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崤之戰
字數:5430 加入書籤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的冬季,凜冽的寒風呼嘯著吹過晉國與鄭國的山川大河,仿佛在訴說著這個時代的滄桑與變幻。就在這個蕭瑟的季節裏,晉國的大國君主晉文公和鄭國的賢君鄭文公相繼駕鶴西去。他們的離去,如同兩顆璀璨星辰的隕落,讓各自國家的命運籠罩在一片迷茫的陰雲之下。
此時的秦國,也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蠢蠢欲動。秦穆公站在宮殿的高處,望著遠方,心中謀劃著秦國更進一步的宏偉藍圖。
這時,杞子從鄭國派人快馬加鞭地給秦國送來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消息。這個密探在鄭國經營多年,早已在鄭國的內線中建立了深厚的情報網絡。他聲稱,如今鄭國國內因文公新喪,舉國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朝堂之上群龍無首,正是混亂無序之時。他們秘密得知,若此時秦國果斷出兵,避開鄭國都城的重兵防守,選派一支精銳部隊秘密潛行,定可趁虛而入,順利占領鄭國的國都,成就一番驚天偉業。消息中還提到,鄭國的守軍因國喪而士氣低落,城防鬆懈,正是秦國發動突襲的最佳時機。
秦穆公聽到這個消息後,內心為之鼓舞。他的眼中閃爍著對功業的渴望,仿佛已經看到了秦國的旗幟飄揚在鄭國的城頭。一番思索之後,他決定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舉拿下鄭國,擴大秦國的疆土,提升秦國在諸侯中的地位。
然而,秦穆公這一決策卻遭到了蹇叔和百裏奚的強烈勸阻。蹇叔和百裏奚作為秦國的肱股之臣,多年來為秦國的穩定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深知戰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蹇叔白發蒼蒼,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他跪在秦穆公麵前,苦口婆心地勸說:“大王啊,秦軍長途跋涉,千裏奔襲,士兵疲憊不堪,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而且,師出無名,鄭國必定會有所防備,此行恐怕難以成功啊!”
百裏奚也緊隨其後,他目光堅定,語氣誠懇:“大王,鄭國雖亂,但畢竟是諸侯之一,若秦國無端出兵,必會引起其他諸侯國的警惕。一旦引起諸侯聯盟的幹涉,秦國將陷入四麵楚歌的困境。而且,長途奔襲,糧草補給困難,一旦戰事拖延,後果不堪設想。於秦國未來的發展不利啊。”
兩位老臣的勸說充滿了對秦國的忠誠與對未來的擔憂。他們深知,秦國正處於崛起的關鍵時期,任何一次輕率的軍事行動都可能影響秦國的長遠發展。然而,秦穆公的野心已經被點燃,他似乎已經被勝利的幻想所迷惑,難以聽進兩位老臣的忠告。秦國的命運,似乎就在這一刻,站在了十字路口。
但此時的秦穆公已被利益蒙蔽了雙眼,一心隻想趁著這個機會擴張秦國的領土。他滿心都是對鄭國的覬覦,仿佛已經看到了秦國的版圖在不斷擴張,秦國的威望在諸侯中不斷提升。他不顧兩位老臣的竭力勸阻,執意發兵攻打鄭國。在他眼中,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一次可以奠定秦國霸業的行動。然而,他卻忽略了戰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忽略了兩位老臣的忠告,也忽略了秦國自身可能麵臨的巨大風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秦穆公一麵積極籌備出征的各項事宜,一麵召見百裏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及白乙丙三人。這三位將領都是秦國的後起之秀,年輕有為,勇猛善戰。秦穆公站在三人身前,目光堅定而又充滿期許。他莊重地說道:“此次攻打鄭國,事關秦國的未來,你們三人皆是秦國不可多得的將才,現命你們率領秦軍,從東門外出發,一路東進,務必完成這一艱巨而又光榮的使命!”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也充滿了對三位將領的信任與期望。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的結局可能並不如他所願。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的春季,萬物複蘇的季節裏,秦軍卻踏上了充滿未知與危險的征程。他們浩浩蕩蕩地東進,一路越過晉國的廣袤土地。晉國的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然而秦軍的行軍卻如同一片烏雲,籠罩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穿過晉國的山川、河流,穿過晉國的城鎮、村莊,一路向東,目標直指鄭國。
