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安排新村學生複課

字數:4858   加入書籤

A+A-


    新村下放人員中,還有部分學生,小學到高中的都有,大學生就別想了,回不去了。
    通知是公社裏發下來的,新村統計了,學齡前兒童6個,小學生4個,初中生5個,高中生7個,有16人得去上學。
    公社裏有小學,有的生產大隊也有小學,但初中隻有公社裏有一所。課程簡化,加入zz學習內容,師資多為本地知青或下放教師,公社還給新村這邊3個教師名額,因為他們村兒下放教師多。
    並且這個時代實行"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取消考試製度;
    學製縮短部分學校試行"五二二"製(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2年);
    大量課時用於學農、學工勞動;
    所以小學生和初中生在公社裏,倒是沒人敢欺負新村的孩子。
    而高中生得去昌平縣城(昌平一中二中),新入學是入不了的,因為需要通過推薦選拔(家庭成分和zz表現優先),新村的那些孩子們都沒戲。
    但那7名高中生,得去把高中給讀完,起碼混個高中畢業證。
    考慮到自己村這些下放人員的特殊性,方平安也明白現在縣裏高中絕對是風暴中心,何苦把孩子給送過去,萬一出事兒了那就是毀了整個家庭。
    便讓公社書記出麵,跟縣裏的中學跑跑關係,學籍調過去人不去上課,在公社和村裏參加勞動和zz學習。然後公社裏的下放教師們教他們,再加上方平安的題海戰術,每月和期末回縣裏參加考試,最後隻要混個高中畢業證就行了。
    因為方平安還認識縣裏割尾會的領導,這些事兒也不算大,在一千斤臘肉的buff加成之下,這事兒就這麽辦成了。
    新村就是豪橫,上來就是小半車臘肉,足足一千斤,誰能扛得住?
    你在怎麽運動也得吃飯是不是?
    最麻煩的,是範有塵上學的問題,他和棒梗一樣,今年都是15歲,本應該上初三的,但因為學製調整還有中間停課的事情,就一直沒有回去上學。
    範小野和陳大發也在考慮他要不要回城裏上學的問題,如果在鄉下的話,他就隻能去重新讀個初2,再稀裏糊塗的初中畢業就完了。
    至於說去縣裏讀高中,方平安幾人都很擔心這個時期的亂象。
    而回城裏,陳大發會跟著回去,但萬一有什麽事兒,方平安又來不及回去幫忙,並且陳大發的身份成分也是一個雷,並不安全。
    上次範小野在城裏生孩子,陳大發還打了電話回去清河家具廠問情況,結果才知道,公檢法加上監獄係統都被衝擊了,他的一些身份差不多的老夥計,以及監獄領導還有家具廠的領導,下場都不怎麽樣。
    所以陳大發也不敢回去。
    但你說讓這個年紀的孩子不去讀高中?不讀書?
    他們那顆騷動的心怎麽願意啊。
    最後方平安很認真的跟著範有塵說道“有塵啊,信的過姐夫不?”
    雖然說離婚了,但在自家,方平安就是他範有塵的姐夫,因為叫幹哥很拗口。
    範有塵點了點頭“姐夫你說。”
    “咱就留在鄉下,先辦理借讀把初中畢業證拿到手,然後因為你的戶口在城裏,再辦理知青上山下鄉,落戶到咱們村來。等上幾年,有機會再去讀高中的。”
    “到時候不止你要去讀書,姐夫我,還有你姐,還有村裏很多人,都得去讀高中,然後咱們一起去考大學。”
    “等上幾年,可能稍微長一點,但有機會的。”
    “你願意嗎?”
    已經落戶到新村的下放分子是不需要上山下鄉的,已經成了農村人。但範有塵和陳大發的戶口是在城裏,這個必須得再跑一趟。
    至於說考大學,方平安有計劃的,等到76年,全村隻要適齡,想考的,哪怕是年紀三四十歲的,他都得逼著這些人一起去讀大學,自己也得去。
    不能說一輩子都窩在村裏吧。
    範有塵其實很想說,不管是回城讀書,還是去縣裏讀書,他都沒問題的,他一個人也能生活的下去,知道怎麽照顧自己。
    畢竟不缺錢不缺房也不缺吃喝。
