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回京麵聖

字數:4656   加入書籤

A+A-


    蘇辰安垂眸望著他奶布滿老年斑的手,指腹摩挲著她掌心粗糲的老繭。
    三年時光在眼前人身上刻下更深的痕跡,佝僂的脊背比記憶中又矮了半頭,白發間隱約可見新生的銀絲。
    他喉頭泛起鹹澀,想起離家那日他奶塞進行囊的油紙包,裏麵是曬得酥脆的柿餅,咬一口甜得能沁出蜜來。
    "走,咱們回家吧,孫兒給您和阿爺帶了野山參。"
    他攙著兩位老人往馬車上走去,青石板上的車輪聲噔噔作響。
    剛到自家巷口,就見自家門外站著一隊人馬。明黃緞麵的聖旨卷軸在為首太監手中熠熠生輝。
    "蘇大人辛苦了!"
    尖細嗓音劃破凝滯的空氣,那太監踩著碎步上前,蟒袍玉帶在陽光下流光溢彩。
    "陛下聽聞蘇大人凱旋,特命咱家攜旨相迎。還請大人稍作休整,即刻隨咱家入宮麵聖。"
    蘇辰安的手微微收緊,她奶布滿皺紋的手正悄悄往他袖中塞著溫熱的帕子。
    他轉身看向特意來接他的兄弟們,眼中閃過一絲無奈和歉意。
    蘇寶成已大笑著扯開他沾滿風塵的披風:"快去吧!師兄,我家燉了當歸老鴨湯,等你回來燙壺好酒!"
    說著用力一拍他後背,將他往馬邊推搡。
    "且慢!"
    張明軒按住他肩頭,從袖中掏出方素帕仔細擦拭他染著塵土的麵龐。
    "刑部近日有樁密室懸案,卷宗我都備好了,正好等你指點迷津。"
    素來少言的蘇辰遠默默將裝滿換洗衣物的包袱掛在馬鞍上。
    喉結滾動半晌才憋出句:"院裏的梨花釀埋了三年,就等你開壇。"
    又看了一眼家人,知道,什麽事情都比不過去見皇上重要。
    隻能給大家回了一個抱有歉意的眼神。
    蘇辰安稍微進屋裏麵稍微洗漱了一番,穿上嶄新的朝服,告別家人,妻子。
    禦書房的龍涎香混著墨香,蘇辰安剛跨過門檻,就被一雙手穩穩扶住。
    抬頭正對上李璟燁含笑的眼睛——這位年輕的帝王眼角已有了細紋,可眸中光芒比三年前更為銳利。
    "師弟,好久不見,就不用搞這麽多虛禮了,你可是我大成的大功臣。"
    蘇辰安在幾分堅持之下還是行了一個禮節,畢竟君臣有別,該做到位的還是要做到位。
    總不好落人口舌,不然無端讓人參一本他豈不是很冤枉。
    被皇上帶到坐席之上坐下,看著滿桌子的美味佳肴。
    蘇辰安喉頭微動。
    桌上十二道菜,竟全是自己愛吃的口味。
    那壺清釀更是味道熟——正是先帝賜給蕭太傅,又被太傅埋在東宮梅樹下的"雪裏春"。
    他們兩人喝著,恩師的酒,兩人之間那種許久不見的生疏感仿佛都淡去了一般。
    "滄瀾三年,朕的師弟給了天下一個驚喜。"
    李璟燁執壺斟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白玉杯中蕩漾。
    "水泥堤壩經住了三次大汛,稻魚共生讓兩岸增產五成..."
    他突然從案頭抽出本奏折,"連崔家都上了《請設格物學堂疏》。"
    蘇辰安接過奏折時指尖微顫。這哪是尋常奏本?
    分明是世家遞來的降書!崔家在文中不僅主動獻出祖傳《河防要術》,還請求將崔氏祠堂改為技工學堂。
    "臣不過順勢而為。"蘇辰安輕撫杯沿,"若無陛下在朝中壓製世家..."
    "朕可沒教你把秘方公之於眾。"
    李璟燁突然大笑,指著西牆懸掛的《江山堪輿圖》,"知道朕為何急著召你?"
