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唐天子禦駕征西 薛仁貴重新拜帥

字數:5031   加入書籤

A+A-


    徐茂公在朝堂之上,向天子奏道:“萬歲,西番與東遼不同,那些韃子,個個皆是能人,極為厲害。此次出征,陛下必須禦駕親征,方可確保勝算。”
    萬歲道:“先生所言極是,蘇寶同這賊子,朕對他痛恨至極,定要將其活擒,碎屍萬段,方能泄朕心頭之恨,解朕心中之氣。”
    軍師徐茂公應道:“那是自然,陛下聖明。”
    聖上當即降旨,著戶部速速催促各路糧米,戶部領旨而去。聖上把龍袖一揮,駕退回宮。
    次日清晨,薛仁貴吩咐兄長王茂生前往山西,一則安撫二位夫人,二則告知八位總兵周青等人,讓他們勤加操演三軍,以備不日調用。
    薛仁貴於教場之中,專心操演三軍。隻待選定吉日,便準備興兵前去征西。
    過了半月,薛仁貴上金鑾殿,奏道:“臣已將三軍操演得精熟無比,現候萬歲旨意,幾時發兵?”
    聖上說:“徐先生已選定明日起兵,請王兄回衙做好準備,明日就要發兵了!”
    薛仁貴領了旨意,退回帥府,自是一番忙碌。此時,各府公爺皆用心辦事。
    到了次日五更三點,聖上登龍位,隻見文官齊聚朝堂,武將皆在教場候命。
    大元帥薛仁貴身著戎裝,威風凜凜地上殿。
    當駕官在堂前捧過印綬,交與元帥。
    皇上禦手親賜三杯酒,薛仁貴一飲而盡,謝恩後退出午朝門,跨上賽風駒,直奔教場而來。
    此時,眾公爺早已在教場等候迎接,他們個個戎裝披掛,身佩寶劍,懸掛鋼鞭,紛紛上前說道:“元帥在上,末將們在此候接。”
    薛仁貴說:“諸位兄弟將軍,何須遠迎,隨本帥一同上教場便是。”
    諸家兄弟及駙馬秦懷玉等人,隨元帥來到教場中。
    隻見團總兵營官員,以及遊擊、千總、參將、百戶、都司、守備等一班武職人員,皆頭戴金盔,身披銀鎧,跪地迎接元帥。
    薛仁貴吩咐眾人站定在教場兩旁,當中三軍齊齊跪下,點齊隊伍,此次共起兵三十萬。
    薛仁貴任命秦懷玉為先鋒,說道:“你帶領一萬人馬,務必過關斬將,遇水搭橋。此次前往西番,不比征東遼,這些韃子極為驍勇善戰。你一到邊關,先停兵待命,等大軍到齊,再開鋒打仗。若私自開戰,本帥一到,定要治你的罪。”
    秦懷玉得令,威風凜凜,頭戴白銀盔,身穿白銀甲,內襯白羅袍,腰掛昆侖劍,左懸寶弓,右插利箭,手執提羅槍,跨上呼雷豹。
    尉遲兄弟為左右接應,負責護送糧草;程鐵牛、段林、勝賢負責保駕。魯國公程咬金、英國公徐茂公,陪同天子在金鑾殿降旨,命左丞相魏征料理國家之事,托殿下李治權掌朝綱。
    天子降旨已畢,隨後同魯國公、英國公出了午門,跨上日月龍駒馬,一同來到教場。
    元帥薛仁貴將天子接入禦營,即刻宰殺牛羊,祭了軍旗。
    薛仁貴對程咬金說:“老柱國,晚生前些日子曾有言,要將李道宗祭旗,老柱國當時一力擔當。如今皇叔不來,晚生承蒙老千歲多次相救,一直未曾報答。今日論及國法,還望老先生代替皇叔,成就此事。”
    程咬金聽了,大驚道:“這可使不得,待我去把他拿來!”
    程咬金走出帥台,心中尋思:王爺怎能輕易捉拿?轉念一想,有了主意。他取來一支令箭,傳先鋒秦懷玉。
    秦懷玉前來,問道:“老叔父有何吩咐?”
    程咬金說:“賢侄,如今事情不妙,李道宗沒來,元帥要拿我祭旗。你到王府去,切不可說捉拿他,若說捉拿,他定然不肯出來。隻說奉旨被點為先鋒,特來向他辭行,將他騙至銀鑾殿,再叫人拿住,押到元帥這裏,我便沒事了。”
    秦懷玉依言,來到王府,叫人通報,說駙馬爺被封為先鋒,要去征西,特來辭別。家將報進王府,告知王爺。
    李道宗心想:秦駙馬乃朝廷愛婿,如今前來辭行,我怎能不見?便令左右請駙馬進來。
    秦懷玉果然下馬,來到銀鑾殿,李道宗出來相迎。
    秦懷玉一見李道宗,立即命左右將其拿下。
    李道宗驚問:“為何拿我?”
    秦懷玉說:“聖上在教場,命我等來請王爺前去商議大事。”
    於是帶著李道宗,出了王府,直奔教場而來。
    那個倒黴的張仁,見王爺被帶走,也跟到了教場。
