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名古屋城下的陶笛聲

字數:1924   加入書籤

A+A-


    名古屋城陷入一片火海,燃燒彈如雨點般落下,炙熱的高溫將石垣烤得通紅,最終不堪重負地崩裂開來,仿佛這座古老的城堡正在痛苦地嘶吼。王越在火光與硝煙中穿梭,敏銳地察覺到石垣崩裂處的異樣,他快步上前,拔出腰間的刺刀,費力地撬開一段露出的陶管。刹那間,戰國時期的瀨戶燒陶片如雪花般簌簌而落,發出清脆的聲響。王越俯身撿起幾片,隻見每片陶片的背麵都清晰地刻著德川家康標誌性的十六瓣菊紋,而正麵卻令人震驚地用朝鮮文標注著現代防空工事的坐標,那些文字在火光的映照下,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被掩埋的隱秘曆史。
    “少帥,這陶土摻了九州煤礦的煤渣。” 工兵小山東捧著破碎的陶片,湊近仔細查看,指腹不小心被鋒利的陶片邊緣割破,殷紅的血滴落在陶片上,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訝與凝重,“裏頭混著...... 人骨粉。” 這話一出,周圍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眾人心中湧起一股寒意,難以想象這些陶土背後隱藏著怎樣殘酷的過往。
    隨著夜幕降臨,原本就彌漫著焦糊味的空氣愈發濃重,夜風如同一個無形的惡魔,裹挾著這股刺鼻的味道,肆意地穿過城牆的孔洞,發出如鬼哭狼嚎般淒厲的嗚咽聲。隨行的朝鮮爆破手原本正專注地查看周圍環境,聽到這聲音,身體猛地一僵,眼神中滿是驚愕:“這不是風聲...... 是《阿裏郎》!” 那熟悉的旋律,在這戰火紛飛的夜晚,顯得格外詭異而又充滿力量。眾人瞬間警覺起來,循著這若有若無的音律,小心翼翼地摸到城牆根一處坍塌的防空洞。
    在防空洞昏暗的角落裏,一個身著學徒服的陶匠蜷縮在那裏,形容憔悴。他唇邊的陶笛已然裂了三道縫,仔細一看,竟是用硫磺島家紋瓷片改製而成。陶匠見有人靠近,顫抖著伸出一隻手,遞出一枚未燒製的陶坯,他的聲音微弱卻堅定:“快,拿好。” 王越上前接過,發現陶坯內壁密密麻麻地用針尖刻滿了小孔。陶匠接著說道:“每個孔洞對應著名古屋軍工廠的一處通風口。” 他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出的血沫中帶著鮮豔的釉彩,“德川家造城時埋了百鬼陶笛......”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悲憤,“我祖父把它們改成了......” 話還未說完,洞外突然傳來一陣整齊而沉重的軍靴聲,日軍守備隊正在迅速靠近。
    日軍守備隊如潮水般衝進防空洞,陶匠眼中閃過決絕的光芒,他用盡全身力氣,猛地撞向一旁熊熊燃燒的窯爐。瞬間,兩千度的陶漿如決堤的洪水般傾瀉而出,最前麵的日軍士兵躲避不及,被滾燙的陶漿瞬間澆鑄,痛苦地扭曲著身體,轉瞬之間便化作了一尊尊猙獰的俑人。王越在撲麵而來的熱浪中,驚愕地瞥見陶笛內壁的針孔圖開始發亮,那些原本看似毫無規律的孔洞,此刻竟與九州千人針的刺繡完全吻合,它們投射在牆上的光影相互交織,漸漸勾勒出名古屋地下彈藥庫的立體剖麵,每一處細節都清晰可見。
    “接著!” 垂死的陶匠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手中的陶笛朝著王越奮力拋出。王越本能地伸手淩空接住,就在這一瞬間,陶笛因高溫瞬間炸裂,飛濺的瓷片如暗器般劃破他的臉頰,殷紅的血珠滴落在陶片的十六瓣菊紋上。奇異的事情發生了,那原本規整的紋路突然扭曲變形,漸漸幻化成朝鮮獨立旗的太極圖案,仿佛在這一刻,曆史的力量被徹底喚醒。
    總攻當夜,三百架 b  29 如巨大的鋼鐵飛鳥,整齊地掠過名古屋上空。燃燒彈墜落時發出尖銳的呼嘯聲,如同死亡的樂章。在這震耳欲聾的聲響中,王越仿佛聽見全城的陶笛在共振。那些被德川家康鎮壓在歲月長河中的朝鮮陶工亡靈、琉球匠人的精魂、九州礦工的無盡怨氣,此刻都在這激昂的音浪中被喚醒,它們化作一股強大的力量,猛地掀開地下工事的頂蓋。
    當象征著名古屋城威嚴的金鯱瓦從燃燒的天守閣墜落,發出沉悶的聲響時,一塊未熔化的陶片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最終插進護城河的淤泥之中。仔細看去,上麵用針尖刻著最終坐標:東京皇居地堡通風口,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正午,仿佛在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即將到來 。
    喜歡烽火少帥:改寫九一八請大家收藏:()烽火少帥:改寫九一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