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倉庫建好,交糧標準,政策條件

字數:4624   加入書籤

A+A-


    6月底,第一棟倉庫綜合樓竣工,不過平安新村能采購的水泥與紅磚指標也已經到了極限,再去公社裏拿批條是不可能了。
    後麵還要采購的話,指標就沒有了,但是可以跟那些村辦工廠以物換物,不過總用臘肉換水泥紅磚,不是說不可以,但很虧本。
    而從四九城那邊通過雷師傅采購,他是有辦法,不過運費和價格就很高了。
    另外通過程主任弄一些水泥與紅磚的指標,出於以前的關係,倒是可以幫點忙。但不可能一直這樣,因為新村不是在他的管轄之內,一直幫忙名不正言不順,容易有隱患。
    暫時隻能這樣,不能弄得太過分,而且後麵建設新村的時候,水泥紅磚需要的數量那可不是一般的大,成天從城裏通過雷師傅買也不現實。
    也幸虧方平安決定第一個建築是二層加地下室)的綜合倉庫樓。地下室儲存糧食肉類,一層是食堂工具間辦公室作坊等等功能性區域,二層是村民臨時集體宿舍,三層平台可以用作曬穀場。而且方平安不想跟其他人擠在一起住,打算在天台上隔一處位置出來,先臨時做個小木屋,這樣隱秘性也好一些。等後麵房子建好以後再搬下去。
    綜合倉庫樓,每層長寬各25米高3米,除開走道以外,每層的倉儲或住宿麵積為484平,每間屋子都是5.55.5米總計30.25平,每層16間。
    而新村總人數為58人共33戶,很多都是一人一戶可以住高低床,擠一擠稍微做點隔斷,還是能擠的下去的。
    年底之前再建一些房子,居住問題便可以解決了。
    綜合倉庫樓建好以後,雷師傅他們就回四九城了,然後劉光天等人就每天開車跑來跑去,把放在軋鋼廠倉庫的物資,以及花園子裏的物資不斷的搬運過來,順帶采購。李懷德那邊也不含糊,派車給方平安運了兩趟,總算把東西全給運完了,一直放在軋鋼廠的倉庫裏也不是回事兒。
    而方平安這邊就帶著大家開荒,建梯田,挖魚塘,順帶砍樹準備做小木屋。
    這邊劃給他們村的區域裏,樹是讓砍的,不砍沒法兒改成梯田種地,畢竟還是以糧食種植為主。
    建木屋的設計圖方平安之前就畫過,然後雷師傅給改了很多地方,方平安本身也有點手藝,按照雷師傅修改好的設計圖來搭建,方便簡潔,沒太大的技術難度。反正也不圖它有啥美觀性,能住人就行,等明年收成達標以後,再解決建築材料的問題。
    市裏給新村的政策那份文件方平安仔細研究了好幾遍。
    大致上跟普通村子的要求是一樣的,但也有一定的政策傾斜,因為畢竟是sh主義新村。
    平安新村總麵積200畝,耕地不能少於70也就是最少為140畝。
    交公糧的要求:
    首年,公糧可按標準一半來交,因為新村啥也沒有正在開荒,昌平區標準大概是一畝地上交120150斤。
    也就是年底之前新村至少得交8400斤糧食,當然,不同糧食折算標準不一樣。
    而從明年開始,就得和其他村子一樣了,公糧按照土地麵積和常年產量核定,比例為515,60年代昌平地區每畝約50100斤小麥玉米為主)。
    另外還有統購糧餘糧),根據當年產量浮動,通常占產量的2030,與公糧合計可達總產量40以上,但這部分有償,不過價格很低約為市價的14。
    若遇豐年,餘糧任務可能增加;災年則可能減免。
    方平安想了想,以60年代這麽低的產量來說,自己種幾畝地的土豆就全給解決了,不成問題。
    去崔村公社時,方平安也問過公社書記交公糧的注意事項。
    昌平地區主要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兼種部分雜糧如穀子、豆類)。
    畝產水平:小麥約 100150斤畝受品種、肥料和氣候影響較大);
    玉米約 200300斤畝比小麥略高,但仍受製於傳統耕作方式);
    綜合平均約 150250斤畝視年景和土地條件浮動)。
