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欲使國強,必有戟傷,欲震國威,必有劍鳴!

字數:4448   加入書籤

A+A-


    “陛下,臣有問。”
    在群臣沉默時,蔣德璟再次邁步出列。
    “蔣愛卿有何疑問?”
    “陛下,您說的第六點吏考法,全國所有的胥吏官員都要進行二次考試,此舉會不會和科舉產生衝突?”
    朱由檢沉吟道:“朕所言吏考法與科舉無關聯,科舉製度是學子考取功名的途徑,是為國家選才;
    吏考法則是針對官職崗位進行二次考試,主要是看某一位官員是否能夠勝任職務。
    拿我朝地方縣衙舉例,按照等級縣衙中由官,吏,役三大類組成,朝廷現在對地方最大的影響基本止步於知縣,縣丞,主簿等主要官員,像胥吏,差役,兩個群體,朝廷往往極少幹預;
    但在日常公務處理中,和百姓接觸最多的便是胥吏和差役,諸位愛卿,你們可知道在百姓眼中,胥吏和差役代表什麽嗎?
    朕可以告訴你們,百姓眼中這兩個群體就代表了朝廷!
    在我朝的中等縣衙中,胥吏群體和差役群體加起來人數一般在兩三百人左右,這個群體在地方,從吏,戶,禮,兵,邢,工六房全麵包含了一縣之地的政務,若是這些人能力尚可品行良好,當地百姓的日子會好過些,若是這兩個群體能力差,心眼壞,借用自己的職務便利欺壓百姓,你我君臣在這朝堂上如何能看得見?
    別給朕說什麽百姓可持大誥來京告狀的理由,大明朝承襲兩百多年,來京告狀的百姓案件攏共有幾件?”
    “陛下,若是從全國鋪開吏考法,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單靠吏部根本無法完成。”蔣德璟聽完皇帝的話後,忍不住出言解釋。
    “這個問題倒也簡單,吏考法鋪開後,每三年以各省承宣布政使司牽頭組織,由省級提學官和巡按禦史為主官,對治下的各縣胥吏,差役進行崗位考試,考試通過者直接上報吏部進行備案,之後可由吏科,督察院,大理寺等衙門組成巡視組前往各省巡視抽查。”
    “陛下,若是如此,我朝的裏甲製度是否也需要變動?”
    朱由檢被蔣德璟這個一提醒,頓時想到一個問題。
    大明朝從立國至今雖然依靠甲裏製實現了對基層百姓的統治,但是承襲這麽多年,甲裏製完全成為基層富戶地主壟斷基層權力的方式。
    “嗯,這樣吧,吏考法在全國鋪開後,設為兩個等級,國家級吏考法由吏部牽頭,主要對全國縣州府省以上的衙門官吏進行考試審查;
    另設省級吏考法,由朝廷各衙門組成巡視組到各省監督,各省布政司組織,提學官和巡查禦史為主考,針對一省的胥吏和差役進行考試審查;
    同時改革裏甲製度,裏長和甲首在地方百姓推舉產生後,也需要通過省級吏考,同時把裏甲製度在役十年,改為在役五年,每五年就需要重新推舉,即便老甲裏需要繼續在役,也需再次參考。”
    皇帝的話落下後,下麵的眾臣紛紛小聲議論起來。
    特別是內閣的四個老臣,由於涉及內政,黃立極和李國普拉著袁可立,孫承宗細細的商討皇帝改製的可行性。
    足足一刻鍾的時間過去,眾臣的議論聲緩緩安靜下來。
    李國普出列開口道:“陛下,內閣對此無異議,朝廷對地方加強管控是好事,但此舉定會觸及全國地方的豪強士紳的利益,臣請陛下再次擴充軍隊數量,以備不時之需。”
    “李愛卿,朕以為沒有擴軍的必要,京中大軍除第一,第二軍團外,其餘各部以參將為主,化整為零散入全國,按照各部戰力來說,足夠應對可能存在的民間變亂,更何況在京中還有宗室護國軍的五萬人作為預備隊,江南地區有振武軍周遇吉部的三萬人坐鎮,西南軍鎮則有馬祥麟新練的七萬新軍;
    外加派駐各省的二線守兵和兵備衙門募集的民兵,警察部隊,有如此多的力量護衛國體,朕以為足夠了!”
    朱由檢緩緩說著,在場的眾臣聽得一陣心慌。
