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宰執天下二十四)
字數:5357 加入書籤
陳吉發看出了妻子的心思,他從身後摟住郡主,耐心解釋。
“我對淑濟沒有男女之情。她救過我,我也救過她。算是過命的交情。無論她對我有沒有感情,我與她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所以,我從來沒有對她有任何非分之想。”
“你……不用解釋。”
“說出來讓你安心。另外,我之前想過讓聖上納她為妃,但禮部這一關就沒有過。察哈爾蒙古其實是非常好的盟友,但朝廷從未正視過他們。”
郡主心情好了許多,她轉過來,正麵對著陳吉發,兩人之間的距離能夠感受到彼此呼吸的溫度。
“放心,我不是小心眼的人。夫君身居高位,需要用聯姻鞏固權勢,這是必然的事情。隻希望你能提前與我商議,不要欺瞞。”
陳吉發笑了笑,撫弄著妻子的長發,輕聲道:“沒有什麽是必然的事情。休息吧,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
“這麽晚了,還出去嗎?”
“要去巡營,白日裏光顧著和蒙古人聯絡了,還沒來得及去看看。”
“我能一起去嗎?”
“你累了,先休息。後麵幾天要行軍,會很疲勞,養精蓄銳才能跟得上。”
陳吉發起身出了氈房,郡主心中又不開心了。
不過,她也知道,這個男人身上有太多的事情,不可能無時無刻的陪著自己,能抽時間回來向她解釋,已經殊為不易了。
四日後,陳吉發會同格日勒突襲了翁牛特部,迫使其歸降稱臣,改回原名兀魯。
格日勒要求歸順的兀魯部將女兒附帶五千戶嫁妝嫁給他的兒子齊格契。
原本逃亡的兀魯殘部濟農哲布和他的兒子卓力格圖聽到這個消息後趕了回來,為了分化瓦解兀魯部,便於加強統治,陳吉發建議格日勒收留了兩人,並將兀魯部的部眾給他們分配了二千戶。
解決了兀魯部的問題後,大軍於四月初繼續北上,連續征討歸附清國的克什克騰和烏珠穆沁,並將其部眾按照此前的方法進行分化,以保證阿喇克綽特部的絕對領導權。
由於兀魯、克什克騰、烏珠穆沁本來就是林丹汗麾下較為忠誠的部眾,對這三個部族的征討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但到了四月中旬,征討敖漢部的時候,後者將察哈爾的異動傳遞給了皇太極,並向科爾沁蒙古和臨近的奈曼部提交求援信。
敖漢部和奈曼部是最早同林丹汗決裂的蒙古部族,與察哈爾本部諸部族之間矛盾較深。
對付這兩個部落,原本的分化瓦解策略不適用,必須用一場無可爭議的軍事勝利,讓那些反對派徹底畏懼。
陳吉發在行動前讓格日勒召開了各部族的大會,宣布了征討奈曼、敖漢兩部的決定,並且,承諾新的察哈爾蒙古將尊奉黃教,尊重各部貴族的私產和傳統。
黃金家族將與漠西蒙古和羅刹人決裂,完全遵從於蒙古人自己的利益。
這些宣言是蒙古各部貴族希望聽到的,實際上,當初皇太極就是靠這些政策讓蒙古貴族拋棄林丹汗投靠他的。
此外,皇太極在分化瓦解蒙古人的過程中,還多次用到聯姻、遷土,調解草場糾紛等各種辦法,陳吉發全部給出了具體的建議,不僅讓蒙古貴族看到了希望,而且條件更加優渥。
漢蒙大軍三萬餘人在克什克騰誓師,沿著西拉木倫河向東,直逼昭烏達赤峰)。
這次行軍相當於捅了清國的後腰,身處錦州的皇太極立刻緊張起來,做出反應,命令蒙古八旗立刻北上,支援敖漢、奈曼部。
同時,邀請科爾沁部派兵參加戰鬥,承諾其戰利品私有。
此時,駐守昭烏達的是喀喇沁部族,他們為了躲避災禍主動向南撤出了牧場。
陳吉發沒有派人去追逐他們,也沒有殺死牛羊和散居的牧民。
但是到了敖漢部的草場,他便下令將部隊分為小股,肆意劫掠部眾,人口牲畜,全部擄走。
敖漢部被迫大部東遷,與奈曼、科爾沁和皇太極派來的援兵匯合。
這個時候,由於敵人處於內線作戰,錦州距離敖漢部隻有區區二百公裏,而陳吉發卻距離察哈爾故地足足七百公裏。
雙方的補給線和人員數量都是滿清占優,若是強行進攻,肯定會得不償失。
陳吉發寫信給屯駐寧遠的洪承疇,寫清目前的戰略態勢,請他出兵進攻圍困錦州的清軍,同時承諾李平寇的東江營會提供支援。
但這個提議被洪承疇拒絕了。
