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大明拓疆:美洲風雲

字數:4160   加入書籤

A+A-


    永昌二十一年深秋,福州港海風獵獵,旌旗蔽日。雅妃徐靜姝身著金絲織就的玄色戎裝,頭戴嵌滿東珠的紫金冠,英姿颯爽地立在旗艦“永樂號”的甲板之上。她身後,西洋艦隊大都督鄭宏身披銀鱗軟甲,腰間懸掛著削鐵如泥的螭紋寶劍;都督朱和偉則一襲紅袍,手持玄鐵令旗,威風凜凜。二十艘商船滿載著瓷器、絲綢、茶葉等大明的奇珍異寶,二十艘載人福船搭載著兩萬滿懷憧憬的大明百姓,與西洋艦隊的戰船共同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龐大船隊,緩緩駛出港口,向著遙遠的美洲大陸進發。
    船隊沿著熟悉的航線,首先抵達馬六甲。這座扼守東西方貿易要道的港口城市,此時已成為大明在南洋的重要據點之一。港口內,商船往來如織,各國商賈雲集。徐靜姝下令船隊稍作停留,補充淡水和食物。當地的官員和商人聽聞大明的船隊到來,紛紛前來拜見。徐靜姝借此機會,向他們宣揚大明的國威,並承諾將進一步加強與馬六甲的貿易往來。在馬六甲短暫休整後,船隊繼續向西航行,經過科倫坡,這裏同樣是一片繁榮景象。科倫坡的港口停泊著來自不同國家的船隻,香料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徐靜姝與當地的貴族進行了友好的交流,雙方達成了多項貿易協議。
    離開科倫坡後,船隊進入了凶險的印度洋。狂風巨浪不時拍打著船身,船隊在波濤中艱難前行。然而,大明的水手們憑借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和精湛的技藝,一次次化險為夷。經過漫長的航行,船隊終於抵達了好望角。好望角的海風異常強勁,海浪洶湧澎湃,船隊在驚濤駭浪中小心翼翼地繞過這片海域。當船隊成功繞過好望角,船員們都忍不住歡呼起來,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隨後,船隊沿著非洲西海岸繼續北上,最終抵達了荷蘭的鹿特丹。鹿特丹港內,桅杆林立,來自歐洲各國的商船匯聚於此。大明船隊的到來,在鹿特丹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歐洲人紛紛湧到港口,想要一睹這支來自神秘東方大國船隊的風采。
    徐靜姝身著華麗的大明服飾,在鄭宏和朱和偉的陪同下,踏上了鹿特丹的土地。
    歐洲諸國的元首全來到鹿特丹,迎接羅馬教皇徐靜姝。
    眾國王和元首分別向徐靜姝行了跪拜禮。
    歐洲的國王及元首和王公貴族以及官員們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宴會。
    在宴會上,徐靜姝向歐洲各國展示了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香水、香皂等精美產品,以及汽車、水泵等高檔工業品令歐洲人讚歎不已,很快銷售一空。
    由於徐靜姝離開羅馬教會和鳳凰社兩年,積壓了很多事務,大主教要求徐靜妹留下來處理急迫事情。
    徐靜妹隻好將去美洲大陸探險的任務交給了鄭宏和朱和偉。
    在鹿特丹休整了一段時間後,鄭宏、朱和偉率船隊再次啟航,駛入了浩瀚的大西洋。
    二十艘商船卸貨後,又從歐洲進了大批棉布、皮貨等物品後返航明國,鄭宏率西洋艦隊和二十艘福船向美洲航行。
    大西洋上的氣候變幻莫測,船隊時而遭遇暴風雨的襲擊,時而又被烈日炙烤。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擋船隊前進的步伐。經過數月的艱苦航行,終於,了望手激動地高呼:“陸地!陸地!”眾人紛紛湧上甲板,隻見遠方一片廣袤的陸地在陽光下若隱若現,那便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美洲大陸。
    鄭宏下令船隊尋找合適的港口停泊。經過一番探查,船隊在一片寬闊的海灣內找到了一處避風良港。這裏地勢平坦,資源豐富,是建立據點的絕佳之地。鄭宏決定在此建立大明在美洲的第一個據點,並將其命名為“雅妃城”。
    鄭宏將第一個發現的海灣命名為“雅妃灣”。
    其實這個海灣後進叫墨西哥灣,雅妃城在後世叫邁阿密。
