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設計107和喀秋莎

字數:3626   加入書籤

A+A-


    "首先是107火箭炮,這才是真正的遊擊神器。"李明遠在虛擬繪圖板上快速勾畫著炮管的輪廓,手指靈活地調整著各項參數。
    傳統107炮管采用整體鑄造,成本高且產能低。
    李明遠創新性地設計了分段鑄造法——將炮管分成三段獨立製造,最後通過特殊夾具組裝,既保證精度,又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材料要求太高的話,工廠無法滿足。"李明遠皺著眉頭,開始簡化設計,
    "炮管壁厚可以從5毫米減為3.5毫米,用普通q235鋼代替特種鋼,表麵進行簡易磷化處理就夠了。"
    係統自動計算著各項參數變化。材料需求降低了70,強度卻隻損失15,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虛擬實驗台上,簡化版107火箭炮的各部件依次成型。
    李明遠反複測試著組裝精度,不斷調整接口設計,直到完美吻合。
    "底座也要簡化,傳統三角支架太複雜了。"李明遠換了個設計,采用兩片鋼板折疊焊接而成的簡易支架,重量減輕一半,卻更加穩固,"這樣士兵們扛著跑也不會太累。"
    下一個挑戰是發射機構。
    李明遠放棄了複雜的機械擊發裝置,設計了一種簡易電池點火係統,隻需普通幹電池和一段導線就能實現遠距離發射,極大地保障了操作人員的安全。
    "按照這個設計,日產能能達到200發,足夠支撐前線需求了。"李明遠滿意地保存了設計圖,又開始構思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圖紙。
    喀秋莎是群體覆蓋性打擊的利器,但傳統設計過於複雜。
    李明遠決定走極簡路線——16根並排安裝的發射管,取消複雜的旋轉機構,采用固定式設計,一次齊射後整體更換發射架。
    "發射管用普通鋼管就行,內壁進行簡單的滾壓處理減少摩擦。"李明遠在係統中模擬出製造流程,"安裝架采用角鋼焊接,保證輕量化的同時具備足夠強度。"
    最大的挑戰是瞄準係統。
    傳統喀秋莎靠複雜的機械裝置調整射角,李明遠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種簡易水平儀,配合角度標尺,讓普通士兵也能快速掌握瞄準要領。
    "這下複雜度降低了80,普通工廠都能批量生產了。"李明遠看著完成的設計圖,心裏有了底。
    …………
    第二天一早,李明遠就轉戰到推進劑研發。
    這是火箭炮的核心,也是最難攻克的技術壁壘。
    "傳統黑火藥不穩定,易受潮,不適合大規模儲存。"李明遠在係統小世界裏調配著各種化學原料,"必須找到替代方案。"
    係統知識庫給出了幾種可能的配方,但都不適合當前的工業條件。
    李明遠思索片刻,突然靈光一閃:"硝化棉加石蠟的混合推進劑!"
    這種配方在後世已經很普遍,但在五十年代卻是革命性的創新。李明遠迅速調整配比——硝化棉65,石蠟30,添加劑5。
    "理論上可行,開始模擬實驗。"虛擬實驗室裏,一小塊混合推進劑被點燃,燃燒平穩,幾乎沒有黑煙,推力曲線平滑得令人驚歎。
    李明遠興奮地調整著配方,每次隻改變一個變量,記錄下所有數據,尋找最佳平衡點。
    三十多次實驗後,他終於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完美!儲存穩定性提高了300,可以安全保存六個月不變質。"李明遠將配方詳細記錄下來,
    "最關鍵的是,這些原料都能在國內獲得,不需要進口。"
    推進劑配方敲定後,李明遠轉向火箭彈的設計。
    彈體采用輕量化處理,尾翼使用折疊式設計,既節省空間又提高飛行穩定性。
    "彈頭設計要簡單實用。"李明遠思索片刻,決定設計三種不同類型——殺傷型、燃燒型和煙霧型,適應不同作戰需求,"最重要的是標準化接口,讓戰場上能夠快速更換彈頭。"
    第三天,李明遠開始設計機動發射平台。
    理想狀態下,喀秋莎應該安裝在卡車上,但考慮到當前的工業條件和戰場環境,他別出心裁地想到了一個替代方案。
    "改造馬車底盤!"李明遠的點子看似瘋狂,實則非常適合當下情況,"馬匹機動性好,不需要汽油,維護簡單,在山地和丘陵地帶比汽車還靈活。"
    普通馬車底盤顯然無法承受火箭發射時的後坐力,李明遠設計了一套簡易液壓支撐係統,四根支撐腿在發射前自動展開,將整個平台穩固地錨定在地麵上。
    "轉向機構也要加強。"李明遠重新設計了車輪結構,增加了減震裝置和方向鎖定機構,確保發射時平台紋絲不動,"另外,車廂底部加裝特製鋼板,防止火箭尾焰損傷底盤。"
    …………
    深夜,李明遠靠在係統小世界的椅子上,閉目養神片刻。
    三天來的連續工作讓他精疲力盡,但成果是豐碩的——兩種火箭炮的全套設計已經完成,包括生產工藝、組裝流程和操作手冊。
    "該回到現實世界了。"李明遠睜開眼,退出係統空間,看著桌上已經繪製完成的一摞圖紙,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微笑。
    107火箭炮和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全套技術文件整齊地碼放在桌上,從炮管結構到推進劑配方,從發射機構到機動平台,無一遺漏。
    李明遠仔細檢查每一頁圖紙,與係統模型進行最後的對比和細節優化。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李明遠滿意地收起圖紙,準備開始試製階段。
    "李總工,您要的那些奇怪材料都準備好了。"婁廠長一臉困惑地站在辦公室門口,
    "硝化棉、石蠟、還有那些鋼管和鋁粉……您這是要幹什麽呀?"
    李明遠頭也不抬,繼續在圖紙上修改著細節:"做個小實驗,不礙事。"
    "小實驗?"婁廠長將信將疑,"上次您的"小實驗"可是翻了整個廠子的天啊。"
    李明遠笑了笑:"放心,這次真的隻是個小測試,不會影響正常生產。對了,我需要用一下後院那個廢棄的倉庫,三天就夠。"
    喜歡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