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龍門諸儒
字數:4980 加入書籤
在董卓身死後,朝廷以王允錄尚書事,以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共秉朝政。而曹操卻由於青州百萬黃巾軍殺死了兗州刺史劉岱而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兗州,州治,昌邑,
“萬潛大人!如今青州黃巾肆虐,劉岱大人已經喪命敵手,兗州眼看就要淪陷!而我家主公曹操麾下兵強馬壯,實力雄厚,麾下猛將謀士無數,正是抵禦黃巾軍的最好人選,若大人能親至東郡迎接我家主公,我家主公必助大人擊潰亂賊,一舉平定黃巾!”
隨後曹操曹孟德便在萬潛與濟北相鮑信親至東郡迎接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正式插手兗州,準備與青州黃巾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益州,世子府。
“如今四弟季玉還未入川,兩位哥哥尚且健在,而我在廣漢郡與蜀郡兩郡的威望也已經不算太低,南益諸郡一向聽調不聽宣,誰有威望就聽誰的,可以忽略不計,那麽這麽看來的話,最重要的地方果然還是在巴郡嗎?”
“依照目前的局勢來看,主公若是可以徹底拿下蜀郡張氏和王氏,剩下的,就是巴郡了!況且巴郡作為益州建製最早的郡縣,郡內也是家族雲集,拿下巴郡,就拿下了大半益州!而且前段時間樊敏郡守不是也向州牧來信表示如今巴郡水賊肆虐,商旅不能通行嗎,這倒也是個機會。”
“等一會見過南和先生後,也是時候去一趟龍門書院了呢…”劉瑁喃喃道,腦子裏飛快的轉著,很快,他就有了主意,嘴角露出一抹輕笑…
此時說話的兩人正是劉瑁和田豐,兩人就如今的局勢展開了一番討論,而後決定先與張裕見麵。因為今天正是他與張氏家主張裕約好見麵的日子,前段時間,劉瑁往成都一行,殺死了張家張裕弟弟張明最小的兒子,而後更是要求張家交出近三年來侵占的土地,並帶走了張任,因此張裕就一直想要與劉瑁相約見麵,劉瑁卻一直忙於整軍,直到今日才答應與張裕見麵。
“叔圭見過南和先生。”劉瑁恭敬施禮道。
“三公子多禮了,張裕是來請罪道歉的……成都之行,讓三公子受驚了。”
“哪裏哪裏,此事乃張明教子無方,與南和先生無關!”劉瑁連連擺手道。
“張明之過,亦是張家之過,老朽慚愧啊。”
“南和先生,據我所知,您與張明之間並不和睦,此事屬實否?”
張裕聞言,抬眼望了一眼劉瑁,略帶驚訝的說道:“三公子的消息著實靈通了些,我與張明確有不睦,主要原因在於下一任的張家家主的問題上。”
“南和先生屬意是誰?”
“後輩子弟張鬆。”
“如今又有什麽問題?”
“張鬆麵貌醜陋,惹人不喜,不受家族重視。”
“優點又在哪裏?”
“為人機敏、聰慧、遠見卓識,可擔家族複興重任……”
“既如此,瑁願意助張鬆一臂之力,換得南和先生的鼎力相助。”
“哦?如何叫鼎力相助?”
“傾家族之力”
“公子的意思是我們張家要上交近三年來所占土地,還要再傾家族之力以助公子?就是老朽願意,家族內也不可能通過。”張裕促狹笑著道。
“我可向張家保證:第一若我成功,州治將從綿竹改到成都;第二,若能得張家相助,我將正式封給張家成都良田五百畝以補償今天的損失,第三,我將毫無保留的支持南和先生一派始終為張家主脈。”劉瑁正色道。
“既然三公子如此保證,那我張裕也可向公子承諾,若公子所言屬實,我張裕將傾家族之力,助公子一臂之力!”張裕眼見劉瑁交底,也不再客氣道。
“如此,劉瑁多謝南和先生了。”劉瑁聞言大喜,隨即躬身向張裕躬身行禮道。
張裕望著劉瑁眨了眨眼道:“公子可知我與董扶相熟,時常一起討論天象,當年一星落之奇觀吾亦親眼目睹,因此對於公子,我張裕有諸多期待,我很好奇,公子的未來指向何方……”
在張裕離開後,劉瑁拍了拍胸口,無奈道:“這群算命的,也太可怕了,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麽穿越而來,他們一個個倒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煩死了……”
良久後,劉瑁才從府中出發,直奔州牧府。
州牧府,內室。
“哦?叔圭你想去巴郡剿賊?”劉焉有些驚愕的看著劉瑁,有些不解。
劉瑁解釋道:“父親,巴郡水道縱橫,水賊肆虐,前段時間樊敏大人不是才上書盜賊航行,商旅不通嗎,而巴郡又與荊州相連,荊州劉表一向對益州虎視眈眈,賊心不死,難保這巴郡諸匪中就沒有他的扶持,將其剿滅,可以斷掉劉表在益州的部分眼線,還可以揚我益州兵威,使其不敢輕動。”
見到劉焉點頭,劉瑁繼續道:“同時巴郡諸賊,皆善水戰,隻消加以訓練,即可自成一軍,而我數日前收下一名部曲,名喚甘寧,乃錦帆賊之頭目,他對於巴郡諸賊了如指掌,有他在,奸細一個都跑不了,而興霸又極善水戰,可令他訓練這些水賊,不出三年,應該就可成氣候,那時,荊州水軍對於我們來說,就不再是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焉微微思索片刻後問道:“那倘若有奸細隱藏過深,沒有發現,卻被編入水軍之中,後果豈非嚴重?”