    然後方平安就放心了——就著?
    老子弄出來的土豆畝產3000斤!紅薯畝產2000斤!玉米畝產700斤!
    怕個der啊!
    別人怕幹旱怕沒肥料怕蟲害……
    爺有強化藥劑啥都不怕!
    種地?爺們最不怕的就是種地!
    所以交糧對於方平安來說完全不是事兒。
    而政策中最為吸引他的兩條是——
    一、除交公糧以外,若新村每標準外多繳納統購糧——5萬斤糧食、2萬斤肉、另外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00塊——則允許平安新村建一個村辦工廠,僅限於與村子建設與農副產品加工有關。
    這就等於是花錢買營業執照了。
    一般的村子交完公糧統購糧留下口糧與種植以後,估計就不剩什麽呢,而對於方平安來說——你們說話得算話啊,我讀書少你們市zf不能騙人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連續三年,上交公糧與統購糧每年均達到5萬斤以上,則方平安擔任村長兼任村支書一肩挑,未達標,則第四年開始,上麵給安排村支書協助其管理村子。
    一是讓新村可以建廠有“營業執照”,二是讓自己可以名正言順的一肩挑一言堂),那還等什麽?
    幹就完了!
    要不是怕太嚇人,他直接就想用空間裏的毛熊物資交上去,這樣立馬就可以建磚廠了。
    水泥廠不行,沒有設備搞不定,汙染也太重了。
    方平安這邊開荒砍樹忙的昏天黑地,花了一周的時間,他終於給自己和範小野在天台上搭了一間小木屋,30多平,先將就著用唄。
    而楊曉蜜與熱巴因為是女知青,所以兩人單獨一間房,不跟其他村民擠在一間屋子裏,晚上時不時偷偷上樓溜到方平安的房間去,此處省略20003=6000字。
    劉光天和虎子現在一周起碼跑四合院一次,也經常給他們帶來不少四九城與四合院的消息,最起碼每周的報紙是必須買回來的,村裏有廣播站,楊曉蜜和熱巴輪流當廣播員。
    大風已經完全刮起來了,楊廠長已經倒台,現在被下放到後勤掃地去了。
    街上四處都是宏偉兵,成天搞活動貼大字報跳忠字舞,整個四九城現在街麵上那是烏煙瘴氣的,本來一開始劉光天等小年輕對這事兒還蠻有興趣,但多了以後就考慮一個問題——
    這些人一天到晚的不上班不從事生產,他們吃啥?國家怎麽發展?
    而院子裏也鬧了起來,易中海退位,許大茂成了三大爺,有事兒沒事兒一起搞傻柱。
    傻柱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一個留聲機,每天自己在那兒聽什麽《第五交響曲》。
    劉光天他爹終於心願得成當上了工人糾察隊隊長,第一件事情就把傻柱給關了起來。
    易中海與聾老太花了大力氣才把他給弄了出來,然後傻柱就被下放到車間去了……
    方平安他們聽的嘖嘖稱奇,曆史還是有強烈的收束性,一切又按照原劇的情節發展。
    不過他們就不摻和了,現在反倒覺得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落得個清淨。
    眾人正在吐槽著院裏的那些家夥沒事找事的時候,方平安看到劉光天的表情不對。
    “咋地了光天?”
    “村長……那個,我明天能再回城裏去不?”
    “這不是剛回來嗎?啥東西沒買還是咋地了?”
    “那個,我想請個假……”
    “怎麽了?”
    “於海棠來了院子裏……”
    “你還沒放下啊?!”
    喜歡四合院:噶完賈東旭,隔壁種田去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噶完賈東旭,隔壁種田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