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先斬後奏

字數:6279   加入書籤

A+A-


    一夜之間上京城就變了天。
    宿寧侯全府上下除了仆人,都有一百三十七口。
    這一百三十七口,凡是成年男性都有罪。
    少部分女眷也承擔著罪責。
    但全府人都受到牽連是一定的。
    錦衣衛在抓人之前,罪名已經定下了,證據也都固定了。
    如果不是準備充分,周野也不敢貿然動手。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凡遺漏一個兩個,讓人家翻了身,周野就死定了。
    當然,宿寧侯府的罪名,不全都是真的。
    有些事是錦衣衛提前埋好的暗線,準備好證據,誣告的。
    但周野審核過很多遍,至少保證宿寧侯府罪當其罰。
    什麽意思?
    就是說,假如宿寧侯出賣情報導致前線潰敗,本來就該抄家滅門。
    周野給他添加的假罪狀,絕對不會讓他的刑罰更嚴重,反正都是抄家滅門。
    為什麽非要多此一舉?
    是為了爭取輿論上的勝利!
    宿寧侯是三朝元老,要說功勞絕對不少。
    他年輕時鎮守邊疆,憑軍功封侯,也是英雄人物。
    就算後來把持朝政,欺淩幼主。
    周野也當他是一代梟雄,不算什麽。
    畢竟誰手握權力也不會輕易放手!
    但他出賣情報,致使前線潰敗,死傷無數,也是真的。
    他幾個兒子,克扣軍餉更是常態。
    所以他該死。
    而最該死的理由,還是他身處高位卻和南慶曖昧不清。
    他會成為阻礙北齊崛起的絆腳石。
    周野知道,即使把宿寧侯的罪名都列出來,還是有人會拿他以前的功勞,為他脫罪。
    這些人的目的不好說。
    有人說為了給自己的未來提前鋪墊。
    有人是單純地念著他的功績。
    還有人純粹是人雲亦雲,被帶動成為別人的工具。
    所以周野把宿寧侯的罪名,仔細地豐富,擴充了一下,讓他得罪各方麵的人,減少他脫罪的機會。
    比如宿寧侯有十八個小妾,這不是罪。
    但其中有人為了不受牽連,反口說是被宿寧侯強搶的民女。
    甚至家裏還有老相好,硬生生被拆散。
    這就是罪!
    也不是重罪,但於普通百姓而言,就不容易被原諒。
    因為他們會帶入自身,怒不可遏。
    再比如宿寧侯的兒子,克扣軍餉,受害的是普通士兵。
    軍官們又不會缺了自己那一份!
    但宿寧侯的兒子還賣官鬻爵。
    軍官們就受不了了,他們辛辛苦苦拚死拚活獲得的位置,某公子喝了場花酒就送給別人了。
    總之宿寧侯府每個人的罪名都是周野等人細心研究過的,真假參半,最大限度地把宿寧侯描述成人人喊打的角色。
    所以第二天錦衣衛做的事,不是提審宿寧侯眾人。
    而是滿城宣揚宿寧侯的罪行。
    反正人已經拿下了,進了錦衣衛大牢,沒有不招的。
    至於投靠了宿寧侯的幾個錦衣衛千戶,也就是所謂的南鎮撫司,以及誰都不靠的另外幾個千戶。
    十多年的放縱,他們早就沒了錦衣衛的職業素養。
    周野在他們中都安插了人。
    當他們後知後覺發現了變故,在內奸的挑撥下,卻連自己的手下都召集不齊全。
    周野安排了專人盯住了他們的衛所,是有後招應對的。
    結果這幾個千戶的表現都一樣,縮在衛所裏,屁都不敢放一個。
    讓周野白白浪費了精力。
    ……
    上京城裏物議沸騰,局勢卻十分穩定。
    大家都義憤填膺地等著宿寧侯抄家滅門。
    城防軍大將軍羅風幾天沒有露麵,狼桃一直跟在他身邊。
    確保城防軍從頭到尾在這件事上都是隱身的存在。
    周野則大刀闊斧,以最快地速度審完了主犯。
    直接把宿寧侯和他的幾個兒子拉到刑場斬首示眾。
    宿寧侯在刑場上還是懵的。
    他還在期待能見太後或者皇帝一麵,賣賣老臉求一條活命。
    然而周野的這一刀幹淨利落,他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宿寧侯人頭落地,看熱鬧的百姓歡呼一片。
