然在此次戰爭中敗北,但它的根基仍在。若我們此時逼迫過甚,反而會使我們陷入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之中。戰爭的代價是慘重的,不僅會耗費大量的資源,還會讓秦國的百姓陷入苦難之中。”
公孫支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繼續說道:“讓晉惠公回國,把他的太子作為人質,對他進行一定的牽製,必定對我們大大有利。這樣既能展示秦國的寬容與大度,又能確保晉國不敢輕舉妄動。如今我們還不能將晉國一舉覆滅,因為晉國土地廣袤,物產豐饒,又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若殺掉它的國君,他的兒子定會為了報仇雪恨而發憤圖強,反而會讓我們麵對更加強大、更加團結的晉國,隻會導致更壞的惡果。”
公孫支的聲音中透出一絲憂慮,他深知戰爭的殘酷與複雜,更明白秦國此時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長遠的和平與穩定。他接著說道:“而且史佚曾說過:‘不要首先發動禍難,不要依靠動亂獲利,不要增加相互間的怨怒。’增加怨怒會使我們難以承受,就如那洶湧澎湃的洪水隨時可能將我們淹沒;欺侮別人則不吉祥,如同逆天而行,必然會遭到上天的懲罰。我們還是同意和晉國講和吧!”
公孫支的話如同一陣清風,吹散了在場眾人內心的迷霧。他們紛紛點頭,意識到公孫支的建議才是真正的高瞻遠矚。秦穆公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公孫支的話句句在理。秦國雖然在此次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若因此引發更大的仇恨與戰爭,最終受損的還是秦國自己。
最終,秦穆公接受了公孫支與公子縶的建言,決定與晉國講和。他深知,秦國的崛起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需要智慧與遠見。和平才是秦國發展的基石,而與晉國講和,不僅能避免更大的戰爭,還能為秦國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晉惠公在得知秦國的決定後,如釋重負,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深知此時此刻,與秦國講和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派遣郤乞火速回國,傳達他的旨意給呂甥,命令呂甥即刻動身前來秦國,與秦人共同商討和談的具體事宜。
晉惠公心裏非常清楚,秦國之所以會如此寬容大度,放過晉國,不僅僅是因為秦國的仁慈,更重要的是這是對晉國的一種嚴厲警告。他明白,隻有通過和談,才有可能重新修複兩國之間的關係,為晉國的未來開辟出一線生機。
郤乞接到晉惠公的命令後,不敢有片刻的延誤,立刻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回國的征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心中既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又夾雜著些許的擔憂。他深知這次和談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乎晉國的生死存亡,更關係到整個中原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而呂甥在接到郤乞的通知後,同樣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他立刻收拾行囊,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秦國的道路。他深知此行責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給晉國帶來滅頂之災。因此,他必須全力以赴,不遺餘力地為晉國爭取到最為有利的和談條件。
隨著秦晉兩國的和談逐漸展開,戰爭的陰霾開始慢慢散去,和平的曙光似乎已經初現。而秦穆公的智慧與遠見,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