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回答
字數:4617 加入書籤
蘇寶成直接把他的書本拿出來之後,又開始了兩耳不聞窗外事。
反而還覺得學堂的學習環境,比他在家裏的環境還要吵鬧一些。
蘇辰安也是把書拿出來,在課堂之上看書總比去聊天好上一些。
萬一人家夫子就在某個地方盯著,總得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今日開學第一天 ,按理來說應該不會有人遲到。
哪裏想得到?還真有個不怕死的,隻見一位五六歲左右的男童,信步走了進來。
看都沒看其他人一眼,找了個離講台最近的位置,就這樣自然的坐了下去。
不過在對方進屋裏的那一刻,周圍吵鬧的聲音突然就停止了下來。
隨後又有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蘇辰安這才知道眼前這位膽子大的在第一天就敢遲到的人。
叫做張明軒,人家和張夫子本身就是一家人,也就是說對方出現的時候,張夫子估計也快到了。
就見剛才還鬧哄哄的教室,突然就變得鴉雀無聲。
所有人更是把書本拿出來在那邊搖頭晃腦,好一幅眼熟的畫麵。
果然不到片刻,張夫子一臉如沐春風的走了進來。
看到裏麵的學子一個個卷不離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開始用戒尺敲了敲桌子。
“放下手中的書,從今以後,但凡進了課堂,不管你是看書還是練字,都沒有問題。
但是誰要是在老夫的課堂之上竊竊私語,交頭接耳。我想你們也是聽說過老夫的本事的。”
蘇辰安是真沒想到,張夫子一來就給了一個下馬威。
剛才裝的還很像一回事的同窗們,一個兩個心虛的不敢抬眼看向人家張夫子。
心理素質還是不夠強,正有幾個臉色也是蒼白的很,估計是被嚇到了。
看樣子張夫子的傳聞有很多,特別是手中那把戒尺,打到手心之上,估計會腫的吧。
在張夫子的壓迫之下,本就安靜的課堂之中更加的鴉雀無聲。
好在張夫子已經對這種情況司空見,二話沒說就拿起了書,讓大家跟著他先把書上的內容念上一遍。
邊念邊走,一邊摸著他那一把美須,一邊輕輕的搖頭晃腦。
再看這整個班裏都是這樣的情況,看樣子這搖頭晃腦那是拒絕不了了。
但蘇辰安總感覺這樣搖著晃著打亂了他的思緒。
本來以為張夫子就是這樣帶著大家讀一圈,搞這種填鴨式教育。
果然還是他小瞧了古代人,當張夫子,給大家一句一句的講他的釋意。
夫子輕捋胡須,目光掃過一眾學童,緩聲問道:“‘融四歲,能讓梨’,汝等可知其中蘊含何意?”
或者
夫子手持書卷,神色莊重,言道:“‘玉不琢,不成器’,誰能與吾講講此句之深意?”
這會會抽取其他人,講一講他自己領悟到的含義。
而且張夫子的記憶力真的是非常牛,好是在他們被收下的那一刻,他就能準確無誤的叫出任何一個人的名字。
此刻的蘇寶成就是被重點關照的對象,當夫子也是想叫他起來打一個好頭。
畢竟在其他學子一個個低著頭裝鵪鶉的時候,在場的各位除了坐在講台最前麵的楊明軒,以及蘇辰安和蘇寶成兩人。
整個學堂當中,肯抬起頭來的並沒有幾人。
張夫子也是在幾人當中選了一個合適的,隻見他的同桌蘇寶成,一臉自信的站起身來。
微微作揖,神色恭謹卻不卑怯,清越之聲響起:
“夫子,學生以為‘融四歲,能讓梨’乃言謙讓之德。
孔融年僅四歲,便知曉將大梨讓與兄長,此乃發自內心的謙遜與友愛。
此故事意在教導吾等,無論年歲幾何,皆應懷謙讓之心,勿爭一時之利,以和為貴,方能家和人睦,社會安寧。
謙讓非懦弱,而是一種高尚之品德,能使人心胸寬廣,受人敬重。”
蘇辰安看著滔滔不絕的蘇寶成心裏那真是欽佩的不行。
這個年紀的孩子就這般落落大方,回答的更是流利通暢,言之有物。
果然不愧是財主家的小少爺,文化底子好著呢。
看樣子蘇辰安想裝一裝天才,都要看這個朝代的天才讓不讓他出頭。
在眾人驚豔的眼神當中,台上的張夫子一臉滿意的捋了捋胡須。
“甚好,回答的很不錯,其他人,也不妨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畢竟,你們來學堂,可不是來當啞巴的。”
張夫子越說那些人的頭低的越低,好幾個連耳朵根子都紅了。
張夫子滿意的張望了一圈,看到那個同樣不避諱他眼神的學童。
他還是很有印象的,當初,收下對方的時候,他就覺得此子來日可期。
剛好也可以,看看對方,是否,有些本事。
張夫子負手而立於講堂之上,麵色肅然,目光炯炯地注視著堂下的學子們,聲如洪鍾道:
“《三字經》乃蒙學經典,吾今有問,‘頭懸梁,錐刺股’,此句所表何意?爾等誰能解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完之後眼神一眨不眨的盯著蘇辰安,壓根就不管眼睛亮的跟個小燈泡一樣的楊明軒。
楊明軒真是服了他,阿爺,誰都叫了,就是不叫他,他都快跳起來了。
蘇辰安看張夫子的眼神已經這麽明白,當然也不會不接受對方給出的問題。
十分坦然的起身,微微作揖,聲音雖然稚嫩,但回答卻是落地有聲。
大家也沒有想到,這位看著就比較寒酸的蘇辰安,竟然就在張夫子的目光下有膽量站起身來回答問題。
倒是一旁的蘇寶成一臉的得意,表示他的好兄弟絕對會亮瞎他們的眼睛。
隻有楊明軒一臉的鬱悶,這次他爺竟然還沒有喊他。
那一道清朗的聲音還在響起,大家本以為對方回答不出來多經驗的答案,哪裏知道真是人不可貌相。
“夫子,學生以為,‘頭懸梁,錐刺股’此句乃激勵我輩刻苦向學之典範。
孫敬以繩係發,懸於梁上,蘇秦以錐刺股,皆因他們心懷大誌,欲學有所成。
此乃告誡吾等,求學之路,艱辛漫長,當有堅韌不拔之誌,不畏困苦,不舍晝夜,方能有所成就。
如遇困倦懈怠之時,當思此二賢之堅毅,振奮精神,砥礪前行。”
蘇辰安說完,堂下學子們紛紛投來欽佩的目光,張夫子亦微微點頭,麵露讚許之色。
這孩子果然不錯,當日就看他眼神清明,頭腦清晰,說話更是一片坦然。
這孩子家庭雖然不富,但以後隻要肯用功,多下點苦功夫,考取功名,也是有很大的可能。
隻有楊明軒心裏更加鬱悶,本來以為這個臭小子應該答不上來。
到時候就有他表現的機會,哪裏知道瘦巴巴的一個人,回答的問題還真有點東西。
好在接下來的問題,楊明軒終於得到了他阿爺的青睞。
一臉驕傲的站起身來環視四周,果然不愧是張夫子的親孫子。
就這文化功底,就這拋磚引玉的功夫,他們真是望塵莫及。
喜歡蘇辰安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蘇辰安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