劉瑁微微一笑道:“父親,您認為你手下的諸將就沒有異心嗎?”
“這…”劉焉微微皺眉,似乎有些猜到了劉瑁的想法。
“以兒之見,這世上無所謂忠誠,無所謂背叛,忠誠,隻是因為背叛的砝碼還不夠高!或許那些名士會憐惜自己的羽毛,堅持自己所謂的道義,可您認為能夠打入水賊之中的會有什麽高雅之士嗎?既然沒有,那麽他們就都是可以收為己用的,隻是看你的駕馭手段罷了…”
“無所謂忠誠,隻是因為砝碼還不夠高…”劉焉喃喃的念著這句話,半晌後,歎道:“我兒此語真可謂是一語中的,道破世間事啊…罷罷罷,你就放心去幹吧,父親我永遠支持你!”
劉瑁大喜,躬身一禮道:“多謝父親…不過…”
劉焉見狀,不禁搖頭笑道:“你這小子,又怎麽了?”
“父親啊,此去巴郡剿匪,我身邊隻有武將,身邊除了田豐毛玠,再無可以參謀之士,我想請您準許我前往龍門書院,招攬幾名謀士…”劉瑁一臉諂媚的說道。
“哈哈哈!”劉焉見狀,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大笑了起來,“你這小子!去吧,這事我準了!隻要你有本事,你就是把他們都帶走了我也沒有意見!”
“多謝父親!”劉瑁再施一禮,又抬頭輕笑道:“我就知道,父親對我最好了!兒,告退!”
“去吧去吧!”劉焉揮了揮手,待劉瑁離開後,望著劉瑁的背影,半晌後,再度發出了愉快的笑聲,“有子如此,夫複何求!”
龍門書院,自建成之後,來往士子不斷,各大氏族的士子在聽說了鄭玄,宋忠,司馬徽,龐德公等眾大儒齊聚一堂的消息後,紛紛前來求學,而山陽王氏王粲攜蔡邕群書資料的到來,更使得龍門書院的名聲達到了一個頂峰,尤其在當時董卓大殺儒士的情況下,更使得無數儒門學子逃奔到了益州,加入了龍門書院之中。
龍門書院與太學不同,又分為東院和西院,其中東院即為儒學之院,有鄭玄、宋忠等大儒在此傳經授業,重新整理編輯史書資料,而西院則被稱作百家院,這裏有著兵家,法家,醫家等百家學子在此討論,探究,不過由於當年武帝的獨尊儒術,使得此時的百家院以研究各式器械等奇淫巧計和醫藥等治病良方為主要的研究方向,以鄭渾、華佗兩人為首,而劉瑁也經常出現在這裏,偶爾提出一些具有現代觀點的話語,往往可以給諸人醍醐之感。
不過此次劉瑁到此為的不是別人,而是被田豐發現,在三個月前,受孔融所薦,來到龍門的孫乾孫公佑,以及一個月前,與同郡好友石韜一起來到了益州的徐庶徐元直!
作為一名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於劉備手下的孫乾以及“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並不陌生,而在他聽到此二人來到龍門書院的消息後,再也按耐不住,得到了劉焉的同意,隨即帶著秦宓、甘寧兩人直奔龍門書院。
龍門書院,鄭玄房。
此時的鄭玄正與大儒董扶、宋忠、司馬徽三人,以及攜帶著蔡邕書籍藏書的王粲一同商議著百科禦覽的編纂事宜,對於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來說,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將此匯集百家學說的百科預覽編纂出來才是第一等的大事,而且現在的儒學並不像宋代之後的程朱理學,講求的是兼收並蓄,對於其餘百家學說並不摒棄,而是不斷地去融合,創新,因此對於這樣一本圖書的編纂也十分上心。
據劉焉所說,此百科預覽經史子集部分由鄭玄、宋忠等大儒完成,讖緯部分由董扶、鄭玄、張裕等讖緯大師完成,醫書部分由華佗組織編纂等等,意欲將天下典籍誌考融為一書,也因此,鄭玄等大儒也經常與西院的諸多學士進行探討與辯論,互相學習。
劉瑁自龍門書院建成之日起,就經常往來於鄭玄、宋忠等人的書房中,並偶爾提出一些別具一格的目錄考究等建議,頗為幾位大儒的喜愛,而在得到劉焉的許可後,劉瑁再度伸出了招才的手…
喜歡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請大家收藏:()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