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對佛家道家的新見解二
字數:1805 加入書籤
這個短篇兵法實際上在告訴我們用兵的上策是用計謀去戰勝敵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戰爭去打擊敵人,下策才是戰,上兵是用兵的上策,伐謀,是用計謀戰勝敵人 ,伐交,是通過外交手段戰勝敵人,實際上是主張以智慧取勝,而不是以力取勝,能用謀略而不戰而勝把戰爭消滅在萌芽裏屬於理想的目標,也是上上策,也體現了孫子的善,也是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理解完孫子兵法又去研究道家的理念。貌似有了新的認知。
道家的理念,核心思想:以“道”為本源,強調自然無為、順應天性。所以大家都說道法自然
“道”是萬物運行的規律,主張人應效法自然的無為、柔弱、不爭你看這裏是不爭)。 《道德經》也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裏又給大家說了道法自然
無為而治,是不強行幹預,通過順應規律達成和諧。
到這裏我覺得道家真正的思想是:“以柔克剛,不爭而善勝” 這與伐謀本意不戰而屈人之兵高度吻合,如果說道家的兵道,我個人不大理解,因為我畢竟不是道門中人,但是我可以查閱資料啊,我一番查證。
道家軍事思想大體是:
“第一,後發製人曾經讀過道德經69章,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這主張防守反擊,以靜製動)。
第二,以智取勝,通過計謀,心裏戰術,而非硬拚。
第三,慎戰非攻,道德經31章有這麽一段話:“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用兵必合於道
道德經第八章曾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看似柔弱,卻能穿石,載舟,覆舟,道家貌似告訴我們用這種不爭的智慧被欺負時,用以柔克剛的智慧去戰勝,而不是不服就幹,不服就幹這是下策,也不推薦硬碰硬,在道德經第73章又有體現,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告訴你敢可能招惹禍端,而不敢才是長久之道。
反複認證後,我發現道家不是教你學了本事保護自己,是讓你學了本事有了自保的能力,道德經裏哪一章忘了,強行報複隻會留下更多的隱患,是反對冤冤相報,認為鬥爭講究違背了天道,但是也不是一味地忍讓,告訴你不得已而用之,且動機需合天道,而不是你自己小小的受氣就用道家的本事去收拾別人。
其實道家的宗旨我的理解是
被欺負了,以柔克剛,以智取勝
核心策略,順應形勢,後發製人
最終目標,自然和諧,不結怨
世俗的觀點才是
被欺負了,以牙還牙,直接反擊
核心策略,對抗
最終目標,勝負分明
所以突然的醒悟讓我重新認識了道家的精髓所在,更理解了道法自然而為之的道理。現在網絡這麽發達,我不能說所有的傳播者傳播的道家的主要思想有誤,但是根據道德經也好,老子言善勝敵者不與也好,都符合伐謀的精髓。
感恩遇見,相遇即是緣,結緣地球ertkjhgz,非誠勿擾
喜歡一個出馬仙自述真實經曆請大家收藏:()一個出馬仙自述真實經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