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權臣禍國(一)

字數:5811   加入書籤

A+A-


    第315章 權臣禍國一)
    富池口鎮原本是興國州城陽新縣的重要商貿港口,但自崇禎八年陳吉發在大冶港投資以來,這裏的貨運量逐漸下降,如今,僅剩本縣的糧草物資運輸,基本沒有來往客商在此歇腳了。
    不過,大明末年,荒蕪衰敗已經成了絕大多數地方的常態,鎮上的居民隻覺得日子難過了一些,偶爾發發牢騷,抱怨兩句,卻並不能知道真正造成生意不好的罪魁禍首。
    在這個並不重視經濟發展的年代,從官府到民間,對經濟如何運行都是陌生的。
    所有與經濟有關的事務,全部都被“錢”、“糧”二字籠統替代。
    不過,與大部分人的懵懂不同,富池口鎮上的士紳石湧,卻是在這片衰敗之中生意越發興隆了。
    石湧是官宦子弟,他爹叫石炬,是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主管夏鎮閘口。
    萬曆四十四年,吏部尚書鄭繼之南下考察,回京途中經過夏鎮閘,恰逢閉閘時間,於是鄭尚書就想走個後門,讓石炬開閘,石炬嚴詞拒絕,讓鄭大人在水裏待了三天,硬生生等到規定時間才放行。
    這就讓鄭尚書對此人的為官能力有所質疑,次年京察,直接將此人免職。
    石炬回鄉之後,就無心再出仕。
    天啟、崇禎皇帝都曾經想起複他,但石炬認為如今官場黑暗,還不如在家耕讀教子。
    武昌府和興國州許多儒生都是這位石炬老先生的門下,作為石炬的二兒子,石湧自然在兩府都混的很開。
    正因為這層關係,陳吉發在江夏折騰合作社,在大冶折騰鐵礦的事情,石湧早就聽人說起,心癢之下,讓家中投了些銀子進去,如今,也是收獲頗豐。
    有錢之後,石湧將富池口鎮臨近長江的地皮盤下來不少,他謀劃著,等有了足夠多的本錢,就在這裏也弄個像金口鎮那樣的工業園,把蘄州、興國州、池州等地的士紳都拉過來投資。
    石湧正躺在太師椅上暢想美好的未來,門外有小廝來報,說是有客人來訪。
    “哪裏的客人?”
    快過年了,通過他來攀附關係的各路牛鬼蛇神不少,他有點不想見這些人。
    與他兄長醉心官場不同,他和他爹的性格更像一點,剛直自用,專注賺錢,不太喜歡無效社交。
    “來人自稱江夏陳吉發。”
    這名字報出來,石湧“噌”一下從太師椅上跳了起來,將正在給他捏肩的小妾嚇了大跳。
    “在哪?”石湧穿著居家服,光著腳就往外跑。
    “二老爺,您別慌,換身衣服。”
    石湧一看,可不是嗎,邋裏邋遢的。
    “快快!”他招呼小妾,“把那件彩雲錦緞的袍子拿來。你將客人帶到茶室。”
    小妾見老爺這麽重視,也不敢怠慢,馬上服侍他穿衣戴帽,打扮妥當。
    陳吉發隻在茶室等了幾分鍾,就看見急匆匆跑了一位笑意滿滿、憨態可掬的中年男人,
    “哎呀,石某就說今天早上為啥喜鵲總在叫,原來是財神爺到了。”
    “石老爺言重了,陳某不過是聽聞您在富池口做得好些合作社的買賣,快過年了,正好路過,來拜望一二,順道也推銷些新項目。”
    “陳半縣財神童子的名號如今湖廣誰人不知?”石湧笑眯眯道,“不知這次您又準備做些什麽投資?”
    陳吉發沒想到石湧如此熱情,倒讓他之前準備的各種說辭沒有用武之地。
    “實不相瞞,此次來,是為了陽新南部山中的錳礦。”
    “錳礦?未曾聽聞。”
    沒聽過就對了,錳作為獨立金屬被認知,還要到二百年後。
    而國內第一塊錳礦,陽新錳礦,要到十九世紀末才會被開采出來。
    陳吉發現在缺少機床鋼,隻能提前開采特種金屬。
    哪怕隻能以公斤為單位,對工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在鋼鐵精加工方麵。
    “就是一種類似於鋼鐵的材料。”陳吉發言簡意賅解釋道,“若煉鋼時加入一些,能讓鋼材各種性能提升,由普通鋼鐵,變成絕世好料。”
    “精金?隕鐵?”石湧瞪大眼睛。
    “類似這種。”陳吉發無奈應道。
    不能指望明朝的士紳懂元素周期表,但石湧能認識到這一步,也很不容易了。精金、隕鐵本質上也是將稀有元素摻入鋼鐵,隻是古人不懂原理罷了。
    “那可是不得了!”石湧站了起來,握著陳吉發的手道:“在下觀江夏諸產業,無不是驚世之舉。如今您說的這個錳礦,怕是也會顛覆鋼鐵行業。石某鬥膽,懇請公子將這錳礦的開采權授予在下,需要多少銀子,石某去籌集。”
    這老小子,也太熱情了,是陳吉發開始搞合作社模式以來,最主動投資的一個。
