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世界七52

字數:3737   加入書籤

A+A-


    吳公公知道,皇帝單純是被大臣們弄得有些煩了,並不是真要把茵茵叫回來讓她也嚐一嚐這感覺。
    吳公公躬身勸了幾句,皇帝也果然揭開此事不提。
    如今天下太平,皇帝威望也高,權力盡在手中,他真心想做的事情,哪裏有做不成的道理。
    所以沒過多久,皇帝就正式將這個部門落成。
    因為前朝有那麽多大臣反對,皇帝就將這個部門落在了宮禁僻靜處,不由朝臣管轄,隻對他這個皇帝服務。
    而這個部門成立後,燒的第一把火,就是當朝宰相身上。
    這個宰相在京中威望頗高,從前也是有思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如今年紀大了,卻在家鄉兼並土地,放任家人魚肉鄉裏,包庇其子強搶民女、殺人等多樁罪。
    皇帝看到這些消息後,早就生過一場氣了,所以如今還能忍得住,直接當庭讓人將這個宰相收押,他的家人也跟著入罪。
    有覺得罪不至此或是認為此乃吳公公等人有意構陷的,都上書勸諫,但與這位宰相共事多年的閣臣卻大都一言不發。
    等到茵茵回京,她便被柳老爺請過府。
    “殺人償命,犯法當罪,但這個以太監為首的明鏡堂長久發展下去,必然要成朝堂大患。”
    柳老爺說完問茵茵:“郡主以為呢?”
    茵茵來過柳家多次,自然知道花廳裏的布置是什麽樣,如今無端添了大屏風,她又聽見了好幾道喘氣聲,就知道有人躲在屏風後頭,還不止一個。
    茵茵心裏有數,沒有理會柳老爺的暗示,順著他的意思表示讚同,而是正色道:“任何事物都有其興盛衰亡的過程,至少在現在,明鏡堂的存在是積極的。”
    “公爹若是覺得不妥,也不該在此時向陛下上書。”
    “哦?”柳老爺做出一副虛心求教的模樣,“郡主的意思是?”
    茵茵把玩著手上的玉戒:“明鏡堂有監察百官的權力,百官自然也有監察明鏡堂的能耐。”
    “若是明鏡堂一心為公,自然無妨,可要是明鏡堂以一己之私,構陷他人,百官自然也能對陛下據實以告。”
    “明鏡堂是因陛下之用而建,是延續還是消亡,自然都要看陛下的意思。”
    茵茵說的這些東西,柳老爺等人如何不知。
    隻是官做得越大,真正清廉到不怕被查的就越少,隻要明鏡堂想查,朝堂上或許沒有多少人能夠幸免。
    也因此,他們越發不能容忍明鏡堂的坐大,最好現在就讓它消失,以免日後尾大不掉,連睡覺都睡不安寧。
    見柳老爺有所遲疑,茵茵也不再說。
    朝中的大臣是個什麽樣子,皇帝心裏有數,隻是大部分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過去了。
    但是近年來,有些人做得越發過了。
    就像是當初在太子身後攛掇一般,這些人又不記事的開始在諸位皇子背後搖旗呐喊。
    皇帝建立明鏡堂,針對的就是這些人。
    當然,也還有那些不能保持本心,自己成功登上高位,就迷失在繁華奢靡之中,反過來加害百姓的人。
    考慮到柳老爺屋裏還有不少人,茵茵起身借著要去找柳程他們的借口出去,等到一家子再回來時,屋裏的屏風已經撤掉了。
    在他們離開前,柳老爺又私下問茵茵:“郡主認為,陛下什麽時候會對明鏡堂厭煩呢。”
    “若是吳公公忠心不變,起碼十年,明鏡堂都會好好的存在,”茵茵想了想,還是安慰他,“隻要不是做得太過,陛下不會太過追究的。”
    柳老爺點頭,他還真沒有別人那麽心虛。
    柳老爺從前能和茵茵的父親做好友,就不是特別缺錢的,雖然他也有一些灰色收入,但該有的底線他都有。
    非要算起來,他最糟心的,也不過是先前長子跟著太子,險些牽連家裏的事。
    但這事有茵茵在其中轉圜,早就圓滿解決,所以他這會兒也能和和氣氣的看著茵茵一家出門。
    比起柳家,戚老太爺還要更穩得住一些。
    他倒不是覺得自己沒什麽小辮子可抓,而是深信,有他長子的餘蔭庇護,還有大孫女茵茵在皇帝麵前的臉麵,戚家隻要不做什麽天怒人怨的事,都會被皇帝放過而已。
    茵茵這回回京,也沒在京中住上太久,很快又開始了往返京城和龍騰大營的日子。
    柳程心疼她常要在路上奔波,帶著兒子侄子,跟著她住到了京郊。
    消息傳到宮裏,皇帝心情倒是不錯,還跟吳公公誇了柳程幾句,顯然覺得這個幹女婿做得不錯。
    吳公公成了明鏡堂的令使後,皇帝本打算讓他專心明鏡堂的事務,不必在宣室殿伺候。但吳公公不肯,寧願自己兩邊跑,也要留在皇帝身邊。
    皇帝說了兩回,就隨他去了,但後頭茵茵聽皇帝說起來的語氣,顯然對吳公公的做法很是滿意。
    都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燒到了宰相身上,這第二把和第三把火,自然就要往別處燒一燒。
    吳公公按著皇帝的心思,一麵揪出了些京官中屍位素餐犯事頗多的,一麵特意派了人出去,將外頭一些個差點就激起民憤的地方官給直接抓了起來。
    不過明鏡堂初立,人手不足,難免就要有拿著令牌到當地調兵的時候。
    因為朝臣對明鏡堂的不滿和鄙夷,偏巧就有那麽一回,明鏡堂的人拿著令牌到當地調兵,被當地太守拒絕。
    為了掩蓋這件事,那個太守還派了人去追殺持令者。
    就在這時,早早得到消息的官員收拾了家裏的財物,舉家逃往邊境,並從邊境去了他國。
    消息傳到京中時,茵茵剛好進宮。
    麵對著盛怒的皇帝,茵茵親自給他泡了一盞茶來。
    “父皇消消氣,這樣的官員,按律法處置就是,要是你因此氣壞了身子,可不劃算。”
    皇帝看到茵茵,想了想道:“茵茵,寡人若派你去邊境,將人要回來,你可願意?”
    “當然,”茵茵早盼著這麽一天,有什麽不敢的。
    “不過……父皇您是隻想把這一家子要回來,還是追究那個國家收容罪人的罪過,讓他們因此付出代價呢?”
    喜歡快穿:活到大結局請大家收藏:()快穿:活到大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