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啟智
字數:5157 加入書籤
學堂內,跟隨著下人的指引,大家一塊前往正堂。
此刻高堂之上正坐著一位儒雅的中年夫子正襟危坐。
他身著一襲素淨的青衫,衣袂飄飄間,盡顯儒雅風範。
腰間束著一條月白色的腰帶,上麵懸掛著一枚溫潤的玉佩,隨著他的動作微微晃動,發出細碎的聲響。
張夫子手中輕握著一杯香茗,升騰的熱氣氤氳了他的麵龐,卻掩不住那深邃而睿智的目光。
他的臉龐略顯清瘦,歲月在其眼角留下了淺淺的紋路,卻更添幾分成熟與沉穩。
下巴那一縷美須,疏密有致,宛如精心雕琢的墨畫。
微風拂過,須梢微微顫動,為他本就文雅的氣質又增添了幾分飄逸出塵。
他的坐姿端莊,脊梁挺直,仿佛承載著千年的文化積澱與文人的錚錚風骨。
此刻,他正微微眯起雙眸,細細的打量著走進來的這一排孩子,又似在品味著這世間的風雲變幻。
哪怕是蘇辰安,這一刻不得不說,這位張夫子周深的氣度的確是與平常人不一般。
雖說他沒怎麽見識過古代有些階級的人家,但這位張夫子怎麽看,門第都不會低。
沒想到這種風貌的人,竟然,會選擇待在一個小村子裏麵教書育人。
蘇辰安剛好站在蘇寶成的旁邊,隻見其他人麵對著夫子的眼光,一個個低著頭,垂著眼,生怕被夫子盯上。
除了蘇辰安,就他旁邊這個小胖子,胸脯那挺的一個高,臉上的表情也是,快看我,快看我。
而高台之上的張夫子,不出意外也是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蘇辰安和蘇寶成這兩個小家夥。
一個瘦巴巴,一個白白胖胖,兩個孩子的眼神都十分的明亮。
其實蘇辰安算不上多幹瘦,畢竟這幾年家裏也沒缺過他什麽吃喝,長得還算可以。
隻不過經常出去山上到處跑,難免黑了一些,再加上他這副身材估計是不會長肉的那種類型。
這才看起來幹瘦一點,當然跟旁邊這個小胖子肯定不能比。
站在大堂之內的孩子總共有6人,別以為想進人家張夫子的學堂就能進。
人家張夫子也是有要求的,張夫子按照順序點了排在第一個的男童。
這家夥應該就是他們本村的,被張夫子叫到前去。
隻見張夫子聲音清潤,詢問底下的孩童叫什麽名字,今年幾歲。
那個孩子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後麵磕磕絆絆,把自己的名字和年歲說了出來。
張夫子也不介意,現場讀了一段《三字經》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段。
讓前麵那個叫張浩宇的家夥讀,隻見對方磕磕絆絆,最後更是在這麽多人的目光之下,牛頭不對馬嘴。
張夫子的眉頭在進來這麽久之後第一次皺了起來。
看樣子是對這樣的學子不太中意,隨後張夫子招了招手。
隻見旁邊一個小斯走了過來,張夫子輕輕耳語了幾番。
那位小斯就麻利的往外走,而這個孩子也沒有得到張夫子的挽留。
那位叫張浩宇的男童,在走出大廳的第一時間就哇哇大哭。
看樣子張夫子這裏的規矩他一清二楚,張夫子如果沒示意人留下,那就是證明這孩子沒有什麽讀書的天賦。
但也不是說不會收,隻不過可能就是會跟對方的父母溝通,放到一個簡單的讀點書,認點字的班級。
能讓孩子寫幾個字而已,也看他們父母的意思。
在上去了三四個孩子之後,總共就隻留下了兩個,下一個就輪到了他旁邊這個小胖子。
隻見蘇寶成一臉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上前去,作揖時,雙手抱拳前舉,同時彎腰鞠躬。
並且這小胖子竟然還來了一句“夫子安好。”
就連蘇辰安也不得不佩服,這小家夥的氣度和從容。
而且蘇辰安明顯從張夫子的眼中看到了一抹讚賞。
看樣子張夫子十分喜歡這種落落大方的學生。
“小家夥,倒是有禮,是打算走科舉一途嗎?”