    他笑了笑,起身拱手道:“給您授權沒問題,但是這東西是軍國利器,合作社必須占一半的股權。剩下的,您是獨資還是拉人入夥,合作社不管。但是投資可能有些大,需要二十萬兩銀子左右。就算是一半,也要十萬兩以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銀子不是問題。”石湧握著陳吉發的手道:“什麽時候可以開工?”
    陳吉發哭笑不得,但還是給了個準確的信息:
    “馬上過年,要不明年正月初八剪彩?”
    “沒問題,沒問題!”石湧大喜過望,“如此,石某這就去布置。具體在何處,如何做,您請明示!”
    陳吉發這次來,本來是想爭取本地士紳支持,像與袁鬆濤合作那樣,在陽新開采錳礦,但如今石湧如此支持,他也就不再客氣了。
    許文遠已經在陽新考察過一個多月了,因為有資料庫的參考,錳礦並不難找。
    石湧動用關係,將原本的山民遷走,又使足了銀子辦好過戶。陳吉發告訴他,還要在山腳下建冶煉廠、水泥廠和碼頭。
    “冶煉還需要煤炭,初期從大冶調運,後期還是在本地解決。洋港、黃顙口都有煤礦。另外,附近還有些金礦、銀礦,後期我們也可以慢慢開采。”
    “陳公子真是天文地理,無一不通,在下佩服!”石湧拍馬屁道,“不知金礦銀礦,在下可否……”
    “您願意投當然沒問題。”陳吉發笑道,“不過合作社現在的金銀冶煉是楊星昭在包,您可能要同楊老板商議下如何分配股份的事情。”
    “可以的,楊小姐也算是石某的合作商,由您的同意,石某自己去找她談。”
    石湧是個爽快人,陳吉發與他談事情高效的很,到十一月中旬,雙方便考察完所有的礦山,簽訂了投資協議。
    石湧很興奮,把家族上下願意賺錢的都找來一起入股,籌劃著明年開工的事情,而陳吉發則返回大冶,先去看了鐵廠,告訴許定山實驗合金鋼的事情,又去了武昌重工和軍研所。
    因為盧象升、朱大典相繼被挪走的關係,武昌重工如今被武昌縣叫停,建好的生產線不能投用,隻有試驗線改成的軍研所還在運行。
    萬錦洲是這塊工作的負責人,見到陳吉發,他先是簡單的匯報了下情況。
    “武昌縣認為咱們現在不給大軍提供軍械,所以不能再造槍鑄炮,但是因為咱們平日孝敬給的多,他們對軍研所這點產量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畢竟,他們也知道合作社如今這麽大的體量,外麵又有流寇,配個百八十條火銃,幾門土炮很正常。”
    “鄉紳都有配土炮的,他們當然不會在意。不過,這麽大的投資閑在這裏太浪費了。”
    “除非大人再拿個別的身份回來。”
    “我是文官,文武殊途,不能再幹原先幕僚幹的事情了。”
    “要不給姚澤孝再捐兩級武職?”
    “這也不好,萬一朝廷將他調到外省,咱們補給線遠了不說,還容易出意外。”
    萬錦洲也不懂這些朝堂上的彎彎繞,也就不再亂建議了。
    陳吉發琢磨了片刻,說道:“聽說兩廣總督熊文燦頗知軍事,他是蘄春人,咱們不如盡點老鄉之誼,幫他一把,讓他總督五省。”
    事實上,到了崇禎十年,楊嗣昌上任後,熊文燦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五省總理。
    但現在,楊嗣昌剛剛到了北京擔任兵部尚書,還未向崇禎皇帝推薦熊文燦。
    陳吉發打算利用合作社的影響力,以及鈔能力,在這件事上加把火,爭取讓楊嗣昌和熊文燦早些到任。
    陳吉發記下這件事,便又馬不停蹄返回了江夏。
    臨近臘月,合作社忙著年度結算,各部門都開始做總結。
    陳吉發利用年前的這段時間,到各部門去巡查,既是檢查工作,也是考察人員。
    除此之外,還有些對外的事情也要安排妥當。
    武昌知府鄧來鸞年前調任四川布政使司左參議。
    陳吉發送上禮物,並且到碼頭送行。
    曆史上,鄧來鸞官聲卓著,但一直在武昌知府的位置上辛勤工作,直到身體原因病退,後來就在家養病,沒有再仕官。
    陳吉發的到來改變了曆史。
    先是因為武昌府連年的稅收增長,省了鄧知府大量的精力。
    二來,湖廣因為陳吉發的存在,流寇基本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因此武昌府在錢糧人員的組織上,並沒有曆史上那麽大的壓力。
    再者,陳吉發組建的醫館平日裏對幾位合作的官員都是定期送藥送醫,所以他的身體也較之曆史上要好。
    加上連年考評優異,所以才升了官。
    而且,正好是升遷到了四川,與農會下步的發展方向契合。
    現在,鄧大人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鄧雲容。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