    圖上新描的紅線縱橫交錯,正是以滄瀾為樞紐的水利網,"朕要這紅網,十年內覆蓋九州!"
    酒過三巡,李璟燁忽然擊掌。
    侍立在側的太監總管捧出個紫檀匣子,掀開竟是枚羊脂玉印章——"文淵閣參議"五個篆字在燭火下流轉著血色紋路。
    "三年前離京時,朕說過什麽?"帝王指尖輕叩案幾。
    "內閣之位,虛席以待。"
    他忽然傾身,"知道楊閣老昨日在朝會上說什麽?"安瀾伯不入閣,老夫辭官歸田"!"
    蘇辰安握杯的手一緊。楊閣老可是三朝元老,當年連蕭太傅都受過他的刁難。如今竟...
    "別這副表情。"
    李璟燁笑著展開卷軸,"看看這個。"絹本上密密麻麻全是簽名,六部尚書、督察院左右都禦史...甚至連向來中立的欽天監正都署了名。
    "安瀾伯..."蘇辰安摩挲著聖旨上的爵位稱號,突然被帝王接下來的話震住。
    "朕的嫡長子已開蒙。"
    李璟燁從多寶閣取下一方硯台——正是當年蕭太傅贈予太子的出師禮。
    "太傅之位永遠是你的。"他輕撫硯上"明月照心"的銘文,"等稷兒滿五歲..."
    窗外驟雨初歇,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正照在硯台墨池中未幹的殘墨上。
    蘇辰安忽然明白,為何案上備的是雙人筆墨——帝王早料到他會有治水新策要當場呈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啟稟陛下。"
    蘇辰安從懷中取出三卷圖紙,"這是臣設想的全國水利工程..."
    他頓了頓,指向其中朱筆勾勒的節點,"此處需打通秦嶺隧道,恐怕..."
    "恐怕要動用火器營?"
    李璟燁接得流暢,竟從袖中抖出份兵部調令,"朕已命神機營研製開山火雷。"
    他忽然壓低聲音,"聽說師弟夫人懷的是雙胎?朕的私庫裏有兩柄和田玉長命鎖..."
    當蘇辰安告退時,暮色已籠罩宮牆。
    李璟燁執意送到殿外,在漢白玉階上忽然駐足:"知道朕最欣慰什麽?"
    他指向蘇辰安腰間晃動的銀魚符,"不是你治水的功績,而是..."
    夜風送來帝王未盡之語:"...你始終是那個為老農扶犁的少年。"
    宮門外,等著接人的蘇寶成差點驚掉下巴——自家兄弟不僅捧著內閣參議的印信,身後還跟著兩隊抬賞賜的太監。
    最誇張的是那株三尺高的紅珊瑚,據說是番邦進貢的鎮國之寶。
    "師兄..."蘇辰安回頭望了眼漸暗的宮門,忽然輕笑出聲。
    三年前離京時,李璟燁在城樓上喊的正是這聲"師弟"。
    如今塵埃落定,他們終究沒有辜負蕭太傅那杯毒酒。
    張明軒突然捅了捅他:"快看!"順著他手指方向,皇城角樓忽然亮起燈火,隱約可見個小身影憑欄遠眺——正是剛滿三歲的太子李稷。
    孩子手中舉著的,赫然是蘇辰安當年留在東宮的《格物啟蒙》。
    夜風送來清脆的童聲:"太傅...早點回來教稷兒治水..."
    “好家夥,果然是太子,皇家的孩童,這才幾歲,都這麽氣度非凡了。”
    蘇寶成沒忍住開口,其實這還算是委婉的,他想說的其實是。
    這麽小的孩子,就要受這種酷刑了嗎!果然不愧是天家。
    喜歡蘇辰安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蘇辰安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