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淩虛十八式

字數:5004   加入書籤

A+A-


    少年不再刻意追求招式,而是讓身體隨著水聲自然舞動。
    劍鋒劃過空氣,帶起的水霧在陽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完成了“雲海聽濤”的全部動作,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流暢!
    "原來如此!"少年恍然大悟,"淩虛子前輩將自然之景融入劍法,這"雲海聽濤"本就是觀瀑布而創!"
    興奮之餘,少年決定就在瀑布邊修煉。
    他找了塊平坦的岩石盤膝而坐,將青霜劍橫放膝上,開始按照心法調息。瀑布的水汽籠罩著他,每一次呼吸都帶著濕潤的清涼。
    不知過了多久,少年感到體內真氣如涓涓細流,沿著特定路線緩緩運行。
    忽然,他察覺到一絲異樣——真氣在經過右肩某處時總會微微阻滯。
    這個發現讓他心頭一震,因為那裏正是三個月前攀岩受傷的部位。
    “難怪最近修煉總是難以突破...”少年皺眉思索。
    他回憶劍譜上的記載,“淩虛十八式”確實有疏通經脈的功效,但需要循序漸進。或許他太急於求成,反而忽略了基礎。
    太陽西斜時,少年收拾東西準備返回。
    路過一片竹林時,他特意挑選了幾根粗細適中的竹子砍下。
    今晚他打算製作一個劍架,將青霜劍恭敬地供奉起來,而不是隨意放在角落。
    回到石室,少年先用柴刀將竹子劈成細條,再用藤蔓編織固定。
    他的手法已經相當嫻熟,不到一個時辰,一個簡易但穩固的劍架就完成了。
    他將青霜劍橫放在劍架上,後退兩步端詳,滿意地點點頭。
    夜深人靜,少年借著油燈的光亮繼續研讀劍譜。
    這次他不再急於往後翻看,而是重新從第一式開始細細琢磨。
    果然,在基礎心法的部分,他發現了之前忽略的細節——“習劍先習氣,氣通則劍順”。
    “看來得從頭開始鞏固基礎了。”少年自言自語道。
    他吹滅油燈,在黑暗中盤膝而坐,開始最基本的呼吸吐納。
    月光透過石室頂部的縫隙灑落,正好照在青霜劍上,劍鞘上的雲紋仿佛活了過來,隨著月光流動。
    第二天黎明前,少年就醒了。
    他輕手輕腳地來到院中,開始練習最基礎的劍式。
    沒有花哨的招式,隻是簡單的刺、挑、劈、抹。
    每一劍都力求精準,同時配合呼吸節奏,漸漸地,他感到右肩的滯澀感有所減輕。
    這樣的基礎訓練持續了整整七天。
    少年不再急於求成,而是耐心地一遍遍重複基礎動作。
    奇怪的是,他不僅沒有感到枯燥,反而在簡單的重複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第八天清晨,少年像往常一樣在院中練劍。
    當他完成一組基礎動作後,突然福至心靈,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淩虛十八式”的第一式“清風徐來”。
    這一次,劍招如行雲流水,沒有絲毫停滯。
    緊接著是第二式、第三式...一直到第十式“雲海聽濤”,全都一氣嗬成。
    收劍而立,少年感到體內真氣澎湃,右肩的阻滯感已經完全消失。
    更神奇的是,他仿佛能感受到周圍風的流動,甚至能預判下一瞬間竹葉飄落的方向。這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這就是‘淩虛十八式’的真諦嗎?”少年喃喃自語。
    他忽然明白了淩虛子為何選擇在此隱居——隻有遠離塵囂,才能真正聆聽自然的聲音,領悟劍法的精髓。
    接下來的日子,少年的修煉進入了全新階段。
    他不再拘泥於石室和院落,而是帶著青霜劍走遍山穀各處。
    在瀑布邊練習“雲海聽濤”,在竹林中演練“翠影千疊”,在懸崖上體會“孤峰望月”...每一式劍法都找到了對應的自然景觀,進步速度驚人。
    一個月後的滿月之夜,少年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他看見一個白袍老者在山洞中舞劍,劍招正是“淩虛十八式”,但比他所學的更加精妙。老者似乎察覺到了他的存在,轉頭微微一笑,然後化作一縷青煙消散。