蘇寶成雙眼亮晶晶,對著張夫子就點了點頭。
張夫子也是例行公事,直接一段《三字經》裏麵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話音剛落,蘇寶成一臉驕傲,十分通暢的把張夫子剛才念過的三字經複述了一遍。
張夫子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倒是個好苗子,讓他站在一旁的位置。
終於輪到蘇辰安,本來大家看到蘇辰安的穿著和整個人的外表覺得家境肯定不太好。
整個人應該也大方不起來,沒想到蘇辰安跨步上前。
學著剛才蘇寶成的禮儀,雙手一輯,行了一禮。
“夫子安好,我是蘇家村特意來求學的小子,名喚蘇辰安,今年5歲。還望夫子指點。”
一套動作下來行雲流水,說話也是條理清晰,整個人落落大方,神態鬆弛。
簡直就是比剛才那位家境良好的小胖子表現的還要優秀一些。
在場的人也是有些驚訝,他們大部分家庭都不是很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對比起蘇辰安來,他們隱隱有一些自得,沒想到這位其貌不揚的小屁孩,嘴皮子這麽溜,心態這麽穩。
張夫子倒是覺得今年挺不錯,好苗子還挺多,他倒是很喜歡這種落落大方的性格,不扭捏,不拘束。
“看你家裏條件應該不是很富裕,你也打算走科舉一途嗎?”
人家張夫子可不是故意看不起蘇辰安,畢竟這麽機靈大方的孩子,所求的目標絕對不隻是認幾個字讀兩年書這麽簡單。
但是要走上科舉一道,那麽整個家庭所要花費的銀兩,這就不是一個小的數字。
這也才是張夫子為何有此一問。
蘇辰安點了點頭 ,“謝夫子關心,小子與家中自是會量力而行。”
張夫子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孩子是個通透的,說出的話能聽得懂,為人也比較豁達。
倒真是個好苗子,還是一樣從三字經裏麵找了一段,蘇辰安利落的背下來,張夫子明顯是有些小私心。
別人隻要讀個一到兩段,到了蘇辰安這裏足足三段。
看沒有難為到蘇辰安,張夫子心裏也是愈發滿意。
讓這幾個小家夥在這等著,沒過一會兒,他們的家人就從外麵走來。
一個兩個臉上喜氣洋洋,他們竟然被請到了裏屋。
那就證明他們的孩子已經得到了認可,蘇有根和蘇大壯提著手上的東西。
其他的人的手上也是差不多的東西,都是一些肉幹,芹菜那些。
張夫子起身把他們的東西一一收下,確定在座孩子的家人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走那一條路。
張夫子,看著下麵擺好的4個蒲團,幾個孩子麻利的跪了上去。
在莊重肅穆的學塾正堂,一幅孔夫子的畫像高懸中央,目光慈祥而威嚴。
堂內,四個學童,安靜而期待地跪在那裏。
張夫子身著長衫,麵容莊重而和藹,他手持朱砂筆,緩緩走向首位學童。
口中念念有詞:“朱砂啟智,開蒙明智,願爾等聰慧機敏,學業有成。”
隨後,夫子輕輕用朱砂在幾人的額頭正中點下一點紅痣,那一點朱砂如同智慧的火種,點亮了學童懵懂的心靈。
蘇辰安的感受也是格外的新奇,這項傳統在他們後世的時候早就已經摒棄。
其實這樣莊重一點的形式,倒是讓人整個心裏都變得鄭重而神聖了一些。
接著,就見張夫子移步至案幾前,提筆蘸墨,在一張宣紙上蒼勁有力地書寫著,
口中依舊吟誦不停:“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他們四人們目光專注,神情肅穆,仿佛在這莊重的儀式中,已然觸摸到了知識的神聖與莊嚴。
陽光透過窗欞灑進正堂,映照在夫子和學童們的身上,構成了一幅傳承千年、充滿希望的畫麵。
喜歡蘇辰安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蘇辰安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