    登陸之後,鄭宏立即組織人員開始修建城牆和房屋,同時派遣朱和偉等人前往周邊地區,看周圍有沒有原住民和殖民者。
    此時的美洲大陸並非一片空白,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等歐洲國家早已在此建立了眾多殖民地。
    這些歐洲殖民者離邁阿密很遠,所以,沒有遇到與殖民者。
    朱和偉率五十名陸戰隊員在邁阿密東北方八百裏處發現了土著部落。
    朱和偉向土著部落贈送了大量的禮物,包括鐵器、布料、糧食等。這些禮物對於土著部落來說非常珍貴。
    這些土著人不敢要,朱和偉丟下東西便走了。
    朱和偉一走,這個部落土著便將朱和偉丟下東西瘋搶一空。
    朱和偉又如法炮製了兩次,這些土著對大明人也產生了好感。
    朱和偉三番五次留下禮物後,終於等到印第安部落派出代表。為首老者身披鷹羽戰衣,脖頸掛著用獸骨串成的項鏈,目光警惕卻難掩好奇。當他得知大明船隊來自遙遠東方,不僅帶來實用器物,更願以平等姿態結交,緊繃的肩膀才緩緩放鬆。
    “我們是阿帕拉契部落appaachian),曾是密西西比王國ississippi kingdo)子民。”老者聲音沙啞,枯槁的手指顫抖著指向北方,“五年前,那些自稱‘法蘭西征服者’的紅毛怪突然闖入,他們騎著鐵獸馬匹),手持能噴火的長棍火槍),我們的戰士成批倒下……國王圖卡諾tucano)戰死時,鮮血染紅了密西西比河。”
    老者講述時,身後年輕勇士握緊了石斧。如今的阿帕拉契部落僅剩兩千餘人,在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密林深處東躲西藏,靠采摘野果、圍獵麋鹿勉強維生。部落裏孩童麵黃肌瘦,婦女們的鹿皮裙上滿是補丁,就連老者引以為傲的鷹羽,也因久未梳理而黯淡無光。
    鄭宏聽聞此般慘狀,心中怒意翻湧。他鋪開地圖,指著雅妃城的位置說道:“這裏背靠海灣,麵朝沃土,我們已開墾出千畝良田,工坊日夜鍛造鐵器。若你們願意,阿帕拉契的子民可遷入雅妃城。大明以農立國,定不會讓你們忍饑挨餓。”
    為表誠意,鄭宏當即下令調撥十車糧食、二十套農具送往部落營地。次日,他親自率領百名工匠前往,幫助搭建簡易房屋。當第一縷炊煙從印第安人的新居所升起,孩童們圍著冒著熱氣的鐵鍋嬉笑,老者眼眶濕潤,將象征部落權力的黑曜石權杖遞給鄭宏:“從今日起,阿帕拉契願成為大明子民,效忠於遠方的永昌皇帝。”
    然而,平靜並未持續太久。三個月後的清晨,了望塔傳來急促的警報聲。一支懸掛法蘭西三色旗的艦隊駛入雅妃灣,甲板上站滿荷槍實彈的士兵。為首的法蘭西指揮官佩德羅·德·阿爾瓦雷斯pedro de avarez)傲慢地喊話:“東方人,這片土地是卡斯蒂利亞王冠的領地!速速拆除堡壘,否則把你們全扔進海裏喂魚。”
    鄭宏鎮定自若,命人升起繡有“明”字的日月旗。旗艦“永樂號”緩緩駛出港口,十二門120毫米後膛炮同時轉向敵艦。“告訴你們的國王,”鄭宏通過通譯回應,“密西西比河以東,自今日起姓‘明’!”
    佩德羅見到比自己戰般大數倍的大明戰船和上麵比自己多兩倍的炮管,心中不免發怵,但仍強撐著威脅:“你們等著,我調大軍來滅你們!”
    佩德羅說完,隨即命令艦隊撤回佛羅裏達再想辦法。
    鄭宏為了給他們一個小小懲罰,當即命令開炮,兩發開花彈呼嘯著射向最後撤離的一艘法蘭西戰船。
    轟的一聲,這艘木戰船頓時被炸的四分五裂,一片片木板和死屍漂浮在海麵上,沒被炸死的在水中拚命撲騰。
    佩德羅嚇傻了,一麵命人救援落水者,一麵打出白旗。
    將落水者救上以後,屍體也未撈便倉皇逃跑。
    鄭宏專門劃出一片區域,命名為“阿帕拉契坊”,保留印第安人的建築風格與生活習俗。同時,他設立“蕃學”,安排通曉雙語的大明文士,教授印第安青年漢字、算術與農耕技術。阿帕拉契部落的年輕獵手瓦坎akan),白天跟著明軍學習使用火槍,夜晚便在油燈下刻苦練字,他說:“我要把祖先的故事,用大明的文字寫下來。”
    在發展民生的同時,鄭宏不忘鞏固防禦。他以雅妃城為中心,沿海岸線修建烽火台,又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隘口設下關隘。工匠們利用當地的鐵礦,鑄造出大量鎧甲兵器;農學家改良玉米品種,使畝產提升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