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第80回 仇遊擊暗地說前情 楊元帥督兵攻逆賊

字數:2522   加入書籤

A+A-


    仇鉞虛晃一斧,策馬朝著荒野狂奔,徐慶在後麵緊追不舍,大聲喊道:“逆賊別跑!”仇鉞頭也不回,拚命地揮動馬鞭。兩人一路疾馳二十多裏,前方出現一座高山,山腳下坐落著一座古廟。仇鉞四下張望,見周圍沒有旁人,便翻身下馬,高聲向後喊道:“徐將軍莫要窮追,我有話要說!”
    徐慶聞言,也下馬走到仇鉞麵前,拱手行禮道:“有什麽話,但說無妨,我洗耳恭聽。”仇鉞指了指古廟:“這裏沒人,適合說話,咱們進去細談。”
    兩人將馬牽進廟裏拴好,重新見禮後席地而坐。仇鉞率先開口:“方才多有冒犯,還望將軍海涵。”徐慶擺擺手:“彼此彼此。”仇鉞接著問:“將軍覺得我真的是在幫叛王謀反嗎?”徐慶回答:“將軍忠義之名在外,我早有耳聞。如今這般行事,想必是迫於形勢,暫且虛與委蛇,等待時機,不知我猜得可對?”
    仇鉞長歎一聲:“將軍果然懂我!我之所以暫時屈從,正是想找機會報答朝廷。我家世代受國恩,就算粉身碎骨也難以回報萬一,怎麽會因為安化王謀反而背棄祖宗?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富貴,即便能位極人臣,也不過是遺臭萬年。當初叛王起事時,我本想以死報國,但轉念一想,這樣白白犧牲對國家無益,不如忍辱負重,或許還有機會扭轉局麵。”
    “如今將軍大軍壓境,我本想立刻獻城,但叛王眼線眾多,貿然行動恐怕壞事,隻能繼續隱忍。現在叛王占據鞏昌,楊元帥的大軍也已逼近。我聽說寧遠、西和已經收複,鞏昌被破也是遲早的事。等叛王危急時,一定會調我部下的幾千兵馬前去支援,那時我就佯裝奉命,實則倒戈,定能將叛王一舉擒獲。將軍可趁機分兵攻打安化,這座城唾手可得。不知將軍意下如何?若信我,是我的幸運,更是國家的幸運;若不信,我願以死明誌!”說著,仇鉞拔出佩劍就要自刎。
    徐慶急忙攔住:“將軍忠義,天地可鑒!方才所言句句在理,切莫輕生,我照辦就是!”仇鉞收起劍,又道:“既然將軍相信我,還有個計策。將軍回去後可佯裝受傷,閉門不出,派心腹快馬加鞭向楊元帥稟報此事,請求調回鞏昌。等叛王調我出兵時,我自會配合將軍!”徐慶聽後大喜。
    兩人出了廟門,飛身上馬。徐慶裝作受傷的樣子,策馬狂奔;仇鉞則在後麵假意追趕。快到營地時,徐慶大喊:“我中了賊人的斧子,大敗而歸,快來救我!”營中將士聽聞,蜂擁而出將他救回。仇鉞也勒馬回城,雙方暫時休戰。
    此後幾天,仇鉞每天都來城下叫陣,徐慶則下令堅守營門,以養傷為由拒不出戰。仇鉞攻了幾日無果,雙方陷入僵持。而徐慶這邊,早已秘密派人帶著書信,日夜兼程趕往鞏昌,向楊元帥稟報仇鉞的計劃。
    另一邊,楊一清率領大軍在離鞏昌府三十裏處安營紮寨。剛安頓好,就命楊小舫帶三千人馬前去城下挑戰。此時,寘鐇正在城中與謀士李智誠商議:“寧遠、西和已經攻打許久,為何一直沒有捷報?難道出了什麽變故?”
    李智誠分析道:“寧遠的郭汝曾和趙爾銳都是忠義之士,而且城中糧草充足,他們很可能死守不出,一時半會兒難以攻破。不過西和那邊不必擔心,縣令懦弱無能,守城官就算有點智謀也不足為懼,吳方傑前去,拿下西和不在話下。我擔心的是楊一清的大軍,萬一他中途得知兩城被攻,分兵救援,局麵就難說了。”
    寘鐇點頭:“我也在擔心這個。兩城離鞏昌不過百裏,為何一點消息都沒有?”正說著,巡門官匆匆來報:“寧遠逃回來的士兵說,徐鳴皋和寧遠縣令裏應外合,左天成的大軍全軍覆沒,左將軍也被生擒了!”
    寘鐇大驚失色,立刻命人帶逃兵進來問話。逃兵詳細講述了寧遠之戰的經過,從守城到左天成攻城,再到徐鳴皋的誘敵之計和裏應外合。寘鐇又問:“這徐鳴皋是什麽官職?”逃兵回答:“聽說是楊一清的先鋒。”寘鐇氣得破口大罵:“楊一清!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壞我大事!我與你勢不兩立!”
    李智誠見狀勸道:“左將軍被俘已成定局,眼下更要擔心西和。楊一清既然分兵救寧遠,西和也可能增兵。要是再遭遇裏外夾擊,後果不堪設想。主公應速速派兵支援。”寘鐇卻麵露難色:“我手下大將不多,還要防備楊一清,派誰去合適呢?”
    正猶豫間,巡門官又來報:“探馬來報,西和已被吳方傑攻破,縣令戰死,吳將軍已帶兵入城!”寘鐇轉憂為喜,剛要鬆口氣,又有探馬來報:“楊一清親率十萬大軍,離鞏昌隻剩六十裏了!”不久,又傳來消息:“敵軍已在城外三十裏紮營!”
    寘鐇慌了神,急忙問李智誠:“這可如何是好?”李智誠鎮定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傳令各營趁敵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先挫其銳氣,再以逸待勞,定能取勝。”寘鐇覺得有理,立刻下令整軍出戰。
    就在叛軍準備出城時,守城官飛馬來報:“敵軍已經逼近城下!”寘鐇連忙披掛上陣,率領後軍都指揮王文龍,參將溫世保、薛文耀,遊擊魏光達、高銘、孫康、劉傑等將領,帶著三千兵馬衝出城門。隻見城外敵軍已列好陣勢,正在叫陣。寘鐇問:“哪位將軍願出戰?”遊擊高銘應聲而出:“末將願往!”寘鐇叮囑道:“務必挫一挫敵軍的銳氣!”高銘領命,手持八角銅錘,催馬衝向敵陣。楊小舫見狀,提刀拍馬迎了上去。這場激戰究竟鹿死誰手?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