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麵聖
字數:3804 加入書籤
別說江許卿,就是其他人,除了李敏和盧娘子這樣總見麵聖的,其他人難免緊張。
哪怕是祝寧,也緊張。
廢話,這可是國家的主人,一句話就能決定你生死的大boss。
當年剛上班,她就是見個局長都緊張。
後來嘛……見多了就習慣了。
一路進宮。
到了的時候,陛下正和幾個大臣商討要緊的事情,他們等了半個時辰才被請進去。
幾個大臣還沒走。
不過瞧著都是中老年的年歲。
陛下在裏頭都算年輕的。
氣氛不算好,略有些壓抑,陛下臉上也沒有半點笑模樣。
想來是這個事情談得不太順利。
李敏倒好像是一點沒看見一樣,上去就行禮:“陛下,您讓我辦的事情我可辦妥當了!我能回刑部了吧!”
那親近的語氣,都有點像是後輩對著長輩撒嬌。
陛下那緊繃的臉緩和了些許,隻問他:“查到幕後的人了?”
李敏立刻叫冤:“您當時說的是找出真凶。我現在找到了啊!至於牽扯出其他案子,那可跟我沒關係了啊!”
陛下看著李敏這樣,指著他就笑罵:“一天天光想美事,滾回去,查不出真凶就不必回了!我看大理寺也很好,你正好過去鍛煉一二!免得成日空閑,長了那一身的肉!”
這也是長輩和晚輩的語氣,十分親昵。
李敏一下就是天塌了的表情,大聲嚷嚷:“您這不是要了我的命嗎?大理寺那麽忙——”
“你就說,你要什麽吧。”陛下顯然對這一套流程十分熟悉了,直接就跳過中間,直奔主題。
李敏“嘿嘿”笑了兩聲:“我留在大理寺也不是不行,我得要人手啊——昨日配合辦案,我與他們幾個配合了一下,覺得很是順手……”
祝寧終於明白李敏想幹什麽了:這是想挖牆角啊!而且是愣挖啊!
江許卿也驚住了:這李侍郎可真是勇猛啊!也不怕被柴大郎一劍對穿!這其他人就算了,我老師你也敢搶?
陛下看了李敏兩眼,問他:“你說說,你都要哪些人?”
李敏笑著道:“人我都帶來了。尤其是祝仵作,年輕,辦事利索,沒有廢話,腦子活,我想要她。”
祝寧麻了。
陛下沉吟片刻,卻沒有直接答應這件事情,反倒是問起了祝寧:“祝仵作,你也聽見李侍郎的意思了,你可願意?”
祝寧想也不想就拒絕了:“臣不願。”
“為何不願?”陛下也似是被這話勾起了興趣,如此問了一句。
祝寧實話實說:“柴少卿對臣有知遇之恩。臣能有今日,全因柴少卿的提攜和鼓勵。否則,臣如今隻是個普通婦人,就算會驗屍,也隻是在縣城裏做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仵作。”
“能入大理寺,能有如此的前途,都是柴少卿帶給臣的。今日我若答應此事,便是對柴少卿的背叛。”
“而且,臣也覺得和柴少卿配合默契,他是個好上司,臣也不願換。”
末了,看了一眼李敏,祝寧又補上一句:“並不是因為李侍郎不夠好。李侍郎也很好,隻是臣先遇到了柴少卿,故而隻能遺憾推辭。”
陛下聽到這話都笑了:“柴大郎若是調任,你也不可能跟著一起調任不是。”
“這是自然。”祝寧聽懂了陛下的潛台詞:“工作調度乃是長官們決定的。臣無權幹涉。但若是陛下問臣的意願,那臣不願。”
“若將來柴少卿升遷離開大理寺,臣為他高興,也定會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絕不辜負拿到手的俸祿。”
陛下看著祝寧,又看看李敏,有些惡趣味一般問李敏:“祝仵作不願意,李敏你要如何是好?”
李敏轉頭就誘惑祝寧:“跟著柴晏清有的,我都可以給你。而且再讓你升一品,如何?”
祝寧搖頭:“多謝李侍郎抬愛,但人不能這樣輕易搖擺。”
李敏不說話了,一臉遺憾。
陛下看看祝寧,又看看李敏,沉吟一二後,“好心”建議:“李敏啊,回頭你去問問柴大郎,與他商量商量。若是他同意了,想來祝仵作也就同意了。”
江許卿心裏都快喊起來了:那柴大郎一定會弄死李侍郎的!
就是李敏自己也是拒絕三連:“算了,別了,我不去。他那脾氣,怕不是要當場弄死我。”
陛下“哈哈”大笑:“那你現在把人要走了,就不怕他殺了你?”
“現在要走,那是人家祝仵作自己同意的,他不好那麽霸道。隻能憋氣忍了。”李敏“嘿嘿”笑了兩聲,然後連連擺手:“算了算了,人家祝仵作有情有義,我也不好奪愛。”
“倒是這次這麽快找到王堅的死因,祝仵作他們的確功不可沒。”李敏拱手行禮:“我帶他們來,也是想給他們邀邀功。另外,也問問您,我還用不用繼續往下查。”
“查,又是怎麽個查法。”
李敏一臉肅容:“我可不想成為下一個王堅。他們也別跟著遭殃。”
大理寺裏的王堅他們都能想辦法除了,那他們這些查案的,要是查出個什麽,隻怕是也有危險。
陛下沉吟片刻,先問賞賜的事:“那你覺得,該如何賞賜?”
李敏很實惠:“要不升官,要麽發財嘛。還能如何賞賜。”
祝寧默默地給李敏瘋狂點讚:好一句要不升官,要麽發財!深得我心啊!
江許卿也是一整個星星眼。
陛下無奈思忖半天,倒是有了一點思路:“既然如此,那就一人賞五兩金!”
五兩金不算多。
但關鍵是陛下賞的。這是一種態度。
祝寧猶豫了一下,上前一步行禮道:“陛下,不知臣可否將賞賜換成別的?”
陛下定定看了祝寧片刻,便道:“你說說。”
祝寧深深一拜:“臣想去找一個人。”
這麽多人盯著,祝寧沒說要去找誰,但想來陛下應該能明白。
剛才聽了李敏那句話之後,她對柴晏清的擔心,到達了頂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