當秦軍途經成周的北門時,發生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卻意味深長的事情。隻見戰車上的車左和車右都神情輕鬆,他們依次摘下頭盔,邁著悠閑的步伐下車步行。他們的臉上帶著輕鬆的笑容,仿佛此行隻是一場簡單的旅行,而非一場充滿危險的軍事行動。可就在剛一接觸到這片土地的瞬間,又仿佛想起了什麽似的,紛紛跳上車去,繼續行軍。他們的舉動顯得如此輕佻,如此漫不經心,仿佛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毫無敬畏之心。
秦軍的這番舉動,被一路路過的王孫滿看在眼裏。此時的王孫滿年歲尚小,但他自幼聰慧過人,對天下局勢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望著這支看似漫不經心的秦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憂慮之情。他深知,一支軍隊的成敗,不僅取決於將領的謀略和士兵的勇猛,還取決於軍隊的紀律和對戰爭的敬畏之心。他隨即對周天子說道:“大王啊,您看這支秦軍,如此輕佻無禮。輕佻之人,必然缺少謀略;無禮之輩,必定粗心大意。如今他們即將進入險要之地,卻還這般漫不經心,又毫無謀略可言,這樣的軍隊,怎能不走向失敗呢?”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對秦軍的擔憂,也充滿了對戰爭的深刻理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孫滿的話語如同一記警鍾,敲響在秦國的上空。然而,秦穆公卻早已被勝利的幻想所迷惑,他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的結局早已在秦軍的輕佻與漫不經心中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秦軍繼續前行,不久便進入了晉國的邊境城邑滑邑今河南偃師南)。此時的滑邑城內,一片寧靜祥和,百姓們依舊過著平凡的生活,渾然不知一場危機正悄然逼近。城中的街道上,商販們叫賣著各種貨物,孩童們在巷子裏嬉戲打鬧,一切都顯得那麽平靜而美好。
而鄭國的商人弦高,正肩負著家族的期望,準備前往成周去做生財買賣。他帶著貨物,沿著熟悉的道路前行,心中滿是對這次生意成功的期待。當他途經滑邑時,意外地與秦軍迎麵相遇。秦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士兵們整齊列隊,殺氣騰騰,顯然是一支遠道而來的軍隊。
弦高敏銳地察覺到了秦軍的意圖。他的心中猛地一沉,意識到這支軍隊的目標絕不是滑邑,而是他的祖國鄭國。他深知滑邑一旦落入秦軍之手,鄭國必將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弦高迅速做出反應。他表麵上保持著鎮定,心中卻飛速地盤算著對策。
他先是不動聲色地給秦軍送了四張珍貴的熟牛皮,又送去十二頭膘肥體壯的牛,以犒勞秦軍。他恭敬地對秦軍將領說道:“我國國君久聞貴國威名,聽說貴軍長途跋涉,將要到我鄭國,特派我前來慰勞貴軍將士。我國雖不富裕,但願意為貴國長期服務,如果貴軍要在我鄭國居留,我們鄭國定會保證每天為貴軍將士提供生活必需品;即使貴軍要離開,我們也要為你們守衛到最後一夜。”他的言辭懇切,語氣恭敬,仿佛真的在表達鄭國對秦軍的友好接待。
與此同時,弦高悄悄地派人馬不停蹄地向鄭穆公報信,希望鄭穆公能夠有所準備,抵禦秦軍的侵襲。他的使者帶著弦高的密信,一路疾馳,不敢有絲毫耽擱。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接到弦高的“問候”後,互相對望一眼,心中暗自思量道:“我們將要襲擊鄭國,鄭國已然發覺了,再前往已經來不及了。”他們意識到,鄭國的準備必然已經展開,再想偷襲鄭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決定改變計劃,先攻破眼前的滑邑,搶奪一番物資,再回秦國複命。
於是,在一陣激烈的廝殺後,秦軍成功攻破滑邑。滑邑的百姓們驚慌失措,四處逃散,但秦軍並未停留太久。他們掠奪了滑邑的物資後,便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撤軍的歸途。秦軍的將領們心中充滿了無奈,他們原本滿懷希望地前來,卻因為弦高的機智應對而不得不改變計劃,最終隻能帶著些許戰利品返回。
此時,鄭國這邊,鄭穆公接到弦高的消息後,立刻加強了城防,整軍備戰。他深知秦軍的威脅,不敢有絲毫懈怠。鄭國的士兵們迅速集結,城牆上的守衛增加了數倍,城門也被緊緊關閉。鄭穆公親自巡視城防,鼓舞士氣,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秦軍。弦高的機智與果斷,為鄭國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讓鄭國在這場危機中化險為夷。