    少年驚醒時,發現青霜劍正在劍架上微微顫動,發出低沉的劍鳴。
    他起身走近,驚訝地發現劍鞘上的雲紋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青光。
    當他握住劍柄時,一股暖流從手心傳入,直達丹田。
    “淩虛子前輩?”少年試探性地呼喚,卻沒有得到回應。
    但那種被注視的感覺久久不散,讓他確信剛才不僅僅是夢境。
    第二天,少年帶著青霜劍再次來到山洞。
    第三天,這一次,他以全新的眼光審視洞壁上的刻痕。
    第四天,果然,在之前忽略的角落裏,他發現了一些細小的符號和線條,組合起來似乎是某種隱秘的提示。
    順著這些提示,少年在洞窟深處找到了一個暗格。裏麵竟放著一本已經發黃的小冊子,封麵上寫著《淩虛心法》。
    翻開第一頁,上麵記載著:“餘晚年悟得劍心合一之境,特錄於此。習得十八式基礎後,方可參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少年的手微微發抖。
    這才是淩虛子真正的傳承!
    他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發現裏麵記載的不僅是劍法要訣,更包含了一套完整的內功心法和精神修煉法門。
    帶著這本珍貴的秘籍回到石室,少年重新規劃了修煉計劃。
    每天清晨先修習內功心法,上午練習基礎劍式,下午研讀秘籍並嚐試新的修煉方法,晚上則進行冥想。
    青霜劍始終陪伴在側,似乎與他的聯係越來越深。
    隨著修煉的深入,少年發現自己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越來越敏銳。
    即使閉上眼睛,他也能通過風聲判斷出竹葉擺動的方向;在黑暗中,他能憑借氣息感知到數丈外的小動物。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武學上,更改變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個雨天的午後,少年在石室內研讀《淩虛心法》。
    當讀到"劍者,心之延伸也"這一段時,他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放下書卷,他拿起青霜劍來到院中,任由雨水打濕衣衫。
    這一次練劍,他不再刻意追求招式的完美,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劍與心的聯係上。
    奇妙的是,青霜劍仿佛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心意所至,劍鋒所指。雨水在劍刃上跳躍,卻無一滴能沾濕劍身。
    收劍時,少年驚訝地發現,自己周身三尺內的地麵竟然是幹的,而更遠的地方早已被雨水浸透。
    這種無形的氣場保護,正是《淩虛心法》中提到的“劍氣自生”境界。
    “我做到了...”難以置信地看著自己的雙手。
    三個月前,他還是個隻會幾手粗淺功夫的打獵者;如今,他已經踏入了真正的武道門檻。
    這一切,都始於那個偶然發現的山洞和那把神秘的青霜劍。
    夜幕降臨,雨停了。
    少年在劍架前點燃三支自製的竹香,恭敬地行了一禮。無論淩虛子是否還在人世,他都由衷感謝這位素未謀麵的師父。
    “前輩,弟子定不負所托,將‘淩虛十八式’發揚光大。”少年鄭重承諾。
    青霜劍在月光下微微閃爍,仿佛在回應他的誓言。
    望著滿天星鬥,少年知道,自己在這深山中的修煉還將繼續。
    這是一場真正的修行。
    這段孤獨而充實的日子,必將成為他修行之路上珍貴的記憶。
    次日,當第一縷陽光照進石室時,他又將開始新的修煉。不過這一次,他的心中不再迷茫,而是充滿了對修行的誠和對未來的期待。
    喜歡大唐:我,火頭軍薛仁貴,無敵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火頭軍薛仁貴,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