    曆朝曆代都出現過皇帝牽頭從國家層麵進行改革,但像當今聖上這般,拉起數支龐大的軍事組織散入全國進行改革的,還是第一人!
    “陛下,如此改革會不會有些過激了?軍隊化整為零散入民間,若是地方豪強不滿朝廷政策,難免會引發流血衝突事件。”
    右副都禦史魏大中出列回話,他聽完皇帝的話後,頓感心驚肉跳。
    “陛下,臣也覺得如此改革有些過於激進,軍隊乃國家暴力手段,若是在民間出現過激行為,難免激起眾怒,此則極易引發民變。”
    顧大章也出列勸諫。
    “袁閣老,孫閣老,您二位乃國之柱石,在此關鍵之時為何不勸勸陛下?”站在四位閣臣後麵的楊漣忍不住小聲出言。
    袁可立和孫承宗二人聞言後,對視一眼,滿是苦笑。
    不是他倆不勸諫,而是皇帝早就提前和他倆通過氣了。
    朱由檢聽著幾人的勸諫,轉身抓起天子劍緩緩抽出。
    隨後一甩手,淩空拋出,天子劍在空中旋轉幾圈後穩穩的刺在地麵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劍身顫動著,發出嗡嗡之音。
    “諸位愛卿,大明承襲國祚至今兩百六十二年,細數曆朝國祚至此,已是王朝末期,幾乎沒有哪朝能擺脫三百年國祚的定律,朕想問問你們,是忍受改革帶來的陣痛從上至下進行剔骨剮肉的痛苦,還是坐等大明朝覆滅,讓我漢家江山淪陷至異族之手?
    諸位都是熟讀史書之人,宋史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不進行徹底的改革,就要承受亡國滅族的危機,蒙元得國後,視我漢人百姓如豬狗牛羊般隨意踐踏打殺,此種駭人聽聞之事難道還要再華夏之地上再次重複嗎?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改革是要用鐵和血告訴天下人,欲使國強,必有戟傷,欲震國威,必有劍鳴!”
    朱由檢話音落下後,整個乾清宮陷入落針可聞的寂靜之中。
    所有人都被皇帝的話給震住了。
    大明朝發現至今,也出現過皇帝為主導的改革,例如孝宗朱佑樘 “弘治中興” 改革,神宗朱翊鈞時期張居正改革。
    都是由皇帝為主導進行的從上至下的革新,但是這些都是以穩定國體,改革吏治或局部製度的革新,本質上對國家的影響不大。
    “諸位同僚!國朝至今已到了深淵邊緣,陛下既然下定決心要改革,我等身為人臣,理當要支持,老夫代表內閣全力支持陛下革新國朝!”
    沉默許久的朝堂,最終是袁可立邁步出現在百官前麵,高聲呼喊著。
    “沒錯!我等輔臣既然麵對此等亂世,當助陛下成就強國大願,否則豈不是虛耗一生,荒度官位?”
    孫承宗也邁步高呼著,下方的群臣看看二人,在看看皇帝。
    “臣等遵吾皇令,願為吾皇赴湯蹈火。”
    朱由檢看向跪下行禮的群臣,看向袁可立孫承宗的目光帶著喜色。
    心中忍不住道,還好自己提前給他倆開過小會。
    在君臣三人的商議中,自己唱紅臉,兩位閣臣唱白臉,現在看來,效果極好!
    其實這也是他的無奈之舉。
    自己雖為皇帝,但是也需要朝堂大臣的支持,畢竟國家大事的執行都需要這些人去完成。
    而且在這個時代,朝堂上的這些官員,就是官僚地主的代表群體。
    自己的一係列改革舉措,名義上是為重振國家,但實際上是動的以官僚士紳為代表的大地主集團的利益。
    若是不搞定朝堂上這些人,不管不顧的強行推廣,到最後要麽鬧成萬曆朝時那種君臣離心的狀態,要麽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陽奉陰違。
    喜歡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請大家收藏:()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