理由也很簡單,他認為,即便目前錦州正麵的清軍隻剩下了六萬餘人,但都是八旗精銳,明軍與其野戰,不一定能占得上風。
此外,明軍行軍路線狹窄,隻能沿著海岸線運動,但清軍騎兵在遼西平原縱橫馳騁,二百公裏的距離不過騎兵兩日行程,在戰略主動性上看,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搞不好牽製不成,反而會被對方各個擊破。
陳吉發無從反駁洪承疇的判斷,畢竟,自家的隊伍自家最清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有自信晉中騎兵營能夠打贏北麵的戰爭,但若是錦州那邊輸了,征服敖漢就沒有意義了。
屆時,整個遼西將都是滿蒙牧馬地。
思慮再三,陳吉發決定轉頭向北,劫掠巴林部,之後向東,做出要劫掠科爾沁的架勢,然後突然掉頭南下,一晝夜內侵入敖漢部草場,搶了個盆滿缽滿,然後心滿意足向西退回克什克騰。
清屬蒙古吃了這個大虧,追在身後不放。
陳吉發故意在呼斯太山口處停留了一天時間,等待追兵到來,尋求與之決戰。
陳吉發將戰場預設在緩坡之上,右側是西拉木倫河穀,前方是呼斯太山口,左側是一望無際的克什克騰草場。
當追兵前鋒抵達山口時,正麵對上的是阿喇克綽特部、克什克騰部的蒙古輕騎兵主力。
靠近西拉木倫河的那邊,地勢低窪,草甸濕潤泥濘,不利於大軍作戰,隻有兀魯部和烏珠穆沁部的新歸附部隊列陣。
而寬闊的敞口方向,是一萬五千的晉中騎兵主力,分為三個營,正麵排列重甲騎兵,由薛虎帶隊,右側靠近友軍的方向是哈圖巴特爾帶隊的蒙古重騎兵,左側靠丘陵的方向是鄭紅綾率領的突擊騎兵陣列。
陳吉發本人陪著夫人在蒙古人與晉中騎兵之間的丘陵上觀戰,這裏的視野能夠很好的看見山坡上的蒙古騎兵主力和重騎兵的舉動,但由於高度受限,看不到西拉木倫河側麵和鄭紅綾的部隊。
由於是千裏奔襲,突擊作戰,隊伍沒有攜帶火炮、火箭彈和熱氣球等輜重設備,條件比以往經曆過的任何戰鬥都要艱苦。
因此,今天的戰鬥,必然是一場白刃見紅的血戰。
陳吉發始終堅信,軍隊必須是要打出來的,練的再多再久,沒有血戰勇氣的軍隊永遠是散沙一盤。
因此,在必要的時候,需要讓這些戰士麵臨生死的考驗,才能讓整支軍隊擁有百戰百勝的氣魄。
選擇在這個山口處與敵軍決戰,對於陳吉發和他的盟友部落來說,已經是最佳地理條件了。
作為指揮官,他能夠將部隊置於這樣的戰場,已經盡到了作為將領的義務,至於剩下的事情,便交給具體戰術實施者,他麾下的那些營官、隊官們,以及蒙古盟友。
雙方遊騎率先接觸,互相驅逐,以開闊己方陣線。
鄭紅綾率領數百騎兵先行衝殺一輪,阻止對方占據有利地形。對方則派出兩股騎兵圍剿廝殺,接觸後雙方錯身而過,互有損傷。
不久後,越來越多的敵軍出現在山口,開始整隊列陣。
更多完成整理的部落投入了掠陣騷擾的隊列。
主力部隊開始向前壓進,整個戰場四處都是相互纏鬥的遊騎,互相牽引拉扯,阻撓行動,破壞陣線。
由於阿喇克綽特和克什克騰騎兵處於較高地形,馬力具有優勢,敵軍預感從此方向突陣會比較吃虧,於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敞口方向的草場上,集中主力,準備從這裏衝鋒突破陣地。
這是一處大約十公裏寬的敞口,蒙古重騎兵營和晉中重騎兵營分為十個大隊,列成四排,緩步出現在戰場上。
當敵軍看清對手的裝束和陣型時,那些蒙古遊騎紛紛大吃一驚。
整齊統一的黑色盔甲,沒有顯眼的旗號,胯下戰馬與騎士仿佛融為整體,像整麵牆般壓迫而來。
麵對敵軍的遊騎挑釁,毫無所動,緊密的陣型絲毫不亂,步伐穩健的進入戰場。
黑甲洪流身後,突然響起第一聲號角。
前排騎兵緩緩加速,脫離十米之後,第二排開始加速,依次執行,精準整齊,如同沒有任何情感的機械。
這個方向上,排在前麵的蒙古遊騎已經慌了,但對方的突擊騎兵還在不斷騷擾,讓戰場的情況變得十分複雜。
指揮官在紛繁的戰場上很難看到敵軍陣後的舉動,因此這支奇怪的、安靜的、具有十足壓迫感的重騎兵,並沒有第一時間引起身後的蒙古貴族重視。
快速前行四百步,雙方遊騎已經逐漸撤出陣中,前陣相距已經很短了,還剩下三百步不到。
這個時候,第二聲號角響起。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