而晉國這邊,晉文公尚未安葬,整個晉國都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太子晉襄公得知滑邑被滅的消息後,憤怒之情難以抑製。他的眼中閃爍著怒火,悲憤地發憤說:“秦國欺辱我喪父,竟趁喪事期間攻破我們的滑邑,此等行徑,實在令人難以容忍!”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充滿了對秦國的憤恨和對正義的維護。
於是,晉襄公迅速行動起來。他登上朝堂,鄭重地發布命令,動員全國的軍隊,並且緊急召集薑戎的軍隊前來參戰。為了以示決然,晉襄公將自己的喪服染黑,象征著為滑邑的百姓和晉國的尊嚴而戰。他讓梁弘為他駕車,讓萊駒為牟右,準備在秦軍歸途中設下重重埋伏,給秦軍一個措手不及的沉重打擊。
夏季四月十三日辛巳,驕陽似火,卻無法掩蓋戰爭的緊迫氣氛。晉軍如同一股黑色的風暴,在崤山今河南澠池西)嚴陣以待。崤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是秦軍歸途中必經之地。晉襄公選擇在此設伏,可謂用心良苦。
秦軍一路行軍,疲憊不堪,完全沒有料到晉軍會在崤山設伏。他們原本以為此次任務已經完成,歸途應當順利,卻不知一場災難正悄然降臨。當秦軍毫無防備地進入崤山時,晉軍如猛虎下山,瞬間將秦軍包圍。秦軍奮起反抗,但在晉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他們漸漸陷入了絕境。最終,秦軍全軍覆沒,沒有一人逃脫。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不幸被俘,隨著晉軍的凱旋之師,被押解回晉國都。
在晉國都的宮殿之中,秦文公的夫人憂心如焚。她深知秦穆公對這三位將軍的重視,也深知他們的命運將直接影響到秦國的未來。於是,她親自為被俘的三位將軍向晉襄公求情。她言辭懇切地說道:“大王啊,秦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如今他們淪為階下囚,想必秦穆公定是怒火中燒。希望大王看在秦國與晉國的多年情誼上,讓這三個人回去,使得我國國君能親自快意地煮死他們。”她的言辭中既包含了對三位將軍的同情,也巧妙地利用了秦穆公的憤怒,試圖打動晉襄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襄公看著眼前這位美麗而又聰慧的女子,心中不禁有所動搖。他深知秦國的實力不容小覷,也深知秦國與晉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微妙。最終,他答應了她的請求,放三人回秦國。這一決定,不僅體現了晉襄公的寬宏大量,也為晉國與秦國之間的關係留下了轉圜的餘地。
三人回到秦國後,秦穆公得知消息,心中既為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的歸來而感到欣喜,又為自己的決策失誤而感到自責。他身穿白衣,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們,遠遠望去,秦穆公的身影顯得格外憔悴。他的臉上寫滿了愧疚與自責,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秦穆公見到三位將軍後,泣不成聲,他哽咽著說道:“我不聽百裏奚、蹇叔的話,使你們三人受到屈辱,你們又有什麽罪呢?此乃我之過也!你們要發奮雪恥,不要懈怠,秦國的未來,就靠你們了。”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自責與期望,讓三位將軍深受感動。
隨後,秦穆公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恢複了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的官職,並且對他們更加器重,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他深知,這三位將軍是秦國的棟梁之材,他們的能力和勇氣是秦國崛起的重要保障。秦穆公還將此次失敗的教訓銘記於心,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加強秦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建設,為秦國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決心以此次失敗為起點,勵精圖治,讓秦國在諸侯中崛起,成就一番霸業。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