    程咬金一見,大喜道:“賢侄立了大功,救了老夫性命。天子同元帥在演武廳。”
    薛仁貴一見李道宗身邊的張仁,便知他就是假傳聖旨之人,當即命左右速速將李道宗身邊的大漢拿來。
    左右一聲答應,迅速將張仁押上將台。
    薛仁貴奏道:“假傳聖旨,哄騙元帥進入長安,騙入王府,皆是此人所為。望聖上詳加審問。”
    天子問道:“你叫什麽名字?為何將元帥騙入長安?此事從頭講來。若說不清楚,立刻取刀伺候。”
    張仁嚇得魂飛魄散,口中說道:“沒有此事,小人從來不認得元帥,冤枉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薛仁貴奏道:“不用刑法,他怎會招供。”
    天子傳旨,取來箍頭帶。
    張仁一戴上腦箍,便大叫道:“小人願招。小人是張娘娘的陪嫁,來到王府後,蒙王爺另眼相看。後來太爺父子都被元帥斬首,娘娘悲痛大哭,便設下計謀,假傳聖旨,將元帥召進,用酒灌醉,抬入王府宮中。郡主因羞憤,撞階而死。求聖恩饒小人一命。”
    天子聽後,龍顏大怒,道:“竟有這等事,害得元帥受苦三年,朕悔之晚矣。” 當即命指揮將張仁斬首,回來複旨。
    一聲令下,張仁被綁出法場斬首。天子又傳旨,將張妃用白綾絞死。
    聖上再對薛仁貴說:“元帥,如今冤屈之事已查明,張仁已斬,張妃也已絞死。但皇叔年紀大了,做事糊塗,害了禦妹,如今又無世子。看在朕的麵上,饒他一命吧。”
    薛仁貴說:“隻要萬歲心裏明白,知道臣的冤屈,臣也就滿足了。”
    程咬金聽了,連忙說道:“不好不好!仁貴貴為王位,尚且被他算計,險些喪命。想我不過是國公,若被他算計,可當不起。必須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程咬金急忙奏道:“皇叔若不死,元帥此次征西,恐怕會有所顧慮,不肯全力捉拿蘇寶同。”
    皇上聽了此言,心想自己深恨番邦戰表,一心要活擒蘇寶同。若元帥因皇叔之事不肯用心,那可如何是好?隻得說道:“王兄所言有理,但天下哪有殺害皇叔的道理。”
    程咬金說:“這不難,如今可將皇叔放入甕中悶死。待今日起兵之後,明日再派人悄悄放他出來,這樣既不違背國法,又能消除隱患,豈不是公私兩全。”
    聖上說:“如今到哪裏去找這麽大的甕呢?”
    程咬金說:“長安城中有一座古寺,叫玄明寺,大殿上有一口大鍾,頗為寬大,可以將皇叔放在裏麵。”
    聖上依議。程咬金謝了恩,帶著李道宗來到玄明寺。
    隻見大殿上有一口漢代鑄造的大鍾倒在地上,鍾架子已然腐朽。
    程咬金叫了許多軍士,將鍾抬起,請皇叔坐在當中。李道宗懊悔不該聽信張妃之言,如今是奉旨行事,心想倘若皇天有眼,等他們走後,或許還有一條生路,隻得聽天由命。
    軍士見皇叔坐定,便將鍾罩在他身上。程咬金吩咐取來幹柴,放在鍾的四周,點火燃燒。軍士們依令,用火點燃幹柴。
    李道宗在鍾內大叫:“程大老頭兒,這個使不得啊!” 然而,任憑他喊破喉嚨,外麵的人隻當聽不見。李道宗就這樣被燒死在鍾內。
    程咬金來到教場複旨,說:“皇叔惡貫滿盈,上天忽然降下大火,將殿宇燒毀,皇叔也被燒死在殿內。”
    天子聽了,也無可奈何,隻得命戶部將玄明寺大殿修好。
    再說元帥祭了大纛旗,皇上親自奠酒三杯。元帥祭旗完畢,吩咐升炮拔營。三聲炮響,大軍拔寨起兵。
    前方三十萬兵馬,浩浩蕩蕩地擺開隊伍。元帥薛仁貴戎裝打扮,護衛著天子龍駕。底下有二十九家總兵,個個弓上弦,刀出鞘,威風凜凜。
    文官同殿下李治前來送父皇起程。
    皇上傳旨,不必遠送,文武各回衙署理事。
    殿下千歲謝了父皇,回轉長安。
    薛仁貴護駕統兵,徑直向西涼進發。大軍所到之處,威風凜凜,聲威赫赫。
    喜歡大唐:我,火頭軍薛仁貴,無敵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火頭軍薛仁貴,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