    周野看輿論已經成形,放心不少。
    吳越在背後推波助瀾,顯然是有功效的。
    隻要百姓叫好,他就不會因為私斬公侯而被問罪。
    他之所以提前行刑,是不讓太後和皇帝為難。
    前文說了,宿寧侯是有功的。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殺了,難免會顯得皇家無情。
    況且皇帝還未親政,斬殺老臣無論如何都會被人當做汙點攻擊。
    像周野這種情商高的人,自然不能把麻煩留給領導。
    等太後皇帝挾一眾大臣回來,宿寧侯已經死了,周野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大臣們才不關心宿寧侯有沒有罪,他們隻關心宿寧侯留下的權力空缺歸誰。
    同時他們也會畏懼周野,怕成為宿寧侯第二。
    恐懼會讓他們瘋狂攻擊周野。
    周野就會成為他們爭權奪利的突破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誰製裁了周野,誰就能獲得更多的權力。
    但周野不怕,甚至是有意為之。
    錦衣衛不就是皇帝爪牙嘛。
    此次事件之後,錦衣衛也會清理幹淨,恢複原本的狀態。
    和朝臣對立,才能讓皇帝放心地用。
    太後和皇帝回來,不會獎勵周野,甚至還會罰他。
    但是他在太後和皇帝心中的地位,會被無限拔高。
    現在這個時候,隻有一樣東西能殺死周野,那就是輿情。
    如果因為他提早砍了宿寧侯,而造成百姓唾罵,太後和皇帝就有可能借著百官的口,殺了周野,平息怒火。
    但現在這個情況,百姓都恨不得吃宿寧侯的肉了,周野無比安全。
    ……
    又花了兩天處理後續的口供。
    周野親自去了春獵大營。
    盧烽有些鬱悶,本以為撿了一個露臉的活。
    結果春獵大營這邊安靜無比,什麽也沒發生。
    也有大臣中途想派人回上京帶東西。
    都被盧烽擋了回去。
    他們倒是沒有起疑,隻以為是春獵的新規定。
    最多也就是罵兩句。
    所以周野到大營的時候,這邊還沒收到消息。
    周野私下見了太後和皇帝後,把事情交代清楚。
    第二天太後和皇帝就宣布回京。
    比原計劃早了三天。
    眾人雖然不知道實情,也隻能收拾東西往回趕。
    回到上京,宿寧侯的事情,引起了二次轟動。
    就像周野猜測的那樣,彈劾他的奏折,像雪花一般多。
    太後先停了周野的職,這也是固定流程了。
    之後刑部先對錦衣衛提供的卷宗進行了核對。
    人都死了,再核對也就那樣。
    死無對證,很難翻案。
    關鍵是周野先斬後奏,提前殺了宿寧侯這個問題。
    周野給出的解釋是,百姓對宿寧侯恨之入骨,不趕緊殺了平民憤,上京城必然會出現動亂。
    刑部當然不信,又去調查。
    百姓對宿寧侯恨之入骨確實是真的。
    但這個程度有多深,會不會引起百姓暴動?
    這沒人能判斷。
    而刑部還是打算以此為突破,就是想給周野定罪。
    周野既然是提前準備,自然不會任人宰割。
    很快刑部尚書,就收到了一封信。
    是他和宿寧侯的通信,裏麵涉及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
    像這樣的證據,很多大臣都收到了。
    周野什麽都沒說,他們就知道是錦衣衛做的了。
    他們也知道周野的目的,窩囊地忍了下來。
    朝堂上很快就安靜下來,宿寧侯的事也很快就會被遺忘。
    過了大概三個月。
    太後壽辰,大赦天下。
    周野免罪重新授官,任錦衣衛指揮使,受命重組錦衣衛。
    喜歡我,十世好人,是個反派請大家收藏:()我,十世好人,是個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