    而且在公社借讀中學拿畢業證,然後又辦理上山下鄉回來落戶……這是個什麽操作,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讀完初中就不讀了,一直困在這個村子裏?
    其他下放分子願意,但這個年紀的孩子不願意啊。
    但看到方平安認真的目光,以及認真想了想這幾年的事情,還有外麵的那些運動,年輕人的狂熱……
    範有塵明白了,他已經重獲光明,並且衣食無憂,所以自己不能給幹爹陳大發,以及姐姐姐夫添亂。
    至於說考大學——
    姐夫輕輕鬆鬆培養出了3個大學生,這在他這裏完全不是事兒,那就多等幾年吧。
    所以範有塵最後認真的點了點頭。
    “姐夫,我聽你的!”
    方平安點了點頭,能聽勸就行,就怕這個年紀的孩子腦子一熱,那是真心攔不住。隨即跟陳大發範有塵一起去城裏跑了一趟,把學籍關係給轉了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
    67年底,一切正常發展,新村又收獲了一批土豆,把統購糧的缺口給補上了,這樣上麵就不會給新村空降書記下來。
    方平安又去了一趟東北小興安嶺紅星農場那邊,一來做慈善賺陰德積分,二來打獵補倉,而且又去安書記那兒用人參淘換了2輛新報廢的嘎斯51,2輛烏拉爾三侉子。
    實際上紅星農場這裏還有報廢的解放ca10卡車,但方平安空間裏隻有毛熊當年0元購的那些卡車與三侉子,別的型號都沒有。換解放ca10的話,他是真的不會修與沒有配件,隻能作罷。
    至此,新村有了4輛嘎斯51,5輛烏拉爾三侉子,3輛三輪車,2輛自行車(自行車三侉子和嘎斯51,他的空間裏還有幾輛備份)。
    土豆和臘肉,又讓李懷德來拖了輛車回去,並捎上了一車堅果、鹹魚、蘑菇幹、還有十三香調料等等,縣裏水產公司還過來收了兩次魚。於是年底又含淚小賺5萬塊錢。
    新村公賬年底一合計,16萬多。
    而方平安個人自己又賣了一些人參給李懷德,減去做慈善放出去的錢,餘額還有4萬多(因為去年給佟掌櫃收房子四舅,墊資了5萬),陰德積分6萬多。
    趙研究員那邊也得出來了準確的數據,新村的土豆留種種植第二代,在有池塘水和黑土以及漚肥等等的情況下,是可以保證畝產量30003101novel.com0斤左右,第三代也行,不過產量已經到達極限了;
    玉米則是畝產7101novel.com斤、紅薯畝產2100斤。
    但如果換了普通的土壤以及不用新村池塘水,第二代產量就隻能達到全國平均的1415倍,差距甚大。
    再要是種第三代,便會退化到與全國畝產量差不多的水平,那就毫無意義了。
    這個結果一出,整個公社都同意並且支持新村作為他們公社的種子基地,專攻土豆玉米紅薯三種作物。
    種子產品也被定型了,新村土豆1號,畝產量普通耕地可達350斤,高於全國平均4成3,特性是個頭偏大,耐寒耐蟲,少病害;
    新村玉米1號,畝產量普通耕地可達300斤,高於全國平均2成6,特性是個頭大,耐寒,顆粒均勻,甜度高,少病害;
    新村紅薯1號,畝產量普通耕地可達430斤,高於全國平均6成7,特性是個頭大,耐寒,甜度高,少病害;
    他們農科院專家現在主攻的,是借助新村的超級土豆玉米紅薯,在普通耕地上培育出穩定高產種子。
    至於說新村那邊動輒幾千斤……複刻模仿不了,沒有黑土和新村池塘水,沒辦法普及。
    所以沒有多大的研究意義,新村能每年一代高產種子給他們,就已經很好了。
    並且公社裏一研究,幹脆在崔村公社農場,給農科院的專家們批了50畝地作為試驗田。
    書記和主任們表示——
    我們不懂科學,但我們尊重科學。
    喜歡四合院噶完賈東旭,隔壁種田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噶完賈東旭,隔壁種田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