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種師道論改軍製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趙桓聽到周瑾的話,頓時眉頭皺起。
大朝會結束,趙桓就安排人把種師道送回去,讓種師道好好調養身體,不必急著處理朝廷政務。
沒想到種師道這麽不顧惜身體,竟然又來了。
趙桓吩咐道:“傳!”
周瑾安排了下去,不一會兒,種師道緩步走進來,躬身道:“臣種師道,拜見陛下。”
趙桓吩咐人賜座。
旋即,他也起身走到種師道的麵前坐下,說道:“朕聽皇後說,種公大病了一場。既然身體不好,就好好養一養,不用親力親為。”
種師道又想起身謝恩,卻被趙桓摁下,說道:“種公不必多禮。”
種師道重新坐下,繼續道:“陛下,老臣必須親自來。因為,老臣是來辭官的。”
趙桓皺眉道:“種公身體還行,辭官做什麽?”
種師道搖了搖頭,回答道:“老臣之前就提過年紀太大,精力不濟,無法勝任樞密使。”
“當時,陛下未曾收回燕雲十六州,還沒有足夠大的功業,老臣也就繼續留下,為陛下執掌樞密院。”
“現如今,陛下奪回燕雲十六州,迫使金國皇帝自稱兒皇帝,更讓西夏稱臣。”
“功業建立,威望更是無雙。”
“縱觀本朝的曆代皇帝,陛下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縱然和太祖皇帝相比,也是絲毫不弱,畢竟您建立了太祖不曾建立的功勞。”
“陛下的威望如日中天,萬事能一言而定,沒有人能抗衡陛下。”
種師道開口道:“尤其是老臣年邁,更應該提拔年輕人,讓更多的年輕武將得到磨礪,大宋才能代代興盛。老臣繼續屍位素餐,那是對軍中武將的不公。”
趙桓一副動容模樣,說道:“種公,朝廷離不開你啊。”
種師道坐著時的背脊都有些佝僂,一番長篇大論後呼吸有些急促。
緩了一會兒,種師道才繼續道:“朝廷中的文官武將,離開任何人都能運轉,因為天下人才如過江之鯽,都能為陛下所用。”
“軍隊中,湧現出嶽飛、韓世忠和李孝忠等人,還有楊再興、牛皋等人。”
“諸多武將如雨後春筍出現,是大宋之幸。”
種師道鄭重道:“老臣今年七十八歲,快八十歲了。這個年紀還在樞密使任上,豈不是讓人嘲笑大宋無人嗎?”
一番話說完,種師道再次起身道:“請陛下,準許老臣辭官。”
趙桓看著神色決然,一心一意要辭官的種師道,歎息道:“罷了,罷了……種公要辭官,朕準了。”
“謝陛下!”
種師道終於鬆了口氣。
權勢,誰都喜歡。
可是作為大儒張載的弟子,他始終記著恩師的教誨,始終沒有僭越。作為一個是武將的讀書人,種師道深知物極必反,更不願意老死在樞密使上。
急流勇退,退位讓賢,才是他應該做的。
權勢是好,可是名節更大。
種師道重新坐下,神情舒展了許多,心中的壓力徹底放下。
趙桓繼續道:“種公卸任樞密使,以種公看,現在的樞密院以及朝廷軍製,該有什麽樣的調整呢?”
種師道聽到趙桓的話,神情變得嚴肅了起來。
有些欲言又止。
好半晌後,種師道回答道:“陛下詢問,臣便冒死進言。”
趙桓拉著種師道幹枯瘦削的手,輕笑道:“在朕這裏,沒有死不死的,隨便說。要死,是那些貪官汙吏。要死,是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人。種公不管說什麽,朕受得住。”
大宋的軍隊,存在冗兵問題。
這是從開國時,大宋采取強幹弱枝策略造成的。
全國的主力集合到帝都,一旦地方造反,又不斷招撫造反的士兵送到禁軍,導致禁軍人多,戰鬥力下降。
這些是明眼人知道的。
在宋徽宗時,這些問題沒解決,因為沒有足夠的外力。
趙桓穿越前,靠著金人南下的外力,把很多冗兵的水分擠出去。因為金人來了,很多禁軍直接就逃了。
第一次東京守衛戰發生後,消耗了許多兵馬,所以趙桓穿越後,雖然麵臨孱弱的禁軍,至少沒有那樣多的冗兵。
後續有許多禁軍逃回來,都在選拔精銳,以及安置士兵。
如今,雖然各地還有冗兵的問題,卻不像之前那樣複雜。
種師道眼神深邃睿智,緩緩道:“臣始終認為,開國之初定下強幹弱枝的策略,在當時適合。到如今,已經不合時宜。”
趙桓眼前一亮,說道:“朕,洗耳恭聽。”
種師道說道:“開國初期,將士經曆了五代紛亂的局麵。”
“當時的武人掌握了一切,成了流水的官員鐵打的士兵。太祖建立大宋,必須采取強幹弱枝的策略,把地方軍隊集中在京都。”
“同時,也不得不削弱武人,改掉五代時傳承下來的毛病。”
“這是五代混亂百年的積弊,不改變,就會有武將造反。因為見識過造反的兵,會知道怎麽造反。”
“一代代下來,早就不是昔日的情況。”
“偏偏在武人不斷被壓製的前提下,朝廷的政策始終沒有改變,導致軍隊弱化,對外作戰不利,對內作戰也失敗,沒有充沛的武德。”
“仰賴陛下天縱奇才,雄才大略,才能力挽狂瀾。尤其是陛下重用武人,才有現在的大好局麵。”
種師道說道:“臣認為應該改變強幹弱枝的策略,變成強幹強枝的策略。”
趙桓問道:“具體怎麽改?”
種師道回答道:“臣建議,在全國境內劃分幾個重要區域,安排精銳鎮守,確保地方的安穩,改變時不時就有賊匪造反,而地方無法圍剿的局麵。”
趙桓笑道:“恐怕文官聽到消息,會全力反對。”
種師道回答道:“要改革軍製,那是沒辦法的事情。第一,地方的駐軍武將不允許幹涉政務,這是本朝一直貫徹的。”
“第二,地方軍隊士兵的兵餉也是朝廷供應,不是地方支持,也不是武將自募。”
“第三,武將要定期調整輪換,簡而言之要有升遷的空間。”
“比如地方駐軍的武將,該致仕就致仕,該入朝在樞密院任職,就入朝為官,從樞密副使到樞密使。”
“既確保地方的武將不會專權獨大,又讓他們有升遷的機會。”
種師道做了大概的闡述,說道:“這是臣在樞密院時,想到的許多情況。臣鬥膽妄言,請陛下明鑒。”
趙桓心中快速的思索起來。
這是軍製改革。
如今他奪回燕雲十六州,威望無雙,的確能推動軍隊改革。按照現階段的軍製,遲早會開倒車出現問題,得改變大宋軍隊的根本製度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